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剑桥郡书味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1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剑桥郡七期一标段各阶段工期总体控制计划;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孔雀城剑桥郡书味里项目”,位于固安福寿街北侧、民安路东侧。
建设单位:固安京御幸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北京中建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廊坊荣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设防要求,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类,本工程(1、3、6、7、8、9、10、11、14#楼)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框架、连梁抗震构造措施为二级,(2、4、5#楼)剪力墙抗震等级:四级,剪力墙、框架、连梁抗震构造措施为三级。
工程地质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如下16层。
1层素填土:以粉土为主,夹粉质粘土,含少量植物根。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2层粉土:黄褐色,湿,中密,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夹粉粘土薄层,锈染,云母,有机质,土质不均。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2-1层粉土:黄褐色,湿,中密,干散状,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土质不均,锈染,云母,夹粉粘薄层。
厚度:~,平均;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2-2层粘土:灰褐色,可塑,中~高压缩性,有光泽,高干强度,高韧性,少量有机质,锈染,夹粉土薄层。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3层粘土:灰色,可塑,中~高压缩性,有光泽,高干强度,高韧性,少量有机质,锈染,夹粉土薄层,少量螺壳、姜石。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3-1层粉土:灰色,湿,中密~密实,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锈染,云母,夹粉粘薄层。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4层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密实,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局部近粉土,夹粉粘薄层。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4-1层粉土:灰色,湿,密实,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锈染,云母,夹粉粘薄层。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4-2层粉质粘土:浅灰色,可塑,中压缩性,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机质,锈染,少量姜石,夹粉土薄层。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5层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中压缩性,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机质,锈染,少量姜石,夹粉土薄层。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5-1层粉土:灰黄色,湿,密实,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锈染,云母。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6层粘土:黄褐色,可塑,中压缩性,有光泽,高干强度,高韧性,有机质,锈染,夹粉土薄层,云母。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7层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中压缩性,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机质,锈染,少量姜石,夹粉土薄层。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7-1层粉土:灰黄色,湿,密实,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含砂粒,大块姜石。
厚度:~;层底标高:~;层底埋深:~。
8层粉砂:黄褐色,饱和,密实,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夹粉粘薄层。
该层未穿透。
8-1层粘土:黄褐色,可塑,中压缩性,有光泽,高干强度,高韧性,有机质,锈染,夹粉土薄层,云母。
该层未穿透。
地下水文情况本场地浅层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以蒸发方法排泄。
地下水水位受季节影响略有变化,变化幅度约为米。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米,稳定水位标高为~米,近期内年最高水位按埋深米考虑(相当于绝对标高米)。
第三章施工部署根据《剑桥郡书味里岩土勘察报告》知:2#、6#楼下有建筑垃圾,需将建筑垃圾清理出槽,地下水位均位于建筑垃圾以下,不需要进行坑内降水,采用放坡开挖,放坡系数为1:。
计划工期:2015年4月4日—2015年6月30日第四章基坑工程监测目的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坑监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开挖监测。
本监测施工方案为基坑施工单位自行监测方案。
1、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和提供基坑、围(支)护系统、地表的变化信息和工作状态,确保本工程基坑开挖期间周边道路、管线正常运行;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周边道路影响的目的;4、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5、及时发现险情,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6、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7、通过跟踪监测,在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第五章基坑监测项目具体监测点布置见附图。
第六章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风险源分析针对2#、6#基坑结构特点、开挖方式、开挖范围、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及施工周期等情况,项目部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经过讨论分析,认为本工程深基坑施工风险因素如下:1、边坡失稳2、坡顶堆载过大3、边坡塌方4、施工断电 应急组织机构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应急措施,力争将突发事件对项目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施工现场设置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项目经理是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第一责任人,担任组长,项目副经理、安全员是应急小组的副组长。
一旦确认发生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发生渗漏、管涌或流砂等事件,应急小组立即启动。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图 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组织机构图1、人员安排。
出现紧急事故,由安全副经理1小时内汇报给项目经理及职能部门领导,全部到现场,安排指挥抢救工作;2、技术措施。
根据不同的事故分类,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组织人力、物力、资金等,尽快处理,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组长 全权负责突发事件处理安全总监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副组长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监督生产经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副组长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工程部 具体负责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实施技术部 具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土方作业队 结构作业队 堵漏作业队监测作业队 实时监测 数据反馈监理沟通协调业主沟通协调物资部 物资设备紧急事故发生 降水作业队3、信息措施。
加强监测力度,施工观测工作必须设专人连续进行,观测仪器应统一,不得随意换人、换仪器。
工程中各种反馈信息必须及时,保持联络通道畅通,供领导决策。
4、管理措施。
由项目总工程师对各种紧急方案、处理措施把关;由项目经理调配工程急需的各种资源。
应急工作流程及要求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图应急工作流程图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质安室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1、实行昼夜值班制。
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
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
由综合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5、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
应急物资表应急物资表1)土方开挖严格执行开挖方案,坑内土体严禁超挖,边坡坡度不小于1:。
2)基坑开挖分三层,开挖至第二、三分层时,还要适当采用部分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
3)现场设置专人,加强日常巡视,发现开挖土体边坡有变形过大或滑移等异常,信息及时反馈。
4)由于坑底土层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层,在需要放坡开挖的落深区采取插打木桩等临时支护措施。
5)基坑周边按照设计要求限制堆放重物(≤10Kpa),并限定安全距离2m。
6)土体随挖随运,严禁坑边堆土及坑内超挖。
2、应急处理措施1)对上部先变形挤压下部滑动的推动式滑坡,采取卸荷减重的方法,在滑坡体上削去一部分土,并加强排水,一方面减轻自重,另一方面在坡脚施工木桩抵御坡体滑动,达到平衡;2)对下部先滑动,上部失去支撑而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用上部卸荷,下部支挡的办法来处理,如用插打圆木、钢板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