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试题一、填空题1. 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108m/s,h=×光量子)。
2. 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
雨滴的形成就属于。
3. 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4. 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
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5. 是无色气体,是清洁空气的组分,也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NO X以为主,通常占90%以上。
植物摄取氮的主要形态是和。
6. 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丁二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7. 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和,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
其中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的颗粒物。
8. 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称作,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作;根据DLVO理论把和考虑为仅有的作用因素。
9. 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水中Cd2+浓度是(已知饱和H2S溶液的浓度为L,解离常数K1为×10-8,K2为×10-15,CdS的溶度积为×10-27)。
10. 亚硝酸吸光后发生光离解,一个初级过程为:HNO2 + hv → + ;另一个初级过程为:HNO2 + hv → + 。
11. 腐殖质可溶于碱而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
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它对金属离子的和来实现。
12. 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的是和;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和;臭氧主要分布在中;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的中;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13. 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108m/s,h=×光量子) < E < 。
14. 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 > 。
二、单项选择题1. 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是由于贫穷造成的,并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第一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年发表的《我们的未来》C.《21世纪议程》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2. 是无色气体,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
B. N2OC. NO3. 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约占碳氢化合物排放量的80%以上。
A.甲烷B.石油烃C.芳香烃D.萜类4. Fenton试剂的氧化机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利用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生成氢氧自由基。
A. Zn2+B. Cd2+C. Fe2+D. Fe3+5. 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能给出饱和吸附量的等温线是。
型型型型6. 在我国的酸性降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7. 天然水中常见主要离子总量作为水的总含盐量(TSD),而总含盐量不包括下列离子含量。
8. 2,5-二甲基呋喃在蒸馏水中将其暴露于阳光中没有反应,但是它在含有天然腐殖质的水中降解很快,这是因为2,5-二甲基呋喃发生了。
A.直接光解B.敏化光解C.氧化反应D.共代谢9. 某些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产生积累放大作用,这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A.物理迁移B.机械迁移C.物理化学迁移D.生物迁移10. 平流层内热源是。
A.臭氧的分解过程B.臭氧的形成过程C.来源于下层对流层气体的辐射热D.来源于上层中间层气体的辐射热11. 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稳定性特强,这对于大气中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近地面的逆温通常以为主。
A.辐射逆温B.地形逆温C.下沉逆温D.融雪逆温12. 静电除尘法去除烟道气中的颗粒物,利用的颗粒物表面性质是。
A.成核作用B.粘合C.吸着D.吸收13. 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的重金属有。
14. 下列不属于腐殖质的特征的是。
A.具有抵抗微生物降解的能力B. 具有弱碱性C.具有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能力D.具有凝聚作用15. 下列属于环境物理效应的是。
A.温室效应B.土壤盐碱化C.光化学烟雾D.酸雨16. 关于HO·说法不正确的是。
的光解是清洁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
B.对于污染大气,HO·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的光化学生成率白天高于夜间。
·有很高的活性,具有强氧化作用。
17. 在低层大气中可以吸收全部来自太阳的紫外光和部分见光的物质是。
