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1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乙) 指导老师: 韦巍老师的助教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实验类型: 控制理论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无第一次课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实验目的1.1熟悉THBDC-2型实验平台及“THBDC-2”软件的使用; 1.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1.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2.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十分有益。

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

图中Z 1和Z 2表示由R 、C 构成的复数阻抗。

图3-1 3.1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3-2所示。

图3-23.2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1211212CS R R R CS R R R CS R CS R S U S U s G i O +=+=+==其中T=R 2C ,K=R 2/R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3-3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 时的PI 输出响应曲线。

图3-3TsS U S U s G i O 1)()()(==3.3 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S T ST Kp s G D I ++=1)(其中212211C R C R C R Kp +=,21C R T I =,12C R T D =SC R S C R S C R 211122)1)(1(++=S C R SC R C R C R C R 1221211122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3-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微分系数为T D 、积分系数为 T I 时PID 的输出。

图3-43.4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 1)()()(+==TS K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 时响应曲线如图3-5所示。

图3-5四、实验设备THBDC-2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PC 机一台(含“THBDC-2”软件)、USB 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 接口线。

五、实验步骤(具体数据请见第六节) 5.1 积分环节根据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若积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0uF(T=RC=100K×10uF=1s);若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uF(T=RC=100K×1uF=0.1s);5.2 比例积分环节根据比例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 R2/ R1=1,T=R2C=100K×10uF=1s);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 R2/ R1=1,T=R2C=100K×1uF=0.1s)。

5.3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根据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其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若比例系数K=2、积分时间常数T I=0.1s、微分时间常数T D=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uF (K= (R1C1+ R2C2)/ R1C2=2,T I=R1C2=100K×1uF=0.1s,T D=R2C1=100K×1uF=0.1s);若比例系数K=1.1、积分时间常数T I =1s、微分时间常数T D=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0uF (K= (R1C1+ R2C2)/ R1C2=1.1,T I=R1C2=100K×10uF=1s,T D=R2C1=100K×1uF=0.1s);5.4 惯性环节根据惯性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其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 R2/ R1=1,T=R2C=100K×10uF=1s)。

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 R2/ R1=1,T=R2C=100K×1uF=0.1s)。

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惯性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时间常数T。

5.5实验报告要求5.1 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请见第5.1~5.4节);5.2 写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请见第6.1~6.4节);5.3 根据测得的典型环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请见6.1~6.4节)。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6.1 积分环节(实验电路图,请见5.1节)时间常数T= 1 s时,R=100K,C=10uF 时间常数T= 0.1 s时,R=100K,C=1uF现场实测T约为1.2 s,比理论值稍长现场实测T约为0.1 s,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图6-1 积分环节(上方:输入信号,下方:输出信号,下同)①传递函数为:RCsTssUsUsGi11)()()(0===分析:由图可知,实验中的电容C改变了时间常数,而时间常数T越大,则上升时间越长,T越小,则上升时间越短。

(请见下页)①无法精确调整软件界面上的滑块使两条曲线的起始位置(0V)完全重合,索性不让它们重合,用各自曲线起点与终点的位置差来表示纵向幅度。

下同。

6.2 比例积分环节(实验电路图,请见5.2节) 比例K=1,时间常数T = 0.1 s 时 比例K=1,时间常数T = 1 s 时 R 1=100K ,R 2=100K ,C=10uF R 1=100K ,R 2=100K ,C=1uF现场实测K 约为1,T 约0.12 s ,与理论相差不大 现场实测K 约为1,T 约0.9 s ,与理论相差不大图6-2 比例积分环节,请注意:左图横坐标上,一格代表的时间跨度较短传递函数为:)11(11)()()(212112120Cs R R R Cs R R R Cs R Cs R s U s U s G i +=+=+==,其中C R T R R K 212,== 分析:由图可知,比例K 不变,放大系数不变,而实验中的电容C 改变了时间常数T ,T 越大,则上升时间越长,T 越小,则上升时间越短。

6.3 比例微分积分环节(实验电路图,请见5.3节) 比例K=2 比例K=1.1 积分时间常数T I =0.1S 微分时间常数T D =0.1S 积分时间常数T I =1S 、微分时间常数T D =0.1S R 1=100K ,R 2=100K ,C 1=1uF 、C 2=1uF R 1=100K ,R 2=100K ,C 1=1uF 、C 2=10uF图6-3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请注意:左图横坐标上,一格代表的时间跨度较短传递函数为:s C R s C R C R C R C R s U s U s G i 122121221101)()()(+++==,其中122112,,C R T C R T R RK D I === 分析:由图可知,比例K 越大,则响应中比例环节的放大系数越大,而实验中的电容C 1改变了积分时间常数T I ,T I 越大,则积分环节上升时间越长,T I 越小,则上升时间越短。

6.4 惯性环节(实验电路图,请见5.4节) 比例K=1,时间常数T = 1 s 时 比例K=1,时间常数T = 0.1 s 时R 1=100K ,R 2=100K ,C=10uF R 1=100K ,R 2=100K ,C=1uF现场实测K 约为1,T 约1.2 s ,与理论相差不大 现场实测K 约为1,T 约0.1 s ,与理论相差不大图6-4 积分环节(上方:输入信号,下方:输出信号)传递函数为:1)()()(0+==Ts K s U s U s G i ,其中C R T R RK 212,== 分析:由图可知,实验中的电容C 改变了时间常数,而时间常数T 越大,则需耗费更多的时间趋于稳定,T 越小,则需耗费更少的时间趋于稳定。

七、实验思考题7.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什么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答:假定运放具有理想特性,即输入电阻无穷大,输出电阻为零,开环放大系数无穷大,在运放输入端满足“虚短”、“虚断”特性;并且运放的静态输入为零,输入、输出与反馈均可用瞬时值表示。

7.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而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答:(1)对于积分环节,输出信号为输入信号对时间的积分,当输入阶跃信号时,输出会呈线性,直至饱和;对于惯性环节,当输入阶跃信号时,输出会沿指数规律变化;(2)当时间常数T 充分大,惯性环节可视为积分环节;(3)当时间常数T 充分趋于零,惯性环节可视为比例环节。

7.3在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实验中,如何根据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答:在积分环节中,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最高与最低两个拐点对应的横坐标差,即为时间常数T ;在惯性环节中,上升到最终上升幅度63.2%(即1-1/e )的点对应的横坐标与上升起点横坐标的差,即时间常数T 。

7.4为什么实验中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有一定误差?答:因为电阻、电容实际上并不严格是线性的,而且受工艺、环境温度等影响,元件的电阻值、电容值与标称值都存在误差;另外,运放也不是理想运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