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3分)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 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B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C .沛公从百余骑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孔将军、费将军纵.纵:出兵攻击B .示.鲁父老项羽头 示:给……看 C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D .有功者害.之 害:杀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此所以..失天下也 ⎩⎪⎨⎪⎧③鲁为.楚坚守不下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A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B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不同。
C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相同。
D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 .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 .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 .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11.翻译下列句子。
(10分)(1)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题。
(甲)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公主。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
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毅:残酷),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吕后大怒,乃使人复召赵王。
孝惠亲迎灞上,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但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强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太史公曰:孝惠皇帝、吕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吕后以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乙)吕后当高帝临危时,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
孝惠既立,政由母氏,其所用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无一非高帝注意安刘之人。
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非如武后以嫌忌而杀太子弘、太子贤也。
后所生,惟孝惠及鲁元公主,其他皆诸姬子。
使孝惠而在,则方与孝惠图治计长久。
观于高祖欲废太子时,后迫留侯画策,至跪谢.周昌之廷诤,则其母子之间可知也。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高祖微.时妃也 微:低贱,卑下 B .高帝属.臣赵王 属:托付 C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殖:生长 D .至跪谢.周昌之廷诤 谢:感谢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惠帝“仁弱”和吕后“刚毅”的一组是( )(3分) A ⎩⎪⎨⎪⎧①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②长兄周吕侯死事B ⎩⎪⎨⎪⎧ ①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②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C ⎩⎪⎨⎪⎧ ①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②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D ⎩⎪⎨⎪⎧①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②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章开头点明了吕后的两个哥哥都在刘邦身边为将,“长兄”还为建立汉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吕后本人更辅佐高祖平定了天下。
B .吕后为人“刚毅”,作风蛮横,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而且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手段。
她把戚夫人制成“人彘”,连其亲生儿子都认为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
C .司马迁没有简单地对吕后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司马迁认为,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的一段时期,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D .赵翼认为吕后的行为是保全其子孝惠帝。
而高祖为了废掉太子,曾逼迫留侯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达到离间吕后母子亲密关系的目的。
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希见上,益疏。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高祖本纪练习答案1.解析 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解析 D 项,卒:士卒答案 D3.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 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5.解析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