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车车架尺寸

公路车车架尺寸

公路车车架尺寸怎么算啊[ 标签:公路车车架, 尺寸 ] 龙城影视 2010-03-03 23:51本人身高166 需求一款公路车普通的本人嫌大我该怎么选一款适合自己的公路车啊尺寸应该要多大啊满意答案好评率:83%参加自行车运动,最重要的器材莫过于您的坐骑——自行车了。

车架作为整个车子的骨架,最大程度地决定、影响了你骑行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性,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车架是至关重要的。

在Airborne网站上看到了度量身体个部位长度和计算车架尺寸的公式,供大家参考使用。

1. 测量大腿长度i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测量时最好穿骑行服,站于水平硬性地面,并由一人辅助。

身体直立,两脚间隔约十公分。

用书本或其他类似的东西平置于裆部,并向上施加小于坐车座的适当力度,测量书本顶部至地面的距离:i2. 测量身长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姿势与步骤1相同,测量锁骨之间V字槽底部至书本上端的距离:t3. 测量臂长a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水平站立,平伸手臂、掌心向前,测量从虎口到肋骨所在平面的距离4. 测量肩宽s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直立,放松两臂,测量肩关节处的宽度s以上尺寸每个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车架尺寸:公路车架尺寸=i*0.67(cm)山地车架尺寸=(i*0.67-11.0)*0.394(英寸)把立长度=[(t+a)/2+x]-et公路车x=4;山地x=8;et=effective top tube length(车架上管有效长度就是第一张图中的“o”)你所适合的曲柄长度:腿长范围(cm)曲柄长度65cm - 70cm 165mm71cm - 76cm 170mm79cm - 81cm 172.5mm82cm - 90cm 175mm弯把宽度:(弯把的宽度是指中心至中心的长度)肩宽范围s 把宽cm38cm 38 - 4039cm 4040cm 4041cm 40 – 4242cm 4243cm 42 – 4444cm 4445cm 4446cm 44 - 46继续追问:这些对我来说没用看不懂我就想要知道准确的数值补充回答: 700*48继续追问:你这个尺寸和人家店家告诉我的尺寸不一样啊人家告诉我我应该选择465mm你这个尺寸是什么意思啊补充回答: 700C是轮子 48CM是车架继续追问:那你告诉我人家告诉我的465mm是什么意思啊补充回答: 465就是车架尺寸46.5cm有车友表示上一期对于座杆影响上管长度解释的不够清楚。

这次我找了一张图出来(图1),图中的C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坐垫的Setback,每个人的setback基本是固定的,而不管座管角度如何,坐垫的位置都不会移动,座管角度大一些自然上管就短了,座管角度小一些上管自然就长了。

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五通以后的上管长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通之前的上管长度。

而五通之前的这段长度我们有个专门的名称给他--Reach。

图1上一期我们还解释了头管长度的重要性,但头管长度并不能直解决了车头高度的问题,因为头管角度和BB drop(五通到前后轴连线的距离)这两个因素也会影响。

同样的头管长度,头管角度小一些的车头自然低一些,角度大一些的车头就高一些。

头管长度一样,BB drop 72mm的车架就会比BB drop 68mm的车架车头高了4mm。

所以计算车头高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五通到头管的垂线距离,这个长度我们也有个专门名称,叫Stack。

Reach和Stack的概念是由Dan Empfield在8年前首先提出的。

目前多数的美洲品牌车架及一部分比较创新的欧洲品牌车架在标Geometry的时候都会标Reach和Stack(见图2、3、4)。

Reach指的就是五通到头管中心的水平距离,Stack指的是五通到头管中心的垂直距离(图8是Eddy Merckx品牌对Stack和Reach的标示)。

可惜这两个名词都没有现有的中文的翻译,笔者认为reach可以称作“车架有效长度”,stack可以称作“车架有效高度”。

平时我们为客人选尺寸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都是Reach和Stack,个别一些品牌没有标的,我们也会用做好的excel公式来计算(图5是笔者平时用的stack计算公式)。

图2图3图4图5图8用Reach和Stack的概念我们再来探讨下上期说的Cannondale Supersix车架52和54尺寸的问题,上期说其实两个车架上管只差了1mm,这个说的就是Reach,52的是382mm,54的是383mm,两个车架主要就是头管的差异,52的stack是529mm,54的stack是546 mm。

17mm的不同。

用Reach和Stack的概念我们选尺寸是不是方便了很多呢?车架reach 不同靠把立长度微调下,stack不同靠垫圈微调下,图6就是我们平时为客人计算预留垫圈用的公式。

图6接下来我们来利用reach和stack来看看不同车架尺寸上的设计理念。

图2中的Cervelo S3车架56尺寸的reach是394mm,stack是560mm,图4中的Ridley Noah最接近的尺寸是M,他的reach是390mm,stack是375mm。

两个reach相近,stack差了15mm,可以看出Cervelo的这个Geometry更偏向专业车手,而Noah更偏向舒适些。

当然这15mm是可以调整过来的,车头垫圈、把立角度都是调整方法。

一个10mm的垫圈相当于垫高了9.5mm,110mm的把立6度和17度差了22mm左右,6度和10度差了7mm左右,110mm、6度的把立正装和反装差了23mm左右,110mm、17度的把立正装和反装差了58mm左右,不要笑话把立正角度安装,尺寸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即使职业的在特殊情况下都有17度正角度装的。

