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内容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内容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教学内容调研报告
以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为精神,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并及时跟踪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建设方向,以教学内容改革促进学校的加速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项目小组于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全面调研,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具体体现为:
1、通过对企业对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的调研,重新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实现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

2、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典型岗位的分析,创新教学方式。

建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材建设机制,研发适应新兴产业、职业岗位、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理实一体教材和项目教材。

3、通过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和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确立动态设置专业及课程机制、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二、调研对象及企业
此次调研,共选取了21家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行业和企业,涉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近800名,在校生150名。

(一)调研对象
1.清远地区、珠三角地区的部分电子行业企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和部门主管;生产企业的一线工人、技术人员、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含在该企业的毕业生情况调研)
2.省内同行学校、专业同行;
3.在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调研行业名单
三、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需求情况分析
结合本次对15所企业公司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的工作及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应具备的专项能力做了
相应的分析,结果如下: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的工作及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查表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最适应从事的工作有: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维修电工、家用电器维护维修;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较适应从事的工作有:音视频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电器产品营销、电气焊接、制冷设备维修、班组管理、工厂电工。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最适合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无线电产品装接与调试工初中级、维修电工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较适合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电气检修工中级、家用电热与电动器具维修工初级、维修电工初级。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调查表
显然,60%以上的企业认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一下专业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电工基本技能、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常识、PLC控制技术、传感器知识、电子产品原理图与PCB板设计制作、单片机知识。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项能力调查表
为:仪表测量、电子产品检验调试识图能力、装配工艺、焊接技术、维修电工、电子产品维修、贴片技术、电子元件识别检测。

四、从电子专业就业岗位看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电子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由企业专家、技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合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分析专业主要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相应的知识要求和相关技能要求。

电子专业就业方向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分析表
五、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建议:
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建议学校对电子专业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专业培
养:
1.知识方面
(1) 掌握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树立安全生产,正确处理,关注细节的良好习
惯。

(2)掌握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3)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中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5)掌握典型电子产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和工艺。

(6)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方面
(1)具有操作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2)具有阅读电子线路图和工艺文件的能力;
(3)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4)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能力;
(5)具有一定电子产品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7)具有查阅常用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
(8)具有一定使用英文电子产品的能力;
(9)具有与本专业相符的技能等级证。

六、教学内容改革思路与措施
结合我市电子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1.修订并完善教学大纲
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大纲,用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组织、构建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

在新课程体系中,将突出基础理论教学,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与研究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发完善校本教材
整合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明确课程内容,校本教材从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岗位角度,确定校本教材的编写模板,充分讨论,确定校本教材编写的结构,以
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力求教材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吸引学生阅读和使用。

组织专业老师开发出贴近实际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加强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通过加强基础课程,从改革和增设创新型、应用型课程入手,逐步过渡到整个专业课程及内容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建立专业性与教育性高度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教研型、应用型教师的培养,为教学改革奠定厚实的师资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以知识为媒介突出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在教学模式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立项,将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小组
2012年12月4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