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15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子的生日礼物从前,有个叫“砰砰城”的国家,那里是世界上最吵闹的地方。

所有的居民总在大叫大嚷,警察吹着异常刺耳的哨子,连城里的鸭子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嗓门。

“砰砰城”里最吵闹的是喧闹王子,他________还不满八岁,________制造噪声的本领全国第一。

王子的生日快到了,国王问他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

“我想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喧闹王子回答,“我要全城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同样的叫喊,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于是,国王下旨,在王子生日的那一天的某一个时间,大家要齐声高喊“生日快乐”,共同制造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砰砰城”的居民们开始谈论这件让人激动的事。

一个人想:“我也想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要是我自己叫得那么响,怎么听得见呢?”邻居替他想了个办法:“你张大嘴巴,装出叫喊的样子,别发出声音,就可以好好听了。

”他们的办法在城里传开了。

王子生日那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王宫前。

大家一起等待着,时间到!可是,什么声音也没有!“砰砰城”发生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整个城市一片寂静。

这下糟了,王子肯定要发怒。

谁也没有想到,阳台上却传来王子的笑声。

因为四周安静,喧闹王子听到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小鸟在林间歌唱,春风在田野吹拂,小溪在河谷奔流。

这些声音……是他得到的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从此,“砰砰城”不再吵闹了。

1.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砰砰城”里最吵闹的是喧闹王子,他________还不满八岁,________制造噪声的本领全国第一。

2.为什么王子生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发出声音?用“___”在短文中画出原因。

3.为什么王子从来没有听到过小鸟、春风、小溪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为什么“砰砰城”再也不吵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快乐阅读。

亮出你自己每到黄昏,住在河岸边的动物们都会来河岸遛弯。

戴着眼镜的山羊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还思考着什么;花猫和鸭子边走边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大象背着手,脚步重重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小兔子最快乐,跳上跳下……整个河岸,热烈、快乐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生活在河里的小螃蟹这会儿就趴在河边上,一动不动地看着河岸上的一切。

“嗨!小家伙!在看什么呢?”一只乌龟跟小螃蟹打招呼。

“看河岸上遛弯的人!他们真有趣!”小螃蟹说,眼里流露出羡慕。

“喜欢是吗?走!我们这就去加入遛弯的队伍!”乌龟说。

“可是我……我走路是横着爬的,别人会不会笑话我。

”小螃蟹说出了他的担忧。

“哈哈……”乌龟笑了,“怎么会呢?你横着走,那是你的独特之处。

你看,小兔走路(AABB式),鸭子走路(AABB式),花猫走路(ABB式),我走路(ABB式)……各有特色哦!别担心,亮出你自己!”小螃蟹终于鼓起勇气爬上了河岸。

“你好!小螃蟹!”大家都热情地与小螃蟹打招呼,没有一个人在乎他是竖着走还是横着爬!河岸上留下一长串小螃蟹带着泥浆的脚印,就像一个个小音符,很美!很美!1.动物们走路有怎样的特点?请你根据提示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2.小螃蟹一开始为什么不敢去河岸上散步,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短文最后一段理解正确的是()。

A.把小螃蟹的脚印比成了小音符,突出了小螃蟹走路很好看B.把小螃蟹的脚印比成了小音符,突出了小螃蟹心情很愉快C.把小螃蟹比成小音符,突出了小螃蟹心情很愉快4.读了这个故事,请你写出对短文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短文。

锡林郭勒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méi mò)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sàn sǎn)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详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sāsǎ)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àn sǎ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前两个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画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中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短文中第四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写下来_______,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7.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8.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______________之情。

四、课外阅读。

天山美景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就是骑马上天山了。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般的________(冰冷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________(闪耀照耀)着银光。

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________(嫩绿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有一条条________(清澈清晰)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到横线上。

2.用“”画出一个比喻句,并指出它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天山的________。

4.细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1)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 )(2)春天的花园比得过天山的美丽。

( )(3)天山比春天的花园美丽。

( )(4)这是一个反问句。

( )五、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牙齿_______,门牙_______。

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跑起来很快。

爪子_______、_______。

浑身长满了______。

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外阅读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