18. 将下列物质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丁烯>1-丁烯>乙烯>正丁烷B. 1-丁烯>2-丁烯>乙烯>正丁烷C.乙烯>2-丁烯>1-丁烯>正丁烷D. 1-丁烯>乙烯>2-丁烯>正丁烷19. 关于重金属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的毒性小于Cr6+B.水中Cr3+的迁移能力大于Cr6+C.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铬也可以发生甲基化三、不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环境物理效应的是。
A.温室效应B.土壤盐碱化C.热岛效应D.地面沉降2.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有。
A.污染物的性质B.风和湍流C.天气形势D.地理地势3. CF2Cl2在光照下可能存在的产物为。
A. CFCl2B. CCl2C. CF2ClD. CF24. 岩石的化学风化历程包括。
A.氧化B.还原C.水解D.酸性水解5. 已知E0(Fe3+/Fe2+)=,a(Fe3+)=L, a(Fe2+)=L,pE0和pE分别为。
A.11.52,,,D. ,6. 关于硫酸型烟雾的形成正确的是。
A.多发生在夏季B.对流层大气垂直递减率小于0C.湿度较低、Fe起到了催化加速的作用7. 下列属于环境生物效应的是。
A.温室效应B.土壤盐碱化C.多环芳烃导致癌症的发生D.酸雨8. 在下面物类中,是HNO2分子吸收光子的可能产物有。
9. 半径为2m左右的颗粒一般不能靠下列过程明显去除。
A.重力沉降B.布朗运动C.雨除D.冲刷10. 对流层大气组分中能够吸收长波的物质主要有。
B.水蒸汽分子11. 在一封闭体系中含有丙烯、NO X和空气,在模拟太阳光的人工光源照射下进行模拟大气光化学反应。
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有。
C. CH2O12. 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的代谢模式有。
A.生长代谢B.光合作用C.共代谢D.硝化作用13. 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一般kJ/mol (c=×108m/s,h=×光量子)。
A.小于B.小于C.小于D.大于14. 大气组分中能够吸收长波的物质主要有。
B.水蒸汽分子15. 关于(NH4)2SO4颗粒物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降低大气的能见度B.大气中主要的硫酸盐颗粒物C.可由核模粒子凝聚成积聚模粒子D.对降水的性质有重要影响16. 根据DLVO理论,把考虑为仅有的作用因素。
A.氢键B.扩散双电层排斥力C.范德华吸引力D.化学键17. 下列因素对酸雨的形成有影响的是。
A.酸性污染物的排放B.大气中的碱性物质C.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D.天气形势及地形条件18. 对水中铬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是。
A.水体中铬主要以三价和六价铬的化合物为主。
B.与六价铬相比,三价铬不易以可溶形式存在。
C.电镀废水中三价铬的毒性由于氧化成六价铬而减小。
D.铬可以形成与甲基汞类似的甲基化物。
四、是非题1.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生活中的无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
3. 大气中存在最多的烷基是甲基,主要来源于CH4光解。
4. 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颗粒物可被雨除有效去除。
5. 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氧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多,导致的水生生物迅速繁殖,水质恶化的现象。
6. 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为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7. BOD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所要耗用的氧的量。
8. 富里酸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在水体中可以很容易的被微生物降解。
9. 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的平流层中。
10. 海洋和大陆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别,因此海陆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迁移。
11. SO2吸收光子后不发生光解,只能生成激发态,所以SO2在污染的大气中不能参与光化学反应。
12. 一般天然水体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物质,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有机物是“决定电位”物质。
13. CF2Cl2经光照可能会生成CFCl2、Cl、CF2Cl和CF2等自由基或原子。
14. 伦敦型烟雾含有大量的H2SO4,所以称为氧化性烟雾。
15. 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 、HCO·或CH3O·生成,它们都可与空气中的O2结合而导致生成·HO2。
16. COD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所要耗用的氧的量。
五、简答题1. 试述酸雨的形成机理;并阐述影响酸雨的因素。
2.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3. 某冶炼厂含铅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测得排污口附近河水中铅的含量为~L,而在下游500米处河水中铅含量仅为3~4μg/L,请解释其原因。
4.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主要因素5. 列表比较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
六、计算题⒈在一个pH=的SO42--HS-体系中(25℃),其反应为:SO42- + 9H+ + 8e HS- + 4H2O(l) (E0=⑴计算该体系的pE0。
⑵如果体系化合物的总浓度为×10-4mol/l,写出HS-、SO42-的lgc-pE关系式。
《环境化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mol < E < mol。
2. 成核作用、粘合、吸着、成核作用。
3. 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
4. 活性酸度、代换型酸度、水解酸度Al3+。
5. N2O、NO、NH4+、NO3-。
6. 丁二烯>正丁烯>乙烯>正丁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