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分章节题库-有答案

大学物理分章节题库-有答案

大学物理力学部分:1.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B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2. 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1)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2)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1)(2)是正确的B .(2)(3)是正确的C .只有(2)是正确的D .只有(3)是正确的3. 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D )。

A. 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B. 物体速率恒定,但速度仍发生改变C. 物体速率恒定,但加速度却在变化D. 物体速度恒定,但速率却在变化4.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a 的四边形顶点上,分别固定着质量为m 的四个质点,以 OZ 为转轴(转轴到四边形近边的距离为a ,且与四边形平面平行),该系统的转动惯量为:(D )。

A. 4ma 2B. 6ma 2C. 8ma 2D. 10ma 25. 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运动方程为cos()sin()r a t i b t j ωω=+,其中ω、、b a 为常数,则(C )。

A. 质点所受合力方向保持不变B. 质点所受到的合力始终背离原点C. 质点所受到的合力始终指向原点D. 无法确定质点所受合力的方向6. 对质点系中的内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 任何性质的内力均会引起质点系机械能的改变B. 内力不引起质点系总动能的改变C. 内力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故内力对质点系不作功D. 内力不引起质点系总动量的改变7. 飞轮作匀变速转动时,其边缘上的一点(D )。

A. 不具有向心加速度B. 不具有切向加速度C. 其加速度是个恒矢量D. 加速度随时间不断变化8. 一人手握哑铃坐在无摩擦的转台上,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

若把两手伸开,使转动惯量变为原来 Z O a a的两倍,则(D )。

A. 角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转动动能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B. 角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转动动能不变C. 角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转动动能变为原来的二倍D. 角速度、转动动能均变为原来的一半9.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326t t =+r i j ,则(C )。

A .质点的轨迹为圆B .质点的加速度为一恒矢量C .s t 1=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6s m /D .s t 1=时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62s m /10. 关于力矩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 .刚体受到一力矩作用,则其角速度一定增大B .力矩是改变刚体转动状态的原因C .作用在刚体上的合力不为零,则合力矩一定不为零D .刚体受到一力矩作用,则其角速度一定减小11. 关于力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定轴转动的刚体,力矩不会改变刚体的角速度B.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同一轴的力矩之和一定为零C. 质量相等、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刚体,在相同力矩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状态一定相同D. 刚体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力矩就越大1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

A .保守内力作功对系统的动能无贡献B .保守内力作功对系统的机械能无贡献C .保守力作功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有关D .保守内力会引起系统总动量的变化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圆周运动的质点其位移的大小与其路程相等B .质点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一致C .质点作圆周运动其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D .质点作圆周运动其切向加速度必然为零14. 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取其圆心为坐标原点,则其(C )。

A .位矢与速度垂直,位矢与加速度垂直B .位矢与速度不垂直,位矢与加速度垂直C .位矢与速度垂直,速度与加速度垂直D .位矢与速度不垂直,速度与加速度垂直15.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绳连结并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恰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大小为(C )。

A.θsin gB.θtan gC.θcot gD.θcos g16.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 ),(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D )。

A. t r d dB. t r d dC. t r d dD. 22)d d ()d d (ty t x + 17.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悬挂于加速度为a 的小车内,加速度保持不变且水平向右。

在小球相对于车箱静止后,则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D )。

A.maB.mgC.)(22g a m +D.22g a m +18. 物体沿固定圆弧形光滑轨道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A )。

A.它受到的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断增加B.它受到的合外力不变,速率不断增加C.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D.它的加速度方向永远指向圆心,速率保持不变19. 质点起初位于P 点其位矢为j i r 62+-=P ,后移动到Q 点其位矢为j i 42+,则质点的位移为(A )。

A .j i 24-B .j i 85+-C .j i 63+D .j i 24+-20. 半径为0.2m 的飞轮转速为每分钟150转,因受到制动而均匀减速,经30s 停止转动,则在此时间段内飞轮所转的圈数为(C )圈。

A. 10B. 30C. 37.5D. 4521. 长为l ,质量为m 的细杆,可绕通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杆的水平轴转动。

已知它经过最低位置时的角速度为ω,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质心能升高的最大高度为(B )。

