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量。
4、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
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5、边际转换率: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反映了X的变化量所引起的Y的变化量。
6、边际替代率:是指一国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为保持同等效用,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Y
的数量。
7、绝对利益(绝对优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
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体。
8、悲惨的增长:当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这是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的。
9、特定要素:短期内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的要素。
10、贸易转移:贸易转移是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11、国际分工:既世界各国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12、贸易创造: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
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贸易创造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3、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其特征是非机制性、渐进性、开放性、单边行
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14、市场内部化: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
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15、国际收支:指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
引起的资产转移。
16、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它记录的是一国国际经济交易的主要内容,包括居
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17、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
18、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19、外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20、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成倍增加,这种贸易促进增长的倍数
关系即为对外贸易乘数。
简答题
1、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有哪些条件?
答:(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2、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3、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4、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
(2)贸易自由化原则;
(3)可预见原则;
(4)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5)鼓励发展与改革原则。
5、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答: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条件:(1)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冲击,以使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2)进口国同类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
(3)是否威胁进口国新兴工业的建立。
6、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7、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答:(1)外汇缓冲政策。
(2)需求管理政策。
(3)直接管制政策。
(4)汇率调整政策。
(5)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
8、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的异同何在?
答: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国民财富的唯一形态,只有国际贸易才会增加一国财富。
早期的重商主义是一种将货币禁锢在国内以实现积累货币使国家致富目的的思想。
晚期的重商主义是以保护贸易出超为目标的主张。
9、出口补贴发挥作用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答:①本国的财政状况
②出口商品的生产潜力
③出口商品在国内的供给价格弹性
④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
⑤进口国对出口补贴的态度。
10、外汇市场及其主要功能?
外汇市场是交易主体买卖外汇的场所和进行外汇交易关系系统的总和。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①国际清算;②套期保值;③外汇投机。
11、决定和影响短期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相对利率的高低;
②货币供应量;
③政府或中央银行汇率政策和其它干预行为;
④心理预期因素;
⑤信息因素;
⑥国际上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在短期内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
12、官方储备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货币化黄金;
②特别提款权;
③外汇;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论述题
1、为什么中国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你如何理解它?
答:贸易自由化必须建立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
因为随着本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必然有大量的商品流入本国市场,如果在进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没有出口的增加,进口国为支付进口所需要的资金差额会不断增加,造成入不付出。
在此情况下,该国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从而断送贸易自由化的连续性。
另一方面,商品的大量进口可能挤垮国内竞争力比较弱的企业或产业,结果失业人数可能增加,当这些失业人口不能被出口行业的扩展所吸收时,退回到保护贸易的呼声或社会压力就会增高。
为了使贸易自由化能够成为一个持久的政策选择,政府应该在实施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减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因此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一些其他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
在这种措施中,最简便的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
2、“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参加国总是有益的,而对不参加的国家也不会造成损失。
”请对上述观点进行
分析。
答: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参加国并非总是有益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关税同盟为例。
如果一国未来的关税同盟伙伴国的生产成本不高于世界价格,则该国参加关税同盟总是有益的,因为这时有贸易开辟效应而没有贸易转移效应。
但是如果未来伙伴国的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则会同时出现贸易开辟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如果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开辟效应,则其参加关税同盟可能会有损失。
当然,如果考虑到组成关税同盟后的动态效应,则问题就会更加复杂。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国参加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并不总是得益的,也可能会有损失。
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不参加的国家也有可能造成损失。
仍以关税同盟为例。
如果其他国家结成了关税同盟后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原来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改为从同盟成员国进口,则留在同盟外的国家就有可能受损。
如果同盟内部因为结成同盟而扩大市场,产生更强的竞争能力和规模效应,则留在外面的国家更有可能受损。
3、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保护大部分集中在农业和服装业这两个部门?
答:农业。
因为在发达国家,农民通常都是一个组织良好和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群体,他们一直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相当高的有效保护。
比如,欧洲的共同农业政策使得大量的欧洲农产品价格达到世界市场的2倍-3倍;日本政府有传统的大米进口禁令,该禁令使得日本国内的大宗食品价格超过国际市场的5倍,由于90年代中期的歉收,日本政府才稍微放松了禁令,但到1998年底,尽管遭到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抗议,日本还是决定对大米进口征收1000%的关税。
服装业。
服装工业由两部分组成:纺织品(纺纱和织布)和服装。
这两个行业,尤其是服装加工业,一直受到发达国家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有力保护。
目前它们在为许多国家制定了进出口的配额多边纺织品协议的管辖之下。
服装加工业有两个显著特征。
首先,它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个工人只需要很少的资本投入,有时甚至一台缝纫机就可工作,也不需要接受广博的正规教育。
其次,服装加工业要求的技术非常简单:技术能轻易转移到任何贫穷的国家。
因此服装加工业在低工资国家具有的比较优势而在高工资国家则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
但是在发达国家,服装加工业具有组织性强的传统,例如,很多美国服装加工业的工人就属于国际妇女时装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