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应用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应用


即用型(RTU)二合一
CHO
AA
即用型(RTU)三合一 CHO Fat AA
All-in-one的优点
营养液均匀,可能对人体利用有帮助; 降低外周静脉炎发生率,避免中心静脉空气栓塞; 减少污染; 便于护理; 减少串输和单输的不良反映; 液体稳定、安全。
这种输液方法是最好的
混合所有 营软养包基装质
10.特殊营养素谷胺酰氨、精氨酸、肉毒硷等
脏器功能正常时基本营养液入量的设计
水入量:40-60ml/kg/d; (Fat、AA、CHO、NS) 热卡:CV 20-35kcal/kg/d, PV 15-20kcal/kg/d;
Fat 40%~50%,CHO 60-50%; 蛋白质 :35g~70g/d, N=0.1~0.2g/kg/d 其它: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钙,磷等,
大于一周适量补充谷氨酰胺。 ❖ 特殊: W-3脂肪酸、精氨酸、肉毒硷等
输液途径
上腔 中心静脉
下腔 输液途径: PICC---上腔(应为首选输液途径)
外周静脉
肠粘膜营养型-----丙氨酰谷氨酰胺Alanyl-Glutamine
每1000ml含: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200g (相当于L-丙氨 酸82.0g,L-谷氨酰胺134.6g)。 渗透压 :921mosm/L,pH值 5.4~6.0。
乳 酸糖
三通接头
按不同的速度同时输入
软包装

3-5 hr
AA
FAT
复杂、麻烦

要用输液泵
4-7 hr
可能有并发症
8-12 hr
病人
用三通接病人静脉
层流房间洁净台内配制营养液的方法
CHO Ca
CHO
20% 力太
P
AA
电解质 微量元素
橄榄油 Fat
维他利匹特
水乐维他
混合液
即用型“三合一”输注法
2004年国内开始引进即用型“三合一” (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内含电解质和矿物质),
肠外营养液配方成分
1. 脂肪乳 ( 20% MCT/LCT ,30%、20%、10%LCT,橄榄油,鱼油 ) 2. 葡萄糖(50%, 10%, 5%);其他糖(山梨醇、木糖醇、果糖) 3. AA( 平衡 11.4%,8.5%, 5%,高支链 10%、8%, 肾用4.26%) 4. 电解质(K, Na, Cl) 5. 微量元素(安达美) 6. 复合维生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 7. 特殊矿物质(钙,镁,磷) 8. CHO+ AA 9. CHO+ AA + Fa t
2. 脂肪廓清障碍:前列腺素增加 肺气体交换障碍,肺 泡co2排出下降。
3. 海兰组织细胞综合征是一种新的肠外营养并发症。
这种输液方法危及生命!!!
X 脂肪过度超载
30%
30%
20%Fat+ 20%Fat 10%Fat+ 10%Fat
FAT
FAT
都是错
病人
规范输注方法:“全合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 定个体配方,由培训后护士(国外是药师)严格按 照(SOP)标准操作规程在层流房间,洁净工作台 无菌条件下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在输液泵控 制下均匀输入。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的概念与定义
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是指经口、肠道或肠 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和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内营养(EN,enteral nutrition) 是指经消化道给 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整蛋白型EN和要素型 EN。根据给予EN途径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肠外营养(PN,perenteral nutrition)经静脉为无法 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 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 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 谢并维持功能蛋白的功能。
肠内营养禁忌症
肠功能障碍(衰竭、感染、手术后消化道麻痹) 完全性肠梗阻 无法经肠道给予营养(严重烧伤、多发行创伤) 高流量的小肠瘘 有增加机会性感染可能的情况为相对禁忌症
蔡威译:临床营养基础,2002,63
肠内营养的原则
•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
•如果有一段肠道功能正常,就利用这一段肠道
----给予途径的艺术
制定配方原则
➢ 肝、肾、脂功能正常 首选即用型PN , ➢ 危重患者应适当补充 力太(谷氨酰胺),克林诺(橄榄油),尤文(鱼油) ➢ 要了解所有营养液的规格、剂型等成分。 ➢ 操作方便,目的是减少污染。 ➢ 不能追求过高的营养,避免肝肾功能损坏。
单输氨基酸:对肝,脑,肾有影响,很危险!!!
AA
X
肠内营养与普通食物的区别
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 化学成分明确 采用现代制药或食品工程技术配制 营养全面,搭配合理 易于消化、稍加消化、无需消化即可吸收 无渣或残渣极少,粪便数量显著减少 不含乳糖,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 对肠道和胰腺外分泌刺激较轻 可经管饲喂养
肠内营养的优点
营养因子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能自控营养的吸收 营养素较全面 促进肠蠕动 增进门静脉系统的血流 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改进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
1.双肽分解释放出的氨基酸作为营养物质各自储存在身体的相 应部位并随机体的需要进行代谢 2. 在体内半衰期为2.4分钟~3.8分钟 (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为4.2 分钟), 血浆清除率为每分钟1.6~2.7 L。双肽的消失随游离氨基 酸,在细胞外水解。 3.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酰胺能保护粘膜屏障,有减少细菌移 位、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改善临床结局、降低总医疗费用
口服 肠内营养
管饲
肠内营养的途径
特殊膳食 ONS
经胃
经十二指肠
鼻胃管 咽造瘘术 食管造瘘术 胃造瘘术
鼻十二指肠管
经胃造瘘置管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 外科胃造瘘
经空肠
鼻空肠管 经胃造瘘置管 空肠造瘘术
直接造口于皮肤 留置细的造瘘管
肠内营养管道的艺术
短期
鼻饲管
有/无 内 镜辅 助
需要肠内营养
长期
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分布情况(英国)
➢ 普通内科46%; ➢ 呼吸科45%; ➢ 外科27%; ➢ 老年人43%。 ➢ 中国营养风险调查基本一致
营养不良易增加医院内感染
➢ 肺炎 ➢ 菌血症 ➢ 败血症 ➢ 肠炎 ➢ 泌尿系感染 ➢ 伤口不愈合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
经口摄食不能、不足或禁忌 胃肠道疾病 包括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瘘,炎症性 肠道疾病,胰腺疾病,结肠手术等 其他:术前或术后营养补充、肝肾功能衰竭、先 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等
使用时先将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内, 再将其输液袋隔膜拉开,三种液体混合后再输入。 目前两种即用型仅用于肝、肾功能正常患者。
3腔袋肠外营养
CHO
挤压后再加入微量元素
AA FAT
维他利匹特+水乐维他
1支
2瓶
糖尿病患者输注方法
混合所有 营软养包基装质

