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一章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 活
谁是管理者
• 管理者的分类
——按管理层次划分
——按从事的工作领域划分 业务管理者 财务管理者 人事管理者 行政管理者 其他管理者
——按职权关系划分 直线管理人员 参谋人员
• 管理者的权利 法定权利 奖赏权利 强制权力
• [提示]: • 从本案提供的材料看,张玲、王军、李刚和罗 兰在要处理的工作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张 玲是厂长,她要以企业的挂名首脑身份去到治 水管理局为本厂申辩废水污染问题,王军作为 工程部门经理,主要以联系者、传播者的角色 去负责与销售部门相协调;李刚在本案中以资 源分配者、传播者、监听者的角色去处理问题; 而罗兰则主要以混乱驾驭者来解决内部纠纷问 题。
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汉书》)
•
组织与环境
– 什么是组织
– – – – – – –
什么是环境 1.组织的一般环境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5)自然环境
一、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
动的普通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的科学。
二、特点: 1.一般性; 2.综合性(多学科性); 3.历史性; 4.实用性(实践性); 5.发展性 ; 6.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 7.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
三、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一)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 1、生产力方面: 合理组织生产力问题,根据组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的职能
• 管理过程 ——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 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 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 式也就是以过程的方式体现出来。
– 管理者的角色 – 20世纪60年代末,亨利· 明茨伯格(Henty Mintzberg)对5位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一 项仔细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管理者角色理 论。明茨伯格的实证研究结论为:管理者扮 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
在他当助理监督时,他主要关心的是每日的作业管理, 技术性很强。而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时,他发现自己不能 只是关心当天的装配工作状况。他还得做出此后数周乃至 数月的规划,还要完成许多报告和参加许多会议,他没有 多少时间去从事他过去喜欢的技术职责。当上装配部经理 不久,他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己基本过时,因为公 司己安装了许多新的设备,吸收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令他 花了整整一年进间去装订工作手册,使之切合实际。在修 订手册过程中,他发现要让装配工作与整个公司的生产作 业协调起来是需要有很多讲究的。他还主动到几个工厂去 访问,学到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他也把这些吸收到修订 的工作手册中去。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 工作手册也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 他工作了几年后,不但自己学会了这些工作,而且还学会 如何把这些工作交给助手去做,教他们如何做好,这样, 他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 得更好,以及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 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提高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 水平 。 D、其它基本方法(演驿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法、数学方 法、试验法): 1、演绎法:一般→个别,结论在前提中,先假设 (公 理),建立一套理论→验证。 2、归纳法:逻辑推理的方法。个别→一般 3、类比法:个别→个别 4、统计法:用统计理论或数理统计原理,对大量偶然现象 分析,找出总体必然性。 5、数学模型:确定型数学模型、随机型教学模型、突变型 数学模型、模糊型数学模型。
• 3.郭宁当上装配部经理以后,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装 订工作手册,对此,你的评价是:( ) A.正确,因为工作手册的修订是装配部计划工作的一部 分 • B.不正确,此项纯系业务活动,不属于计划 • C.不正确,郭宁应将精力投入市场调查,了解用户对产 品的需求 • D.难以得出结论 4.郭宁担任总裁后,如果参加培训,其主要重点是( ) • A.总结他在基层管理的经验,以便推而广之 • B.了解现代管理的前沿知识,完成知识更新 • C.学会激励和用人方面的技巧 • D.改变态度,完成管理角色的重新定位
案例分析
• 张玲是一家造纸厂的厂长,这家工厂面临着一项指控;厂里排泄 出来的废水污染了邻近的河流,因此,张玲必须到当地的治水管 理局去为本厂申辩。王军是该厂的技术工程部经理,他负责自己 那个部门的工作与销售部门相协调。李刚负责厂里的生产管理, 他刚接到通知:每天向本厂提供包装纸板箱的那家供应厂商遭了 火灾,至少在一个月之内无法供货,而本厂的包装车间想知道, 现在他们该干什么。李刚说,他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个是 罗兰,她负责文字处理办公室的工作,室里的员工之间为争一张 办公桌刚发生了一场纠纷,因为它离打印机最远,环境最安静。 • 试问:运用管理者角色理论,分析在这家企业里,张玲、王军、 李刚和罗兰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
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正好该公司负责规划 工作的副总裁辞职应聘于其他公司,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 此一职务。在同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郭宁被正式提 升为规划工作副总裁。他自信拥有担任此一新职位的能力, 但由于此高级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仍使他在刚接任时碰到 了不少麻烦。例如,他感到很难预测1年后的产品需求情 况,可是一个新工厂的开工,乃至一个新产品的投入生产, 一般都需要在数年前做出准备。而且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 还要不断处理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等部门之间的 协调,这些他过去都不熟悉。他在新岗位上越来越感到: 越是职位上升,越难于仅仅按标准的工作程序去进行工作。 但是,他还是渐渐适应了,做出了成绩,以后又被提升为 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而这一职位通常是由该公司资历 最深的、辈分最高的副总裁担任的。到了现在,郭宁又被 提升为总裁。他知道,一个人当上公司最高主管职位之时, 他应该自信自己有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的才能,但他 也明白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因此,他不禁想到自己明天 就要上任了,今后数月的情况会是怎样?他不免为此而担 忧!
(二)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形成、
演变和发展。
(三)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管理过程 (本书的重点研究内容) 管理活动有哪些职能?执行职能时涉及组织中 哪些要素?应遵循什么原理?采取什么方法、程序? 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四、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A、唯物辩证法: 管理学源于管理实践,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 究管理过程,是实践经验的综合、概括和升华,所 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历 史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B、系统方法: • 系统:若干要素在特定关系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特 定性能的结构整体。 •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低耗高效)、开放 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 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相对“封闭 性”的观点、信息反馈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完善 的观点、等效观点(不同的途径、方法)。
管理者的技能
• 案例: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
“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 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 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 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 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 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
• 1.郭宁担任液压装配单位的助理监督时,他的任务是作 业管理,作业管理的特点是( ) • A.计划内容具体且时间单位较短 • B.计划内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 C.计划的风险性较低 • D.A+C 2.郭宁一步步从基层领导岗位到高层领导岗位,其管理 职能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用在领导职能的时间增加,其他职能时间减少 • B.用在计划、组织、控制职能时间增加,领导职能时间 减少 • C.用在决策的时间增加,其他各项职能时间均减少 • D.管理职能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同样重要,不存在耗费 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变化
织目标的要求,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物、财资源, 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生产关系方面: 正确处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
3、上层建筑方面: 使组织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
境相适应,制定规章制度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政治、经 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例如国家的产权政策导 向、知识产权政策(专利、商标、版权)
– – – –
2.组织的特殊环境 (1)用户 (2)竞争对手 (3)供应商
–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 ⒈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 – ⒉环境影响到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
– ⒊环境对于组织的管理工作质量、效益水平 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 ⒋组织对环境具有反作用
•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管理
· 管理的定义
– 管理可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 便能有效率和有效果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 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效率的效果
效率(方式)
资源利用
低浪费
效果(结果)
目标达成
高达成
管理努力实现:
低资源浪费(高效率) 高目标达成(高效果)
管理的性质
• 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 艺术性
⒊区分不同类型的管理者,了解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