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侦查措施

常用侦查措施


六、调查访问笔录 七、调查询问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摸底排队
一、摸底排队 摸底排队又称调查摸底或排查,是指刑 事侦查部门在勘查现场,分析案情,制定出 侦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侦查工作的部署和 对作案人的刻画,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发动群 众,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对范围内符合条件 的对象逐一过筛,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一 种措施。
邀请见证人
见证人的作用在于通过亲自参加 实验,见证侦查实验的全过程, 证明实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见证人应两名以上,非侦查部门 工作人员。
(二)进行侦查实验 由侦查员主持实验过程,不论结果如何, 为保证客观、准确,实验要反复多次。
(三)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时,要将实验过程用文字、照相或 录像的方式如实记载下来,并根据实验 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请见证人签字。
~~小平头,黑皮 肤,喜欢穿花衬 杉,会开车~~
凡是有可能暴露侦查机密,涉及他人隐私, 或引起作案人毁证灭迹的内容都不能公布。
(二)在媒体上发布悬赏公告
在媒体上公布案件情况, 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奖金 用于奖励提供线索的人。
四、摸底排队的方法
(三)依靠基层派出所、 (四)查询犯罪情报资 保卫部门进行排查。 料,寻找符合条件的人。 (图) 根据他们日常工作积累 的资料,在管辖范围内 进行查找。
二、摸底排队的条件
每 个 案 件 提 供 的 条 件 不 同
作案的 时空条件 工具、 遗留物 痕迹条件
犯罪嫌疑人
知情条件 赃物条件
人身特征
三、摸底排队的范围
区域范围
嫌疑人
职业范围
人员范围
四、摸底排队的方法
(一)公布案情,发动 群众排查。
让群众根据犯罪人的条件,对照 自己周围的人,看有无符合条件 的对象。
五、辨认笔录的制作(略)
六、辨认的法律规定(略)
第五节 并案侦查
一、并案侦察的概念 并案侦查是指在侦查破案活动中,对判明系同一个 人或同一伙人所为的案件,实行合并侦查的方式。 二、并案侦察的目的 (一)集中多个案件痕迹物证,准确分析案犯 (二)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多方位开展侦查 (三)集中优势兵力,主攻薄弱环节 (四)扩展侦查范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减少案件发生
对场所辨认时注意:
1、辨认前作好笔录,详细记载辨认人对要 辨认场所的周围环境、现场状态、物品分 布等情况陈述。 2、根据被害人的陈述,由侦查员带领被害 人逐步寻找。 3、发现犯罪场所后,注意寻找与被害人相 关的物品和痕迹。(属直接证据)
四、对辨认结果的评判
1、从辨认的主体来分析;主要是辨认人的主 观态度和客观能力。 2、从辨认的客体来分析;主要是客体与原始 形态发生多大的改变。 3、从辨认的过程来分析;主要是辨认过程有 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五、侦查实验的法律文书
(一)《呈请侦查实验报告书》 (二)《侦查实验记录》
六、关于侦查实验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 辨 认
一、辨认的概念 辨认是侦查部门为确定 某一人、物品或场地与 刑事案件的关系,在侦 查员的主持下,邀请相 关人员对上述对象进行 识别的活动。
二、辨认的目的
(一)辨认被辨认人是否就是犯罪嫌疑人; (二)查明被害人的身份; (三)确认某个物品的所有人; (四)确认某个物品是否赃物; (五)甄别某个场所是否是作案现场;
三、辨认的原则
个别辨认原则
辨 认 的 原 则
混杂辨认原则
严禁指认原则 事先提问原则 如实记载原则
四、辨认的步骤
(一)物品辨认的基本步 骤
准备辨认场所
准备混杂物品
如实记载辨认结 果
对物品进行辨认
先陈述物品 特征
(二)对嫌疑人的辨认
那人长着两只 眼睛,一只鼻 子~~
选择混杂人员
选择辨认环境、光线 陈述嫌疑人特征
1、重新分析案情,划定侦察范围; 2、重新刻画罪犯形象和条件; 3、推理作案规律,寻找突破口; 4、加强控制,减少同类案件发生。
四、对实验结果的评判
(一) 实验的时间、地点、自然条件与事件发生时的原 始条件是否一致; (二) 实验所使用的工具、物品与原始的工具和物品, 在形状、规格、属性和物质成分上是否一致; (三) 经多次变换方法进行实验,其结果是否一致; (四) 主持实验人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是否合格。 (五) 实验结果与其他材料、证据之间有无矛盾,能否 相互印证。
辨认尸体特征
辨认结果如实记载
辨认衣物及携带物
(五)寻找辨认



