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阴离子聚合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
σ-烯丙基:多1,4-加成,非极性溶剂。 π-烯丙基:多1,2-加成,极性溶剂。
联立求解:
表观增长速率常数
自由离子、 离子对、活性中心、引发剂
Kp-[C] -1/2作图: 截距: k+ 斜率: K -1/2 k平衡常数K: 电导法求得,进而求得k-。
1)溶剂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越大(介电常数):R-↑→RP↑。 溶剂化能力越强(电子给予指数): 反离子易溶剂化→ R-↑→RP↑。阴Fra bibliotek子聚合的总体特征
机理特征: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活性聚合体系。 化学计量聚合,分子量的增长与单体转化率的增 加呈线性关系。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反应过程影响较大。 易于向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质子性物质转移。 瞬时离解引发,相对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 通常采用溶液、本体聚合方法。 与自由基聚合相比,聚合温度较低。
6.2.9 丁基锂的配位能力和定向作用
在阴离子聚合中,由于链增长活性中心与反离子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单体与链增长活性中心加成 时,其取向会受到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因而具 有一定的立体定向性。其定向程度取决于反离子 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离解程度。 当异戊二烯用配位能力强的Li金属有机物作引 发剂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聚合时,可得高顺式 加成含量的聚合产物。 用BuLi在庚烷或己烷溶剂中引发异戊二烯聚合 时几乎得到全部为顺式1,4-加成产物。 (cis1,4-PI%:90%-94%)
杂质: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6.2.7 阴离子聚合增长速率常数及其影响因素
溶剂和反离子性质不同,增长活性种可以处于(极化)共价键、离 子对(紧对和松对)、自由离子等几种不同状态,并处于平衡。 阴离子聚合速率常数受溶剂的极性(以介电常数表示)、溶剂 化能力(以电子给予指数表示)及反离子性质(以离子半径表 示)等综合影响,情况较复杂。
丁基锂的定向作用 一般认为其机理可能为:
单体与sp3构型的Li+配位,形成六元环过渡态, 将异戊二烯的构象“锁定”为顺式构象:
非极性溶剂,增长链端主要是顺式; 极性溶剂,增长链端主要是反式。
丁基锂的定向作用
非极性溶剂中,对于异戊二烯, 2C上的甲基阻碍了链端 上2C-3C单键的旋转,同时单体以S-顺式为主;对于丁 二烯, 2C-3C单键可自由旋转,单体以S-反式为主。 极性溶剂中,链端配位结合较弱,甚至极性分子代替了 单体的配位,致使链端2C-3C键可自由旋转,反式1,4和 顺式1,4聚合随机进行,甚至发生1,2和3,4聚合。
阴离子聚合速率总比自由基聚合快很多:104~107倍
尽管: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但是:因阴离子聚合无终止,活性中心浓度高 [M-] 10-3 ~ 10-2 mol / L [M•] 10-9 ~ 10-7 mol / L [M-] > [M•]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瞬时转变成活性中心(瞬时离解)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Xw Xn 1 1 1 2 Xn ( X n 1) Xn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 St在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 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 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传质: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 即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M]0 [M] n ([M]0 [M]) n [M]0 Xn [M ] / n [C] [C]
转化率达100%时,活性聚合 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 度与活性中心数目之比。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聚合物活性中心 =活性端基浓度/n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 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 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溶剂的介电常数和电子给予指数
溶剂对苯乙烯阴离子聚合kp的影响(萘钠,25 ℃)
2)反离子的影响-离子半径 在非极性溶剂(溶剂化能力小)的溶剂中: 链增长速率常数随反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增加, 即:半径大→易溶剂化→松对多→RP↑ 在极性溶剂(溶剂化能力大)的溶剂中: 链增长速率常数随反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 即:半径小→易溶剂化→松对多→RP↑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 缔合体活性
nLiC4 H 9 LiC4 H 9 n
什么场合下易发生缔合现象?
1)非极性溶剂中易缔合 2)低温下易缔合 3)引发剂浓度高时易缔合 (小于10-4 mol/l,无缔合) 4)加入Lewis碱可以破坏缔合。
有机锂与路易氏碱的络合作用
在极性溶剂中,可以是
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 疏松离子对 > 紧密离子对
如:苯乙烯以萘钠引发,
在THF中,kp()= 80 ;
kp(-)= 6.5×104
l / mol· s
l / mol· s
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总聚合速率
表观增长速率常数
活性中心平衡常数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征溶剂极性的大小,介电常数越 大,极性越强。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离子与反离子 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电子给予指数:表征溶剂化能力,反映了溶剂的给 电子能力。溶剂的给电子能力越强,对反离子的溶 剂化作用越强,离子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6.2.8 丁基锂的缔合和解缔合
丁基锂在非极性溶剂中引发苯乙烯聚合, 在芳烃中:引发速率与丁基锂浓度呈1/6级,缔合度为6;
增长速率与活性中心浓度呈1/2级,缔合度为2;
Rp [PS Li] 1/2
在脂肪烃中: 丁基锂更难解缔,引发速率与丁基锂浓度呈1/4和1/2级,丁基 锂多以4或2缔合体存在。
第六章 离子聚合
•阴(负)离子聚合 •阳(正)离子聚合 •离子共聚合
6.2.6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聚合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几点假设 聚合速率对单体呈一级反应 引发剂全部瞬时转变成活性中心(瞬时离解) 活性中心的浓度[M-]始终保持不变(化学计量) 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M-] = [C]
d[M] Rp k p [M ][M] dt
微分式
[M] [M] 0 e
积分式 对数式
k p [C] t
假一级增长反应 速率常数 假一级表观增长 反应速率常数
[M]0 ln k p [C] t [M]
[M]0 1 ln (ln k p [C] t) k p " t 1 x [M]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增长速率常数(25℃)
3)温度的影响 阴离子聚合的活化能均为正值,一般在8-21 kJ/mol之间,聚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符合Arrhenius方程。
n[ M ] Xn [C ]
温度对聚合度无影响
阴离子聚合的活化能略小于自由基聚合的活化 能,因此温度对阴离子聚合的影响稍小些。 阴离子聚合链转移活化能大于链增长活化能, 升高温度会导致链转移反应加剧。 阴离子聚合体系的复杂性:溶剂的极性、溶剂 化能力、反离子性质均有影响。
烷基锂的缔合现象
只有烷基锂才有缔合作用。 只有在非极性溶剂中烷基锂才表现显著的缔合作用。 烷基锂在浓度很低时无显著的缔合作用。 加入Lewis碱可以破坏烷基锂的缔合作用。 升高温度能够破坏烷基锂的缔合作用。 由于单量体的活性远远大于缔合体的活性,因此, 缔合作用的存在而使聚合反应速率大幅降低。 正丁基锂缔合度为6、4、2,而异丁基锂和特丁基锂 由于位阻作用其缔合度减少为2。 聚合物基锂的缔合度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