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②观察前应确定骨髓片的正反面。
Morphology of Erythron
③ 骨髓片观察完毕,应脱油:在片上滴加适量清洁液,然后
用干净擦镜纸轻轻地一次性将它擦掉,而不应来回擦。未干净 者加少许清洁液后再擦一次,直至油被擦干净。 ④ 过于陈旧的瑞特染色骨髓片会出现酸化现象,使骨髓片 偏酸。 (2)显微镜使用与保养 ① 要正确掌握开灯、关灯的顺序,以延长灯泡寿命。开灯 顺序为:接上电源→按显微镜“开”键→将灯光调至适当位置 后进行观察;如果暂时不用显微镜,将灯光亮度调至最小;关 灯顺序为:将灯光亮度调至最小→按显微镜“关”键→断开电 源。
① 先在低倍镜下选染色好、厚薄适宜的部位--成熟红细胞不
重叠也不过分分离,细胞形态完整,染色好,细胞结构清楚。
Morphology of Erythron
② 观察红系细胞时应先要掌握红系形态总特征及正常骨髓片中细 胞组成情况,再选择具有红细胞系统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并 进一步辨认各期有核红细胞的特点。观察有核红细胞胞质颜色 时,要与周围红细胞进行比较,因为片子偏酸或偏碱均会影响 胞质颜色。
实验二 红系形态 Morphology of Erythron
1. 目的: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2. 内容: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见插图)。 3. 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4. 注意事项。 (1)骨髓片选择和保养
① 肉眼选择取材、涂片制备及染色均好的骨髓片,其特点为厚薄适宜、 分布均匀、头体尾分明,尾部有骨髓小粒、血膜呈淡红色。
4.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m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
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 块。可见车轮状痕迹,核膜明显, 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 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 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 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 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 相同呈粉红色或带极淡的兰色。
Spherocytes Anisocytosis, poikilocytosis
Acanthocytes
Stomatocytosis
Elliptocytosis
Macrocytes
常见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异常
Morphology of Erythron
② 调整好眼距,学会用双目同时观察。
③ 使用显微镜时,一般用一只手移动片子并调微调,而另一只
手主要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④ 显微镜使用完毕,用擦镜纸蘸少许镜头清洁液,将镜头上油
擦干净,然后用干净擦镜纸再擦一次,并将物镜旋转至正确位置和
高度。套上防尘罩。
(3)细胞形态观察原则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 状,深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浅染 区。
2.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2-24μm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 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 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 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 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 在核周围,无颗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 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 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 付染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 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 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 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③ 除观察有核红细胞外还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形态(尤其是贫血患 者),包括细胞大小、胞体形态、中央淡染区、胞质颜色等。 观察红细胞形态也要选择厚薄合适的部位,因为血膜边缘部分 (尤其是尾部)的红细胞形态会失真。
④ 幼红细胞造血岛。 ⑤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
1. 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 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 粒状,有核仁明显,1-2个,大小不 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