RI-泵
三通 病人
特殊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输注方法—使用终端滤器
谢谢!
混合所有 营软养包基装质


终端滤器
病人
预防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措施
必须掌握:
1. 适应症 2. 配方合理搭配 3. 输注方法,无菌操作护理 4.沟通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 5.巡视病人观察:生命体征、出入量情况、生化指标
警告:
过度的营养供给,尤其是在疾病危重状态 下,或不正确的供给营养,可能是有害的。
要素型 非要素型 疾病特异型 组件型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制剂展览
营养支持作用与目的
➢如何体现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 证据:降低死亡率,减少complication, cost, hospital
stay...... ➢营养不良者接受营养支持,完善营养物质,可能减
少医疗费用、可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短肠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提高生存质量 ➢营养药理性作用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饲管最好通过幽门,避免胃潴留。 2.老年人滴注时,应半卧位,防止误吸致肺部感染。 3.选择细又软的喂养管,防止咽部炎症。 4 喂养管用中/完毕后,用温水冲洗,避免饲管堵塞和污染。 5. 用输注泵恒速输入,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 6. 用加热器控制合适的温度。 7. 采用收集回灌法:收集肠瘘近端漏出液由瘘远端24h内回灌。
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 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临床营养支持的概念(肠外肠内)
途径
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包括PICC 周围静(Itima 软针)
临床营养
作用
肠内营养 天然饮食
治疗 肠瘘 痊愈 支持 减少手术complicatio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经静脉补充的微小分子物质, 称之为:肠外营养或人工胃肠。
肠外营养的基本原理
肠外营养成分:无菌无热原氮源的氨基酸、脂肪、糖类、 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组成,由中心或周围静脉滴 入或泵入。 肠外营养是高水平药物和器材相结合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病人
这种输液方法不对
X
混合所有
蛋白
营软养包基装质

病人
串输方法: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用15cm长连接管 串输,不容易混匀,也会出现单输效果。
脂氨葡 肪基萄 乳酸糖
可接受输注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