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先律己身教重于言教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让家长学会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言传身教,从而学会做称职的父母。
3、引导家长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教学过程:一、生活连线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愿望。
如今,我们常武地区经济蒸蒸日上,但就业竞争也“波涛汹涌”。
为此,许多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怎样教育子女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成了许多家长挥之不去的烦恼。
案例一:有一天,奶奶发现钱丢了。
奶奶问两孙女,是不是拿了钱,她们都说没有拿。
后来这位家长觉着不对劲儿,就背着孩子翻箱倒柜地找,结果在一个花盆里找到了几十元钱。
当天晚上,她把藏有钱的花盆端到姐妹俩的面前,严肃地对她们说:“这钱是哪来的?你们今天晚上要说不明白,会挨打的!”结果,姐妹俩都说:“不知道!我没拿过奶奶的钱。
”她气坏了,揪一个打一个,打了老大打老二。
孩子爸也气坏了,单独对老大、老二询问,姐妹俩还是都说:“没拿过奶奶的钱,这钱不知道是谁放的。
”气得孩子爸脱下鞋来,一人打了一顿。
回忆他俩当时打孩子的感觉:“真是又气又恨又疼,心里很不是滋味。
与其说是在打孩子,倒不如说是在打自己,就好像每一下都打在自己的心上。
”打完孩子,夫妻俩翻不覆去谁也睡不着觉。
后来,丈夫起床,悄悄地推开孩子的房门,见姐妹俩儿都趴着睡着了,但泪痕还在。
他便慢慢掀开被子给女儿用毛巾热敷。
这是一种什么感受呢?后来姐妹俩虽然承认了钱是她们拿的,但有一个礼拜她们不敢正视家长,不愿跟他们说话。
这对父母后来进行了自我反思:他们俩过日子都很节俭,平时不给孩子一分零花钱,姐妹俩想买什么又不敢跟大人说,只能选择偷的方式。
后来,这对夫妻选择了主动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并教给她们怎样花钱,怎样理财,用疏导的方法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主动废除了简单粗暴打骂式的家教方法。
引导家长就这一案例展开讨论。
老师总结:观点一:如果父母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并且不注意教育的方法,搞家长专政,以武力教育子女,其结果只能使子女感到父母无情,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观点二:要经常与子女沟通。
有了事情,要耐心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观点三:父母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
就像本案例中的父母,事后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打到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一句话点评:教子先要律己,身教重于言教。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
我国古代的先辈们是如何做父母的?请看下面的两则历史故事。
二、历史故事故事一: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故事二:曾子杀猪曾子的夫人到集市去上去赶集,她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
”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它给吃掉了。
探究思考:孟母为何要“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曾子为何要杀猪?“曾子杀猪”的故事对我们开展家庭教育有何影响?家长探究、交流、发言。
教师与家长互动。
归纳小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孟母三迁的故事启示我们:环境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
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父母平时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例如,孩子在复习功课时,切不可和人玩牌、打麻将。
“曾子杀猪”的故事,再次印证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榜样,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
例如,你带孩子去坐公交车,遇到有老年人上车没有座位,你告诉你的孩子要给老年人让座,而你自己却坐在那里,孩子只会不情愿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不会记住以后也要这样做。
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如何身教言教,做称职的父母呢?三、探究平台探究下列三个案例给你的家庭教育以哪些启示。
1、案例二:曾经当选南京“十佳家长”的艾莉的身教让人叹服。
有一次,她带孩子去游泳,游完后,发现自己的皮凉鞋不见了。
孩子天真地说:妈妈,别人把你的凉鞋穿走了,你就穿别人的鞋吧。
艾莉觉得这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她硬是光着脚,带孩子走回家。
走了二里路,脚也磨破了。
艾莉说。
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一个道理:不能损人利己。
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树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
启示:家长应当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艾莉抓住教育契机,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证明: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人,而应做一个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要做到“心中有他人”。
可见艾莉注重孩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并处处以身作则,用行动说话。
“身教重于言教,行动胜过语言。
2、案例三:吴天际虽然也像同龄人一样爱玩爱闹,但却没有很多孩子都有的厌学倾向。
在他看来,学习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在他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在学习。
他的母亲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
但是,她对自己却没有放松要求,在吴天际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再次走进了课堂,进入中科院物理所攻读博士。
