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陈洪祥0904010311 土木工程4班(岩土)
地下工程施工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工艺、方案及方法,施工监测和环境保护,所以,在我看来,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总体说来,地下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由地下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
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地下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地下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
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
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2.产品的形式多样
地下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很难实现标准化。
3.施工技术复杂
地下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和高处作业多
地下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5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地下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具体来说,地下工程的各个内容有均有各自的特点
1.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A.保证重点,统筹安排,信守合同工期
B.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经量多的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
C.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D.恰当地安排施工项目,增加有效的施工作业日数,以保证施工的连续和均衡
E.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工业化,机械化水平
F.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
G.减少施工临时设施的投入,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和费用
2.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
A.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
B.运用科学的技术规律来组织技术管理
C.建立正常的生产技术秩序
D.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的物资,装备和技术条件
E.发挥优势,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F.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国家建设
3.施工方法的特点
一.矿山法特点
A.对于各种地质和几何形状的适应性,尤其是交叉点,横通道,渡线和洞室等
处
B.多掌子面可同时操作,设备和工艺简单,便于人工掌握
C.较低的造价
D.开挖的隧道洞壁不平整,超挖,欠挖量大;超挖会增加混凝土投入,因而增
加投资
E.施工作业区有较大的危险,工作环境恶劣
F.施工对围岩的破坏扰动范围及程度极大,一方面增加了工作面的危险性,另
一方面相应要加强支护
G.施工作业速度较慢
H.对周围环境影响大
二.新奥法特点
A.充分利用了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后期支护的强度要求
B.强调初期支护的时机,应根据围岩类别进行适时支护。
支护太晚,围岩变形
继续增加已经引起了应力增加,可能导致初期支护失效
C.增加了人工洞室的安全性,特别是施工期的安全性
三.明挖法特点
A.工艺简单,施工面宽敞,作业条件好
B.可安排较多劳动力同时施工。
便于大型,高效率的施工机械使用,以缩短工
期
C.造价低,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D.破坏生态环境
E.影响交通,带来尘土和噪声污染
F.劳动强度高,施工环境恶劣
四.浅埋暗挖法特点
A.结构形式灵活多变
B.对地面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影响不大
C.拆迁占地少,扰民少
D.污染城市环境少
E.施工速度慢
F.喷射混凝土粉尘多
G.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不高
H.高水位地层结构防水比较困难
五.逆作法特点
A.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在建筑规模
大、上下层次多时,大约可节省工时1/3
B.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亦小
C.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且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D.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E.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这样大
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减少了施工费用
F.由于开挖和施工的交错进行,逆作结构的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
地基,减少了大开挖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了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G.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的限制,无法调整高度,如遇较大层高的地下室,有
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墙的断面及配筋。
H.由于挖土是在顶部封闭状态下进行,基坑中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承柱
和降水用井点管,目前尚缺乏小型、灵活、高效的小型挖土机械,使挖土的
难度增大
六.沉管法特点
A.容易保证隧道施工质量。
因管段为预制,混凝土施工质量高,易于做
好防水措施;管段较长,接缝很少,漏水机会大为减少,而且采用水力压
接法可以实现接缝不漏水
B.工程造价较低。
因水下挖土单价比河底下挖土低;管段的整体制作,浮
运费用比制造、运送大量的管片低得多;又因接缝少而使隧道每米单价
降低;再因隧道顶部覆盖层厚度可以很小,隧道长度可缩短很多,工
程总价大为降低
C.在隧道现场的施工期短。
因预制管段(包括修筑临时干坞)等大量工
作均不在现场进行
D.操作条件好、施工安全。
因除极少量水下作业外,基本上无地下作业,
更不用气压作业
E.适用水深范围较大。
因大多作业在水上操作,水下作业极少,故几乎
不受水深限制,如以潜水作业实用深度范围,则可达70米
F.断面形状、大小可自由选择,断面空间可充分利用。
大型的矩形断面
的管段可容纳4~8车道,而盾构法施工的圆形断面利用率不高,且只
能设双车道
七.沉井法特点
A.占地面积小,沉井下沉过程中无需设置坑壁支撑或板桩围壁
B.挖土量小,简化了施工
C.可就地制作,所需机械设备简单;作为地下建筑使用,其单体造价较低
D.主体部分的混凝土在地面上灌筑,质量较易保证,整体刚度亦较大
E.防水可靠
F.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小
八.顶管法特点
A.适用于软土或富水软土层
B.无需明挖土方,对地面影响小
C.设备少、工序简单、工期短、造价低、速度快
D.适用于中型管道(1.5~2m)管道施工
E.大直径、超长顶进、纠偏困难
F.可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地面建筑物进行地下管道施工
G.可以在很深的地下铺设管道
九.盾构法特点
A.安全开挖和衬砌,掘进速度快
B.盾构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全过程可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
度低
C.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同时不影响地下管线等设施
D.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中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施工
中没有噪音和扰动
E.在松软含水地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
优越性
F.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
G.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4.施工监测的特点
A.确保地下工程施工和使用安全可靠
B.验证设计方案和局部调整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
C.在地下工程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前哨作用
5.环境问题的特点
A.间接病害对直接病害的继承性
B.病害的存在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
C.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可能是巨大而长期的
总之,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种类繁多,千变万化,未来,作为地下工程师的我们在施工时,要注重运用这些特点,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做到优化施工,优化地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