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科技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新儒家”的困境和理论局限所谓“现代新儒家”,是由一批抱持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而又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以抗拒全盘反传统思潮的攻击、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的思想流派。

这个思想流派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处于“花果飘零”时期在中国曲折成长起来的。

从思想发展的背景看,现代新儒学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兴起的全盘反传统思潮(实质上是全盘西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

这一思潮大体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奠基于张君劢、熊十力,系统化于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而普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国际新儒学思潮。

现代新儒家做了许多理论创新工作,其中最有成效的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

熊、牟二氏弟子众多,在台港形成一大学派,其理论臻于精密;冯友兰则是孤将独帅,虽有弟子而未成军立派,虽有理论而未臻精密。

然而,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严重的理论缺陷:第一,他们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因此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与解释中国传统学术的缺陷以及西方新学的精华。

第二,他们试图纯粹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资源(诸如民主政治、现代科学与知识论)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的,在理论上充满矛盾与困惑。

第三,他们虽然有“援西入儒”的思考,但他们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的认识是不深刻的。

例如牟宗三提出“本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仅从外王的制度之用去理解西方民主价值观,就反映了其固守传统不求变道的思想局限。

第四,他们具有强烈的道统观念和卫道意识,缺乏新时代应有的博大胸怀和融摄多元文化的气度,因而在理论上表现为相当程度的主观独断性和排他性。

至于冯友兰的“新理学”,更是一个粗糙而非精密的、矛盾而非一贯的理论体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人生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因而干扰了他的“精神反思”,同时也由于冯氏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深受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的影响,过分注重了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了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

因此,现代新儒学还只是应对型、精英型的,称不上是变革型、大众型的。

(节选自20XX年10月31日《北京日报》)1.关于“现代新儒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心存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并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思想流派。

其主要代表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

B.有“援西入儒”的想法,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来回击全盘反传统思潮、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

C.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时期成长起来的,是对“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全盘西化思潮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

D.他们试图只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民主政治、现代科学与知识论等资源的努力,收效不大。

2.下列有关“现代新儒家”困境及理论局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评价.未能做到客观理性。

B.因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故未能做到全面公正地认识与解释中国学术的缺陷以及西方学术的精华。

C.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认识欠深刻,牟宗三“本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就体现了这一点。

D.缺乏新时代对多元文化应有的包容胸怀和融摄气度,因而其理论的主观独断性和排他性表现相当明显。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是现代新儒学正式诞生的标志,而张君劢、熊十力是这一思潮的奠基人。

B.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是现代新儒学系统化的表现,这两人是其各自学派的代表。

C.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干扰了冯友兰的“精神反思”,这是造成其“新理学”理论局限的主要原因。

D.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注重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给“新理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

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

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

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

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

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

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

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

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

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

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

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

朝而出,暮而归。

祁寒盛暑,体栗汗浃,丕以为苦。

两年以来,橐中如洗。

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

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

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

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

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

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

迨于中夏,经营复始。

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

于是疏凿之工复始。

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

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

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

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注】①胼胝(pián zhT):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

②慊(qiè):满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荷.畚锸荷:挑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尽头C.险者夷.之夷:使……平坦D.都堪.泛月迎风堪:可以.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有感触焉.者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其.下平田十余亩其可怪也欤C.乃.可以称园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园以内花木之.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①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②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③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④祁寒盛暑,体栗汗浃,不以为苦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⑥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

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3分)(2)祁寒盛暑,体栗汗浃,不以为苦。

(4分)(3)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

此开园之营构也。

(3分)参考答案1.C(据原文,对“全盘西化思潮及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思潮”进行“文化回应”的是“现代新儒学”而非“现代新儒家”。

)2.B(“中国学术”“西方学术”应为“中国传统学术”“西方新学”。

)3.C(A.“正式诞生的标志”说法错误,原文说“这一思潮大体肇始于”这一时期。

B.牟宗三有自己的学派,而冯友兰并未形成自己的学派。

D.“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注重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说法不正确。

)4.B(致:情趣)5.C(A.语气词,不译/兼词,于之,在那里。

B.代词,它,代之寓山/语气副词,表示揣测。

C.均为副词,才。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D(①表现的是季超、止祥两兄弟。

②是原因,不是表现。

⑤是“卜筑”的具体做法。

)7.B(“自始至终对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理解错误。

)8.(1)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

(3分,注意“辄”“去”“委置”的翻译。

)(2)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

(4分,注意“祁”“体粟”“汗浃”以为”的翻译。

)(3)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

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

(3分,注意“作文”“韵”“营构”的翻译。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