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吴天际也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学习。
不仅是学习上,父母是吴天际的榜样;生活上,也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
启示:言传不如身教,如果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沉浸在一部又一部的电视剧中,又怎能让正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孩子不动心?电视嘈杂声中,孩子怎会安心地思考、学习、创造?这一点上,吴天际是幸运的。
在父母给予的安静的环境下,吴天际可以安静地思考,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力。
成才与否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则是后天教育。
作为一名家长,要做到知识渊博,除了要懂得语文、数学、外语,还应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尽量不做“电脑盲”。
这样才能为孩子所信服,才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当然,作为农村初中的家长,有一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
但只要爱好学习的态度,为孩子树立爱学习、乐学习的榜样,就足够了。
3、案例四: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七八岁的女儿去逛商场,在某城区一商场门前,不经意捡到一个钱包。
其间,失主高声询问,但她装作没听到未作回应,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她悄悄地说:“妈妈,我们老师说好人都应该拾金不昧。
”这位母亲脸红心跳,一把将孩子扯到一边,小声说:“钱包是咱捡的,又不是偷的,活该他倒霉!”说完,拉着孩子匆匆走进了商场。
启示: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家长应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案例中的这位母亲缺乏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她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一个钱包,虽是小事,但对可塑性强的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孩子的心灵是净土,就像一块空地,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时谨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教育子女始终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四、信息点击1、美国学者R、F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9条最有影响。
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
不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算数。
父母之间相互谦让,不相互责怪。
父母对孩子关心,关系亲密无间。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家人表示真诚欢迎。
对孩子不忽冷忽热,不随意发脾气。
家里尊老爱幼,决定全家的事儿征求全家的意思,有家庭民主。
家里搞文体活动,星期天至少玩半天。
父母有缺点,孩子也可以批评。
2、营造良好家庭心理环境的建议A、爱每一个成员,使家庭生活能给每一个成员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B、努力互相了解,相互询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C、分担家里的忧愁,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D、晚餐桌上聚会,即使是最忙碌的家庭,也要尽量作出安排。
E、制定挑战性计划,共同参与大家都喜欢的活动。
F、大人小孩同游戏,为家人提供欢聚一堂的机会。
G、常讲亲人有关的故事,给孩子一种归属感。
H、关心对方的工作和学习,让孩子了解大人离开他时在哪里,干些什么。
I、别让时空把大家分开,家庭成员离开家时,采用多种办法保持与家人的感情联系。
——以上两则“信息点击”选自《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家庭教育辅导培训材料》授课老师:吴英五、拓展天地案例五:央视某节目。
四岁的女儿不爱看书,妈妈请了专家来做指导。
专家制止了妈妈强迫女儿来听故事的举动,拿起一本书,兀自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不一会儿,在旁边游荡的小女孩就被吸引了过来。
后来,她干脆爬到专家身上,和她一起乐呵呵地在书上指来指去……案例六:某孩子四岁了,只会说的唯一的一句话就是“糊了”。
原来孩子的父母自从孩子生下来,只要不哭不闹就放在床上不管他。
夫妻俩召集了一伙人不分昼夜的玩麻将,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只会说“糊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请各位家长就这两个案例谈感想。
明确:孩子的眼睛是一架架照相机,孩子的大脑是一台高容量的电脑。
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就要舍得付出,为孩子付出心血,做孩子的好榜样;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就要远离不良嗜好,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六、牛刀小试1、我们的家乡——武进区郑陆镇,出了一人伟大的农民作家高晓声,他的作品蜚声中外。
平时你是如何利用高晓声这一名人资源教育孩子的。
提示:高晓声的家乡就有我们郑陆镇董墅村。
高晓声就是教育孩子成才的鲜活教材。
他在家乡生活了几十年,和农民同甘共苦,不辞辛苦,笔耕不辍,创作了《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摆渡》等优秀作品。
我们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高晓声的书籍,探讨高晓声成长的名人轨迹,一起学习高晓声勤奋学习、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
2、有的家长说:“什么最重要?分数。
没有分数,孩子如何能上重点高中?没有分数,孩子如何能上重点大学。
除分数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对此,你怎么看?提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固然没有找到一种制度能替代考试制度。
但各方面仍在努力,探讨多元化评价孩子的办法。
如,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存制”,等等。
分数和思想品德相比较而言,思想品德更重要。
良好的道德品行能弥补才能的不足;才能却不能弥补道德品行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