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读后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读后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读后
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系列图书又有了新成员,那就是《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本书系统论述了世界范围内各种主流货币的兴衰演变及原因,并对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做了理性预测,记述事件简明概要,阐述道理深入浅出,可读性极强。

文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极具新意,现摘抄以下几点。

一、农业工业化可以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新的引擎。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靠消费、投资、出口三架马车拉动。

目前出口受国外市场货币危机影响,增速下滑,对GDP拉动作用日渐减小。

消费虽然现在出现增长,但是基数小,拉动的效果仍然没有不明显,国人的被动型消费习惯和心态依然是主流。

靠发行货币带来的投资增长,带来却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稀释了公民的财富。

如果推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发起关键作用的三件大事,科勒德克在《真想谬误与谎言》里概括的也许更准确: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促进了社会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的商品打开了巨大的世界经济市场、促进了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充分发挥。

这些要素在过去的三个十年中分别扮演了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并且紧密相互承接。

而如今,第三个引擎作用逐渐失效,中国的政策必须做出大的转变,才能推动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无论从世界范围的其他国家看,还是从国内的经济现状看,在内需上做文章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内需的增长不能只靠少数富人,而应该包括城市中的中产阶层及广大的农村市场。

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手头必须要先有钱,不让城市中的普通居民和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扩大消费恐怕只能是口号。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农村补贴城市的三十年,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两方面为城市发展和外贸的增长提供了无比巨大的支持,就像山西省虽然是国内的产煤大省,除了留下了污染,山西的老百姓什么也没得到。

当中国GDP高速增长至世界第二位、当美国老太拿着借来的中国老爷爷的储蓄享受着夏威夷阳光的时候、当城里人想方设法再玩一次“蒜你狠、糖高宗….”时,中国农村持续了近两千年的牛拉铁梨的原始农耕状态依然没有丝毫改变。

在缩小收入差距以平衡社会发展上、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都是目前的必然选择。

只有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改变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中国强国大国的理想方有可能提早实现。

二、行业错位引发经济增长的隐忧
房地产和金融业,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讲,都应该划为服务业。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潜力,说到底应该是社会的创新水平的高低。

当房地产业的快速膨胀,在大城市已经沦为人们投资的工具的时候,它也就脱离了服务业的本性,开始形成泡沫。

如果人们都躺倒在这些带着投机色彩的领域,社会的创新活动就会停滞下来,经济发展后劲将会枯竭。

房地产业又是一个低科技含量、资金密集型行业,它的繁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有限,然而泡沫破灭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东京房地产的泡沫破裂,带来了日本所谓“失去的二十年“。

目前大量的保障房的开工,说明政府将住房问题当做社会公共服务项目来运作,加之调控政策的持续,房地产的服务业的本性将逐步还原。

金融业在一味逐利的引导下,贷款流向了风险低、收益高的行业,自身也变成了企业利润的扑食者。

而在一些最需要资金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最能推动社会前进的创新领域,一些最具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却得不到信贷支持。

金融业在经济发展领域就好像人体的血液,如果人体的四肢经常活动部位得不到营业支持,整个人体机能会逐渐衰退。

近来不断有声音呼唤,应正确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可以作为资金在虚拟经济中兴风作浪的结果的明鉴。

三、中国的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主权货币?
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都集中在亚洲,像中国、印度、韩国,日本虽然经济增长不快,但其经济总量依然很大。

比较起来,这些国家都有优势,中国有市场和成本优势,印度企业创新力较强,韩国和日本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但各自又有自己问题,日本的问题在市场,韩国在政治,中国的问题在历史和制度,印度的发展走先军思想。

国与国之间也存在纠纷,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韩国和日本在独岛问题,中国和印度在边境问题,都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为了限制中国势力的扩展,美国四处煽风点火,怂恿一些亚洲小国不时挑起事端。

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人民币统治亚洲的实力尚不具备,更不用说外面还有强大的美元。

然而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如前所述,如果中国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建立起来,形成了目前像中国依赖美国市场那样,也许离人民币一统天下时间就不远了,人民币也就像秦朝一样消灭其他六国,结束战国时代,建立起自己的霸权。

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