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5工作面抽采达标评判报告第一章:总则2012年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的检验报告,正珠煤业为高突矿井,为扎实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
为保证11505工作面安全生产,科学有效治理矿井瓦斯,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依据11505工作面抽采达标竣工验收资料和防突办工作人员测定资料,特编制《11505工作面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第二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概况1、11505材料巷掘进工作面所在井田的位置、周围开采情况、所采煤层:地面位置:地面大部分为退耕还林的山地、少部分为山沟中的小块农田,东南部位于小凹村与梁峪村,地面标高+1300~+1368m。
井下位置及周围开采情况:11505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中部,北侧为采空区、南侧为11507工作面(未掘)和小凹村、梁峪村保安煤柱,西部为+1012水平南轨道运输巷、+1012水平南带式输送机巷,东侧为井田边界,工作面标高+1171~+1053m。
开采煤层:11505采煤工作面开采山西组15#煤层,煤层厚度4.75~6.15m,平均煤厚5.2m,煤层倾角8°-10°,地质条件简单,容重为1.37t/m3,11505材料巷623米,11505运输巷723米,11505切眼150米。
2、顶底板情况及地质构造情况:表1-1 煤层顶底板情况地质构造情况:1505工作面上部为8#以上煤层已由原小煤窑采完,可供参考资料不多,8#煤层仅在西北部揭露一个98×75m的陷落柱(X1505)。
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种地质构造的探测工作。
水文地质情况:15#煤层顶板多为粉砂、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全井田稳定连续性较好,为15#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与K2、K3、K4含水层有密切水力关系,对15#煤开采有较大影响。
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在巷道安设Φ108mm的排水管路;在合适的位置掘水窝,并安设排水设施。
3、所采瓦斯来源分析、瓦斯涌出情况、煤层发火及爆炸性情况:瓦斯相对涌出量7.35m3/t,瓦斯绝对涌出量2.74 m3/min煤层发火及爆炸性情况: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的测定报告,15#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等级为I级,属容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有爆炸性危险性,火焰长度40mm,抑制爆炸最低岩粉量60%。
第三章工作面瓦斯抽采情况一、抽采方法及钻孔布置方案、预计抽采浓度、抽采量工作面瓦斯抽采方法:11505工作面采用本煤层、临近层和上隅角埋管抽放相结合的瓦斯抽采方法。
钻孔布置:(1)本煤层钻孔在11505运输巷前进方向左帮施工钻场,钻场长*深*高=4*3*3,钻场间隔80米,共计设计钻场8个。
本煤层钻孔布置在钻场内,每个钻场内布置22个本煤层钻孔,钻场钻孔布置两排,共设计本煤层钻孔176个。
开孔使用Φ89mm的钻头,孔径89mm。
据底板等高线图,钻孔施工角度平行于煤层倾角,初定煤层倾角为-7°。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行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保证钻孔孔体位于煤层内。
(2)上隅角埋管抽采在11505材料巷回采方向的右手帮铺设一趟Φ300mm的聚乙烯管,回风巷瓦斯抽采主管路连接,构成瓦斯抽采系统。
在抽采管的末端设一弯管,使抽采管口抬高至回风巷顶,并使用不燃性材料对其管口进行保护,以此形成埋管口。
接替管安装长度大于10m,并在工作面的后部抽采管上每隔30m~50m(合理数据需在试验中考察)安装一组三通、控制阀门及埋管口组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将埋管口保留在工作面的采空区,通过抽采系统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
当工作面推进至下一个埋管口三通处,埋管口已经埋在采空区内3m~5m 时,将埋在采空区里的前一埋管段控制阀门关闭,打开下一循环的埋管口阀门,以此达到利用埋管不断抽采采空区的瓦斯的目的。
(见11505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抽采示意图)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抽采示意图(3)高抽巷埋管抽采高抽巷布置在平行于11505回风巷下方20米处,沿14#煤顶板走向。
高抽巷埋管抽采瓦斯方法是先施工密闭将高抽巷口封闭,再将瓦斯抽放管埋入高抽巷抽采瓦斯。
二、抽采管路系统布置;为减少管路阻力损失,抽放管路选择300 mm的钢骨架抽放管或螺旋焊缝钢管。
从钻孔到排放口抽放管路铺设为:11505回风巷抽放钻孔→钻场(通过胶管连接)→11505回风巷抽放管路→+1012南翼皮带巷→15#煤回风巷→南翼总回风→移动泵站→南翼总回风。
+1012南翼皮带巷管路吊挂在巷道前进方向的右帮,吊挂高度1.5米,并与11505回风巷内前进方向左帮的Φ300mm管路连接。
管路安装完毕后,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要求静压力大于30KPa时,千米漏气量不大于3m3/min方为合格。
三、封孔工艺:钻孔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孔。
四、工作面瓦斯预抽采量及边采边抽采情况:11505工作面运输巷瓦斯抽采钻孔开始抽采时间为2012年11月,抽采至今已对工作面进行了6个月的瓦斯抽放,累计抽采瓦斯量12.15万m3,有效的保证了工作面在回采前的瓦斯预抽。
11505工作面回采时,瓦斯抽采量将在现瓦斯抽采的基础上有所增高。
随着工作面推进,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将不断增加,裂隙带钻孔及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将充分发挥作用,预计裂隙带瓦斯抽采浓度可达到20%以上,采空区预埋管路瓦斯抽采浓度可达到3%左右,抽采瓦斯量达到3m3/min以上,工作面瓦斯抽采率在50%以上。