根据被辨认对象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 寻找符合条件的人、物、场所。 1、寻找辨认嫌疑人 (1)对人的辨认:由侦查人员带领辨认人 (受害人)在犯罪嫌疑人经常出没的场所, 进行寻找辨认。 适用街头诈骗、引诱抢劫、强奸等案件。 一是案犯经常在上述地点出现 二是辨认人能清楚记住案犯特征
三、侦查实验的步骤
(一)实验前的准备 准备方案
方案应将实验的目的、计划、 实验主持人,使用的场地、器 材以及实验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详细说明,经领导审批后方可 实行
准备实验器材
由于实验的内容不同,每个实验 准备的器材差异很大,主要有: 实验物品、(尽可能与原物近) 照相、录像器材,防护或处置意 外的设备。
三、并案侦察的条件
1、相貌特征一致; (一)作案人相貌特征相同 2、残疾特征一致; 3、附着特征一致。 4、团伙成员中某人相同
(二)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相同
人身相关的痕迹相同
作案工具痕迹相同
现场遗留物相同
破坏的手法相同
(三)作案过程的相同
1、作案人与被害人之 间的联系;
2、作案人的犯罪技能;
(2)对照片的辨认:检索有关档案,对档案 中的照片辨认。
注意:一是照片必须是近期的;
二是如果照片经辨认人确认后,虽然 被查否,仍可以视为嫌疑人照片开展侦查。 (3)对录象资料的辨认:检索案犯可能出现 的场所的录象资料,进行识别辨认。
2、寻找犯罪场所
由侦查人员根据被害人陈述的现场环境特征, 带领被害人在一定范围内寻找 该方法适用于绑架、骗奸、拐卖人口、引诱 抢劫等案件,犯罪现场与案件有密切的联系, 而被害人多系不熟悉环境的外地人 辨认时注意提取被害人留下的痕迹和印记, 记录被害人所陈述的、外观无法发现的细节 特征
3、作案人对犯罪目标和环 境的选择
四、并案侦察的方法
(一)寻找并案的线索
1、查询情报资料发现并案线索; 2、通过侦查调查发现可以并案的隐案、小案; 3、侦破其他案件中发现并案线索; 4、在一定的范围内召开协查会议,寻找并案线索。 5、通过侦查控制发现并案线索;
(二)重新开展侦查
2、座谈会
适用于: (1)解决侦查中专业技 术性问题, (2)了解现场周围隐案, (3)案件发生时可疑迹 象
请诸位辨认 一下这种染 料~~~
不适宜对具体人的了解
3、通知询问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在必要时,可以通知被 询问人到侦查机关接受 询问。
~~~,请您在3 月2日前到玄武 区公安局接受 访问。
二、侦查实验的目的
1、证实受害人对案件的陈述是否属实; 2、证实受害人或证人在某种条件下,能否看到或听到; 3、确定在某种条件下,某种工具痕迹能否形成; 4、确定现场出入口能否为作案人出入或拿走某种物品; 5、确定作案人是否具有作案时间; 6、确定受害人的伤痕和作案人行为之间关系; 7、确定某种爆炸物的性能、爆炸力、引爆方式等; 8、确定某种物品可否在某种条件下起火; 9、证实见证人的陈述和案犯的口供是否真实;
(二)秘密调查


1、侦查员以其他身份或名义为掩护,直接与被 询问人接触,有策略的交谈,了解与案件有关的 问题 2、物色或指派他人与被询问人接触,寻找借口 了解所要调查的问题。
秘密调查所获得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如果 需要,通过公开调查询问后制作询问笔录。

四、询问的基本步骤
1、向被询问人说明来意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常用侦查措施
调查 摸底 侦查 辨 控制 并案 询问 排队 实验 认 赃物 侦查
第一节
调查询问
一、调查询问的概念 是侦查部门为了查明案情 发现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 缉拿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律的 规定所开展的侦查活动。
二、调查询问的目的
(一)查明案件事实 特别是没有现场的 失踪人案件和现场的真 伪有争议的案件,调查 询问是必不可少的侦查 方法。 (二)搜集侦查线索: (三)搜集、核实证据: 包括肯定和否定的证据 (四)核实嫌疑人口供。
如实记录辨认结果
辨认嫌疑人
辨认嫌疑人应注意:
混杂的照片必须十张以 上,与嫌疑人特征相近 混杂的人数不得少于七 人,外形接近。
(三)对犯罪场所的辨认
包括实施犯罪和毁证灭 迹的场所
陈述场所的特征 根据陈述搜寻或 核对场所特征 将辨认结果如实记录
(四)对无名尸体的辨认
先辨认死者照片
整理尸体外貌
五、对嫌疑对象的审查
重点嫌疑的条件
作案的主观条件
时间条件
作案的客观条件
体能条件 技能条件
犯罪证据条件
反常条件
六、关于摸底排队的侦查规定
第三节 侦查实验
一、侦查实验的定义 侦查实验是指采用模 拟演示的方法,将 作案人的某一行为 重复一遍,证实在 一定的条件下某种 行为与结果之间是 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三、调查询问的方法
(一)公开调查:是指 侦查人员以公开的身份就 案件有关情况,直接向群 众进行的调查活动。 。 询问的形 式 1、个别走访
2、座 谈 会 3、通知询问
1、个别走访

侦查员在知情人工 作、生活或可能出现 的场所,就案件有关 情况开展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