A. g ω21 B. g l 622ω C. gl 2ω D. g l 3ω 22. 有两个同样的物体,处于同一位置,其中一个自由落体,另一个沿斜面无摩擦的自由滑下,它们到达地面的时间和速率分别是(D )。

A .同时,相等B .同时,不相等C .不同时,不相等D .不同时,相等简谐振动:1. 如图表示t = 0时的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x =0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为(C )。

A. 0B. 4πC. 2π-D. 2π 2.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B )。

A .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B .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C .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D .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3. 关于两个简谐运动的合成,说法正确的是:(A )。

A. 同频率同方向的两个简谐运动的合运动仍是简谐运动B. 同频率的两个简谐运动的合运动仍是简谐运动C. 同方向的两个简谐运动的合运动仍是简谐运动D. 任意两个简谐运动的合运动仍是简谐运动4. 一振子的两个分振动方程为t x 3cos 41=,)3cos(22π+=t x 。

则其合振动方程应为(D )。

A. )3cos(4π+=t xB. )3cos(4π-=t xC. )3cos(2π-=t xD. t x 3cos 2=5. 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C )。

A.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振动质点,其振动位相总是与波源的位相相同。

B.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振动质点,其振动位相总是比波源的位相超前。

C.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振动质点,其振动位相总是比波源的位相落后。

D. 无法确定波传播方向上的振动质点与波源的位相关系。

6. 一沿x 方向做振幅为A 简谐运动的质点,t =0时质点运动状态为过2A x =处向负向运动,则质点的初位相为(A )。

A.3π B.3π- C.32π D.32π- 7. 一做沿y 方向做振幅为A 简谐运动的质点,t =0时质点运动状态为过2A y =处向负向运动,则质点的初位相为(C )。

A .3π B .3π- C .4π D .4π- 8. 已知两个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为t x 3cos 71=(cm ),)3(c o s 22π+=t x (cm ),则其合振动方程应为o(B )。

A .t x 3cos 4=(cm )B .t x 3cos 5=(cm )C .)3(cos 5π+=t x (cm )D .)3(cos 4π+=t x (cm )9. 一弹簧振子,质点质量为2.5×10-4kg ,其运动学方程为)5cos(06.0π+=t x ,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C )。

A . 振幅为5 mB . 初位相为5t +πC . 周期为s 52π D . 初始时刻位移为0.06m10. 已知两个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为t x 3cos 51=(m ),)3(cos 32π+=t x (m ),则其合振动方程应为( B )。

A . t x 3cos 4=B . t x 3cos 2=C . )3(cos 2π+=t xD . )3(cos 4π+=t x11. 关于驻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 相邻两波腹之间的距离为/2λB . 相邻两波腹之间的距离为/4λC . 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4λD . 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λ12. 一小球和轻弹簧相连,沿x 轴作振幅为A 的简谐运动。

若t =0时,小球的运动状态为过x =A/2位置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小球的振动表达式为(A )。

A . ⎪⎭⎫ ⎝⎛+=3cos A πωt x B . ⎪⎭⎫ ⎝⎛-=3cos A πωt x C . ⎪⎭⎫ ⎝⎛+=32cos A πωt x D . ⎪⎭⎫ ⎝⎛-=32cos A πωt x 13. 机械波的波方程为=0.05cos(6 +0.06)y t x ππ,式中y 和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C )。

A . 波长为5 mB . 波速为10s m /C . 周期为s 31 D .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14. 在驻波中,相邻两波腹之间的距离为(A )。

A . /2λB . /4λC . λD . 2λ 光学部分: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则(A )。

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2. 三个偏振片1P 、2P 与3P 堆叠在一起,1P 与3P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2P 与1P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45︒,强度为0I 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1P ,并依次通过偏振片1P 、2P 与3P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C )。

A. 0I /16B. 30I /8C. 0I /8D. 0I /4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C )。

A. 使屏靠近双缝B.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C.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4. 一束强度为0I 的自然光照射于偏振片1P ,透射光又透过偏振片2P ,若1P 和2P 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则最终的透射光的光强为(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