“‘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成果报告概要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10Jg228
山亭区实验小学,主持人:王峰
课题组成员:王莉、王佃讯、李飞、费文莉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构建了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风气。
要求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培养学生具有法制意识、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即强调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论》中鲜明地提出,素质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
再次,如今是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使得各种思潮涌进,对少年儿童影响之深。
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不良习气。
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形成良好的习惯,使何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为其终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和研究课题。
我校自建校二十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借鉴和吸纳各地各校成功的思想和经验,提出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发展特长”的育人宗旨,在学校教育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先后进行了《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听音乐想象作文》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得到专家权威认可,开展“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品味校园文化,创建教育品牌、特色,我校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略)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即围绕“学生发展”这条主线,从学生的习惯、智能、技能三个维度进行培养和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主要观点
本课题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归纳为习惯、智能、技
能三点。
习惯分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其中学习习惯细化到预习、到校、课前准备、课中表现、读写姿势、课后表现各个方面。
生活习惯分为卫生、劳动、生活、礼仪、安全五个领域;智能培养包涵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大的方面;技能培养设计了生活技能和特长发展10多个项目,让学生自选。
对于三点学校找准三个总抓手,即用自编《歌诀》,促进学生习惯点形成;用过关策略,促进学生智能点的发展;多措并举,促进学生技能点的开发。
2.结构模型
3. 操作策略
学校明确了三点培养的责任科室,德育处负责“习惯点”,教导处负责“智能点”,少先队负责“技能点”,齐抓共管,齐头并进。
(1)夯实行为养成的“习惯点”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们从学习、生活两个方面规范学生行为,提出了“环境熏陶,歌诀带动,活动深化,评比推进”的“十六字”做法。
“环境熏陶”。
依托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春笋文学社、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阵地进行宣传,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歌诀带动”。
就是把良好习惯编成《歌诀》,帮助学生熟记规范,把简单的说教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诀行动,让学生在诵读歌诀中潜移默化的进行自我教育,达到知行合一。
我们创编了《路队歌》、《升旗歌》《纪律歌》、《卫生歌》、《上课歌》等等,通过歌诀行动使学生呼出心声,呼出行动,呼出习惯的养成。
“活动深化”。
我们开展的“学习习惯报告会”使学生养成了良
好的学习习惯;“以苦为乐演讲比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习惯;“文明礼仪系列竞赛”培养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达到完美统一。
“评比推进”。
学校确立“五星一雅”的评比办法,五星指感恩之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才艺之星、创新之星,学生获齐五星后,便可换得“名雅学生”的荣誉称号。
通过“五星一雅”评比,表彰习惯好的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增强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内驱力。
(2)培养终身发展的“智能点”
采用“过关”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每门学科的过关方案,包括课课过关、单元过关和单项过关方案。
其中在单项过关中,语文学科设立了阅读关、习字关、表达关、积累关;数学学科设立计算关、统计关、空间与图形关、实践关;英语学科设立听力关、书写关、口语关、应用关。
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多元评价的时候,把这些内容纳入其中。
例如,在语文积累关中以背诵中华诗文为主,我们开展了“诵、唱、演、创”四项活动。
即背诵、演唱、表演、创作诗文。
我们的四项活动分三步落实:第一步班级95%的学生会背诵小学阶段必背古诗文80首,学校颁发“古诗文背诵达标班级”奖牌;第二步学校另精选了80首经典诗文,班级90%以上的学生能够背诵,颁发“经典诗文背诵星级班级”奖牌;第三步,举行诗文擂台赛,评比“诗文王”。
班级、年级、学校层层开展擂台赛,逐层推荐优秀学生。
在擂台赛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评为“诗文王”。
(3)开发特长发展的“技能点”
学校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实践技能、劳动技能和特长发展。
我们在上好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基础上,把校本课程的探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计划开发的校本课程有:生活技能课、科学探秘课、劳动实践课。
除此以外,学校把课外兴趣小组作为优选基地,开设了武术、健美操、绘画、剪纸、军乐、合唱、口风琴、舞蹈等十几个兴趣小组,强化措施,力争全校每人都参加一项活动,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至少具备一项才艺。
在此基础上,发现有才艺潜质的学生进
入教师工作室进行优育,为特长生量身定制优育方案,名师引领、专人专培,鼓励才艺出众的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活动,由专业团队帮助学生精心设计节目,群策群力,锤炼精品,全力推优。
4.物化形式
我们课题组由学校牵头,学校德育处、教导处、少先队三个科室负责具体实施,全体教师参与实验。
分成三个研究小队进行归类开发和研究。
习惯研究小队班主任教师
总课题组智能研究小队科任教师
技能研究小队健康、劳动、艺体教师聘请山亭区教科所、教研室、基教股的领导和相关人员作专题报告,并实地指导我校的特色课题工作。
(1)目标提示法
我们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把小学生的习惯、智能、技能发展水平用列表的方式告知全体教师生,使教师培养有目标,学生学习有方向。
(2)歌诀熏陶法
针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目标和小学生的特点,学校自编了朗朗上口的歌诀,把简单的说教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诀行动。
如,《纪律歌》教育学生按时入离校,不迟到、不早退,课间活动井然,课上纪律良好;《卫生歌》让大家人人讲究卫生,一天坚持四打扫,废纸杂物不乱丢,遇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等,教育小学生讲文明,树新风,爱劳动,成为有德有识的接班人。
(3)评比促进法
根据“五星一雅”评比办法,建立名雅学生相对应的考核办法、责任教师和服务科室,按照责任分工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机评选、上报、颁发各星。
设立专题活动月,每学期第一个月为礼仪培训月,第二个月为创新引导月,第三个月为感恩教育月,第四个月为才艺展示月,第五个月为学习交流月,各处室根据责任分工做好专题月各项工作。
四、效果与反思
1. 实践效果
“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学生良好习惯正在养成,一大批品学兼优、个性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
近三年,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市故事大王刘珊珊,小才女徐开颜,蒙牛之星陈勇鹏,省感恩之星崔文莉,小表演家时长志,省第五届红领巾理事会第一副主席褚政萱,第六次全国少代会优秀代表姜水清,全市诵读新星张智涵……两百多名名优学生,在全省范围内乃至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2. 推广使用情况
该课题的开发与研究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全面、健康、科学发展的典范课题,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
3. 不足之处
“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在我校已经运行两年的时间,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惑:班额过大,不利于习惯培养;培养学生单靠学校一方,力量明显单薄;山区家长对学生发展认识不够,重分数、重知识,轻能力、轻特长的现象比较严重;“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外延太大,系统性、操作性不好把握,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点”中的能力点界定不够准确,其中“实践能力”、“探究意识”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特色化。
4. 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探讨“三点一线”育人模式,使之更加完备、细致;征求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使该模式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发挥名优学生的示范作用,用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走进名优学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