第四章抽采参数计算及测定一、11505工作面评价单元划分根据《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距11505切眼每150米为一个评价单元。
此次评价为第一单元。
一、11505工作面瓦斯总含量2010年5月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正珠煤业15号煤瓦斯含量为7.221m3/t。
11505采煤工作面开采山西组15#煤层,煤层厚度4.75~6.15m,平均煤厚5.2m,容重为1.37t/m3,面积为91026㎡,11505工作面储量为70.5万t。
综上可知:11505工作面瓦斯总含量为509万m3。
第一单元总含量为115.7万m3(距切眼150米范围)。
二、抽采钻孔有效控制范围界定由于11505工作面运输巷瓦斯抽放钻孔开孔位置位于巷道1.2米与1.9米位置,煤层钻孔抽放瓦斯有效半径为1.5m,瓦斯抽放钻孔可以保证抽放煤层整个厚度。
目前11505工作面最边缘的钻场内钻孔终孔位于623米处,11505工作面所有钻孔可以保证602米以内瓦斯有效抽放。
综上可知:11505工作面由473m至623m内的煤层为抽采钻孔有效控制范围。
三、抽采钻孔布孔均匀程度评价11505工作面采取本煤层预抽钻孔间距为0.5m,符合设计间距。
四、抽采瓦斯效果评判指标测定1、预抽时间差异系数和评价单元划分11505工作面473m处钻孔为2011年5月开始预抽,623m处钻孔为2012年11月开始预抽。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n=(T max-T min)/T max*100%式种:n—预抽时间差异系数,%;T max—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d;T min—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d。
473m处钻孔抽放时间最长为390d,623m处钻孔预抽时间最短为210d,综上可计算出预抽时间差异系数n为46.15%。
2、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WCY=(W0G-Q)/G式种:WCY—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3/t;W0—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3/t;Q—评价单元钻孔预抽排放瓦斯总量,m3;G—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量,t。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G=(L-H1-H2+2R)(l-h1-h2+R)m式中:L—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l—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m;H1、H2——分别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
如果无巷道为0;h1、h2—分别为评价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
如果无巷道则为0;R—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m;m—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m;—评价单元煤的密度,t/m3。
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表由于11505工作面为综采放顶煤开采,11505材料巷623米,11505运输巷723米,11505切眼150米。
故走向长度为L=150m,倾向长度为l=150m,通过上表可知H1、H2为0,h1、h2为0,抽采钻孔有效影响半径为 1.5m,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为 5.2m,煤的密度为1.37t/m3。
则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
G=(150-0-0+2*1.5)(150-0-0+3)*5.2*1.37=16.02万t;煤的原始瓦斯含量W0=7.221m3/t;评价单元钻孔抽放瓦斯总量Q=12.15万m3。
综上可计算出煤的残余瓦斯含量WCY=5.02m3/t。
3、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压力计算煤的残余相对瓦斯压力(表压)按下式计算:WCY=ab(Pcy+0.1)/(1+b(Pcy+0.1))*(100-Ad-Mad)/100*1/(1+0. 31Mad)+ π(Pcy+0.1)/γpa式中:WCY—残余瓦斯含量,m3/t;a、b—吸附常数P cy—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MPaPa—标准大气压,0.101325MPa;Ad—煤的灰分,%;Mad—煤的水分,%π—煤的孔隙率,m3/m3;γ—煤的容重(假密度),t/m3。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提供《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可知:吸附常数和孔隙率测定结果煤的容重γ=1.37t/m3,残余瓦斯含量W CY=5.02m3/t。
综上可计算出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P cy=0.04MPa2、可解析瓦斯量的计算W j=W CY-W CC式中:W j—煤的可解析瓦斯含量,m3/t;W CY—抽采瓦斯后煤层的残余瓦斯含量,m3/t;W CC—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下式计算。
W CC=0.1ab/(1+0.1b)*(100-Ad-Mad)/100*1/(1+0.31Mad)+π/γ=2.58m3/t综上可计算出W j=2.64m3/t。
3、采煤工作面抽采率计算ηm=Q mc/(Q mc+Q mf)式中:ηm—工作面瓦斯抽采率,%Q mc—回采期间,当月工作面月平均瓦斯抽采量,m3/min。
其测定和计算方法为:在工作面范围内包括地面钻井、井下抽采(含移动抽采)各瓦斯抽采干管上安装瓦斯抽采检测、监测装置,每周至少测定3次,按月取各测定值的平均值之和为当月工作面平均瓦斯抽采量(标准状态下纯瓦斯量);Q mf─当月工作面风排瓦斯量,m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