Cervelo 2011年的R系列车架就更新了Geometry,不同尺寸车架从小到大stack相应增加3-31mm,理由很简单,适用更多的车手,专业车手用的话可以用17度的把立,需要舒适些的可以选6度的把立。

最后,笔者送个福利,罗列了些市场上常见的车架的reach、stack数据做成图表供车友参考(图7)。

对于车架尺寸有什么其他疑问也可以写信给我(chain@),我会在《骑行家》为您解答哦。

如何选购一台合身的自行车,是最基本的问题但也最不受重视。

决定车架大小及设定不只能看身高,骑乘方式,柔软度,都是重要的依据。

因此同样的身材可能用不同尺寸的车架,设定也可能不一样。

让我们来看看自行车的构造、组件,及几个重要的数值:车架1:座管长:A(中到顶)、B(中到中)此为厂商标示车架大小的依据,必须注意为中到中或中到顶两者可能差1至3公分。

比方Colnago,Pinarello标示为中到中,而DeRosa某些车款为中到顶。

这几年,有车厂会改变车架设计,在购买的时候必须注意。

另外在压缩车架上,座管长就较不具参考价值,反倒是上管长较准。

2:上管长:在传统车架为水平上管,标示较无争议;但对于压缩车架而言就必须特别留意各车厂标示法均有差别,必须以水平有效上管长为标准。

3:头管长:取决于车架大小,不过有清楚标示的车厂并不多。

但因无牙车头碗及隐藏车头碗的流行,龙头高不再可以调整,只能由前叉的预留管长决定。

当预留管长比头管长太多(扣掉龙头及前叉碗高大于3CM时)会因垫片太长影响前叉稳定度。

4:座管角度:车架越大,角度越小。

5:头管角度:车架越大,角度越大。

6:链条支管长:通常是固定的,约为395-410mm,不过也有一些车厂在大一点的车架会拉长个3-5mm。

越短传动效能越佳,不过操控上也较不稳定,且链条准线会变化较大,变速较亦有杂音。

像捷安特TCR 就以超短链支长闻名。

前叉前移距离(fork rake)如图1←→所示;头管延伸线交叉至前后轮轴线点,至前轮轴长。

一般约为38至50mm,同一车架用较短的rake的前叉,轴距变短,操控会较灵敏,适宜平路;较长rake,轴距变长,操控较稳定,适宜坡路。

一般标准常为43mm(Colnago)或45mm(Pinarello)。

较小车架会用较长rake(小于50CM)来增长轴距,增加稳定度,常用50mm rake。

龙头须注意长度,前倾角或俯角。

一般跑车的龙头会有些俯角,常见有7°、8°、10°、15°。

但因无牙车头碗及隐藏车头碗的流行,龙头高度较低,所以有些龙头可两边用,翻过来就变仰角了。

如Ritchey的龙头就可俯仰角交换用,而ITM The Stem就不行。

购买时需注意产品说明。

另外不同家的尺寸会有不一样,A的100mm与B的100mm有个5-10mm的不同是常有的。

同样100mm,不同俯角则有效长度也不一样。

把手宽度L、上把长P、下把深度H。

手把形状各家不一,大致可分为圆把、人体工学把。

下图前两个就是人体工学把。

请注意在调整把手仰角时其实同时会改变煞变把手的高度与距离P。

对于身材较矮小,手也较小的车手把手选择较少,且调整也较重要。

我们常看到娇小的车手,无法以下把位长时间骑乘,至于无法改变前后轮配重,及以较低风阻姿势前进,在平路高速时较吃亏。

齿腿长有165-180mm,每2.5mm一跳,通常与身高,骑乘方式有关。

165-175公分高可用170mm, 太长会增大回转半径较不利于高转速踩踏。

身材参考数值例子请各位看看第一部车与第二部车的差别:第一部车是ULLRICH的坐骑,ULLRICH身高手长B-C+D值很大,也是目前职业选手的设定取向;也就是较小的车架,较大的坐垫-把手落差,已得到较低风阻的姿势。

他连煞变把手都装在把手最前方的位置,使得姿势前倾;另外把手下把落差也很大,下把位的姿势很低。

第二部就是较娇小的车手的车(B-C+D较小),很明显的是坐垫-把手落差小很多,煞变把手装在把手较高较近的位置,把手下把落差较小,下把位的姿势不致过低。

有关车架大小的选择建议很多,网路上比比皆是,量身订做也不在少数,无法一一详述。

因各家车尺寸订法有其特点,再配合管材,都可以搭配出不同的特性。

不过很多市售车根据的是职业车手的特性做的;一般车友买到尺寸合适的车,仍需要一番功夫才能设定为适合自己骑乘的特性,更不要提尺寸明显买错的了。

建议以台湾的购车环境,我只有下列建议:一:先确定自己的目标,是比赛为主,或是只是轻松骑骑。

比赛用车可以用小一点车架,以加大坐垫-把手落差到10-15公分,一般车手最好选择较合乎自己的尺寸,坐垫-把手落差约在5公分上下。

年纪较大、柔软度越差者则越小。

二:确定车架大小,包括坐管长及上管长,以上管长符合为优先。

而后比对一下心仪的几部车,看看有无适合的尺寸的。

如尺寸不合,宁愿等。

车价尺寸(中到中)可以以跨下长乘以0.66为参考。

再参考各家车架同一尺寸的上管长,你会发现约有0.5-1.5cm的差别(Look Merlin Klein会有较长的上管,意大利的车则较互相接近),上管长车较稳定,短则操控较灵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