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七年级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能够数形结合思考并解决问题。

2.会用整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3.会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及简单的用字母表示不等关系。

数学思考
1.经历从直观思维到理性思维,从而发展抽象思维。

2.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分类、对应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解决问题
1.在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整式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思维,并能利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体会整式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与规律性。

情感态度
1.通过拼图等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通过用整式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

二、重点
巩固整式的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难点
从具体情境问题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

四、教学流程安排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活动
1 用儿歌引入
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 1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 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n 只青蛙,n 张嘴,2n 只眼睛,4n 条腿,n 声扑通跳下水。

2.活动2用火柴拼图
(1)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1,2,3或4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如果图形中含有n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
学生分小组分别进行拼图,并观察,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讨论、归纳。

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用观点将发现的规律展示出来。

对不能得出结果的小组,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并与他人进行合作。

(2)学生能否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学生能否正确抽象归纳出问题中的规律。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加强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同时向同学展示自己,与同学们一同感受自己的成功。

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活动3探究日历中蕴涵的现象
(1)如图1,紫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
图1
学生观察,进行计算,在尝试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得到的结果。

教师巡视,可给予适当引导。

方框内的数字之和为99,恰好是中间数字11的9倍.因此,11是方框中9个数
的平均数.
(2)如果将紫色方框移动一个位置,又如何?
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学生表述、交流,并给予适当指导。

(3)如图2,不改变方框的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图2
图3
(4)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
学生计算、讨论、交流并归纳,尝试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用整式表示数量,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规律:方框正中心的数是方框中9个数的平均数。

学生观察不同月的月历,计算并验证。

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

(5)如图4,如果紫色方框里的数是4个,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4 图5
(6)对于图5紫色方框中的
4个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对角线上两个数之和相等。

(7)你还能找到其它规律或得出其它结论吗?(课外思考题)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会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2)学生能否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

(3)学生运用符号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尝试用符号清楚地表达问题的结论,并解释结论的合理性。

在交流中完善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活动4我选择,我快乐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从6道题中进行自由选择。

(1)观察一列数表:根据数表所反映的规律,猜想第6行与第6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_。

第n 行与第n 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______(用含有正整数n 的式子表示)。

(答案:11;教师可引导其发现第n 行与第n 列交叉点上的数是奇数,并能
用整式(2n-1)表示出来。


1 2 3 4 5 …第一行
2 3 4 5 6 …第二行
3 4 5 6 7 …第三行
4 5 6 7 8 …第四行
5 6 7 8 9 …第五行
┇┇┇┇┇
第第第第第
一二三四五
列列列列列
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发现第n行与第n列交叉点上的数是奇数,并能用整式(2n-1)表示出来。

(2)观察下面的等式:
12+2×1=1×(1+2)
22+2×2=2×(2+2)
32+2×3=3×(3+2)
……
按上面算式的规律,第n个等式可表示为()
(答案:n2+ 2n =n(n+2))
(3) 用火柴棍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n个
图形需要( )根火柴. (答案:(6n +6))
(4).用同样大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 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 )枚(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
(答案:(4n + 4))
(5)如图,将连续奇数1,3,5,7‥‥‥排列成数表,用十字框框出5个数,问:
①十字框框出的5个数和框正中间的数17有什么关系?
②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平移,可框住另外5个数。

若设中间的数为a ,用式子表示十字框框住的5个数之和。

③十字框框住的5个数之和能等于2000吗?能等于2005吗?若能,分别写出这5个数。

(答案:①十字框框出的5个数是17的5倍。

②5a ③不能为2000。

若能,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第3个图形 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
则得到的5个数为398,400,402,388,412,与连续奇数矛盾,故不能。

能为2005,这5个数为399,401,403,389,413。

也能为2055,这5个数为409,411,413,399,423。


(6)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纸片,按黑色纸片数逐渐加1的规律拼成一组图案:
(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纸片( )张;
(2)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纸片( )张。

(答案:(1)13;(2)3n+1)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从6道题中进行自由选择。

由于时间的原因,这6道题学生不一定能全部做完,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和节奏(没完成的题目作为课外思考题)。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不会时是不是会向他的好朋友或小组内的成员求助,是否能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
(2)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的针对性地给予分析;
(3)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讲解。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了解学习效果,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体会整式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与规律性。

5.活动5小结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思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并谈活动中的感受。

教师倾听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与反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六、作业
活动过程中留下的课外思考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