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纪念白求恩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纪念白求恩》是“老三篇”中的一篇。
毛泽东同志在其中要求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提出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非常难的。
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也是凤毛麟角的。
试问,世上能有几个白求恩?但是,这种精神却可作为我们普通人努力的方向和标杆。
我们不可能达到纯粹的无私的人,但可以争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
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这其实是自身修养的问题。
古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其中修身是首要的,是贯穿全过程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短暂的,如何把短暂的
人生活出意义,活出亮点。
自身修养的高低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到大,都离不开个人的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人干事业的基础,修养越高,事业就干得越出色。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事业,不光是指升官、发迹,能够做大干部的人、能够做亿万富翁的人,毕竟是少数。
作为大多数,我们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人生,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精彩,有意义,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私心较少的人。
一个人的私心多寡,决定了他眼界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结局。
私心越重的人,在镜子中看自己的比例就越大,就看不到周边的事物,看不到周边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就会囿于自我而不觉,其结果就是个人得利的同时,得罪了大多数,最终是会众叛亲离的。
反之,私心越少的人,在镜子中看自己的比例就越小,他的眼界就越宽,眼界越宽,看到的事物就越广,其结果就是帮助众人得利的同时,自己也得利,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我不竟又想起了老人家提出的“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要做得好,从每个人的个体找方法的话,首先就是把自己缩小。
把自己缩小了,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那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能得到什么好处
呢?从精神层面来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而为人民所认可、为众人所留念的人,是非常愉快的。
要不,为什么千百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盖棺论定的时候,追求的就是一个“留芳千古”。
从物质层面来讲,诚然,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讲的是付出,而且大多数时候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似乎很不合算。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也未必就是不合算。
从普通干部来讲,如果他兢兢业业,出于公心干好工作,他的一生就是平安的,平安的一生获得的报酬虽不多但是确是稳定可靠的。
从发家致富的角度来讲,真正能致富的往往都是能为人民服务的,你看微软比尔有钱,那是因为他为全世界人民提供好的科技产品,我们都在享受着他提供的方便。
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是从古至今人们所提出的自身修养的重要标准。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文明、更和谐。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使我初次了解了白求恩,如今白求恩已经逝世70多年了,但是回忆起白求恩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时,依然感慨万千,再次品读《白求恩同志》一文,依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启发。
白求恩,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放弃了国内待遇优厚的工作条件和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带领流动医疗队活跃在山西、河北两省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克服两国语言障碍,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
他说:“能和一些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同志工作在一起,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
”1939年11月,因抢救八路军伤员光荣牺牲。
毛泽东于同年12月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评价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赞扬他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的崇高精神,成为中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
穿越历史长河,总有一种精神歌颂,总有一种气魄去缅怀,总有一种品质去磨练。
譬如白求恩同志,虽然经历了70多年的岁月,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值得我们继续发扬下去。
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反腐倡廉的一道重要防线,所以,我必须用白求恩精神要求自己,武装自己,努力把白求恩精神发扬光大。
经常性的将自己的行为与白求恩精神比对,寻找自身的不足,切实改正。
“打铁还须自身硬”,没有过硬的本领是无法胜任纪检繁杂的工作,特别是我所从事的案件检查工作,它复杂多变,专业性较强,对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向白求恩学习,学习他对业务的刻苦钻研,对工作极端的热忱,对同志对人民热切的关怀,把自己塑造成有用之才,为完成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发光发热。
虽然白求恩已经逝世许多年,但我相信,他的风骨依然留存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点燃了无数革命志士的信念,他在阵地上做手术的背影,在这和平年代依然是那坚不可摧的一道城墙,保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工作、学习和成长。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观《纪念白求恩》有感《白求du恩》这本书写了白求恩的一些事zhi迹,从一位想当医生dao的小淘气包到成为一位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人,一位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和尊敬的人。
他在加拿大听说中国在抗日,于是率领加、美医疗队来到中国,在中国为英勇抗战而伤病的八路军将士和百姓们服务近二年后以身殉职。
白求恩医生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放弃安逸生活,不远万里地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抗日前线,以其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精湛医疗技术,满腔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支持中国人民正义事业。
在炮火连天的抗日前线,他为抢救伤员废
寝忘食,抢救了无数的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受伤的战士。
最终因为连续工作四天四夜没合眼,太疲劳了,在给伤员做手术时把手划破了,但他没有顾自己的伤口仍然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最后由于伤口感染病毒而牺牲在抗日前线。
在书中最感动我的是白求恩医生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故事。
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白求恩医生从来不拒绝病人,只要发现病人,从不放过治疗的机会。
无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寻常百姓家里。
有一次白求恩医生在驻地发现一个小男孩有兔唇,他就想法找到家长,说服家长让他为男孩做个整形手术。
虽然孩子的豁嘴缝合手术很简单。
几天后就拆了线。
”豁嘴儿”一下子就变成了漂亮的孩子。
白求恩医生在贫穷的晋察冀根据地老百姓眼中,简直就是一个八路军派来治病救人的活菩萨。
这个伟大的人就倒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国家帮助我们。
连我们伟大的毛主席都高度赞扬白求恩医生,称其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要向这位伟大的白求恩同志学习:学习他毫无自私之心的精神,学习他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现在,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要成为一位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