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训体系ZTE七号信令系统员工初级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ZTE七号信令系统员工初级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ZTE七号信令系统员工初级培训教材ZXG10-MSS(V3.0)移动交换系统员工(用服)初级培训教材中兴通讯股份某公司本资料著作权属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某公司所有。

未经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摘录、复制或翻译。

侵权必究。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某公司地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电话:(+86755)26770000网址:http://.cn邮编:518057* * * *版次:2004年10第01版代码:GMECA02C041 七号信令系统学习目标:●了解信令的相关概念。

●了解七号信令特点,掌握七号信令系统分层结构。

●掌握消息传递部分各层实现的功能。

●掌握七号信令网的基本概念,了解信令点编码方式。

●了解TUP消息的一般格式,掌握常用的信令消息,掌握TUP信令过程。

●了解ISUP的一般格式,掌握常用的信令消息,掌握TUP信令过程。

目录第一节信令的相关概念 (1)1.1 信令的定义 (1)1.2 信令分类 (2)第二节七号信令概述 (3)2.1 七号信令特点 (3)2.2 七号信令系统分层结构 (3)2.3 七号信令消息结构 (8)第三节消息传递部分(MTP) (10)3.1 信令数据链路层(MTP第一层) (10)3.2 信令链路功能级(MTP2) (10)3.2.1 单元信号定界和定位 (11)3.2.2 差错检测 (11)3.2.3 差错校验 (11)3.2.4 初始定位 (12)3.2.5 信令链路差错率监测 (13)3.2.6 第二级流量控制 (13)3.2.7 处理机故障 (14)3.3 信令网功能级(MTP3) (14)3.3.1 信令消息处理 (14)3.3.2 信令网管理 (17)3.3.3 信令网管理消息 (22)第四节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25)4.1 SCCP概述 (25)4.1.1 MTP的局限性 (25)4.1.2 SCCP应用特点 (26)4.1.3 SCCP的模块结构 (26)4.1.4 SCCP提供的网络业务 (27)4.1.5 SCCP的基本功能 (31)4.1.6 SCCP的管理功能 (32)4.2 SCCP消息结构 (33)4.2.1 SCCP消息分类 (33)4.2.2 SCCP消息格式 (34)4.2.3 SCCP的路由选取 (38)第五节七号信令网 (41)5.1 信令网的基本概念 (41)5.1.1 信令网的组成 (41)5.1.2 信令网的工作方式 (41)5.1.3 信令路由 (42)-1-5.1.4 配置说明 (43)5.2 我国信令网结构 (44)5.3 信令点编码 (45)第六节电话应用部分(TUP) (47)6.1 电话信令消息的一般格式 (47)6.2 TUP消息内容和作用 (48)6.3 TUP信令过程 (53)第七节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1)7.1 定义 (1)7.2 ISUP信令消息的格式及参数 (1)7.2.1 ISUP信令消息 (1)7.2.2 ISUP消息的格式 (4)7.3 ISUP正常呼叫控制过程 (6)第八节 (9)-2-第一节信令的相关概念信令系统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号信令系统是现代通信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运用在不同的网络中,不仅能够用来传送电话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电路接续所需的局间信令,而且在移动通信网中的各通信实体间传送和用户漫游有关的各种位置信息,仍在智能网的各业务实体间传送智能业务信息。

七号信令网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撑网之一。

学好七号信令对理解通信中的各种信令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1.1信令的定义建立通信网的目的是为用户传递包括话音信息和非话音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因此在各设备之间就会交互各种各样的“信息”,使网中的设备能够协调动作。

设备之间传递的这些信息称为信令。

通俗一点说,信令就是设备之间的“语言”,用来交流各自的状态和目的。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守则和规约,信令也必须遵守相关组织规定的规则,我们称之为信令协议,或信令方式。

以下将从三方面对信令方式进行讨论:结构形式、传递方式、控制方式。

1.结构形式(1)未经编码的信令,其代表是中国一号信令,它采用六中取二或四中取二的方式组成不同的信号,不对信号做编码处理。

(2)已经编码的信令,如七号信令。

2.传递方式(1)端到端的方式(End to end):七号信令中的SCCP层就采用此种方式。

(2)逐段转发的方式(Llink by link):七号信令系统的MTP层按这种方式传递信息。

(3)混合方式:是将上述俩种方法全采用的方式。

当只有MTP和TUP时,采用逐段转发的方式,加入SCCP后,就用到了端到端的方式。

对中国一号来说,通常情况下使用端到端的方式,只有在劣质线路时,采用逐段转发方式。

3.控制方式(1)非互控:类似全双工的概念,也就是甲方向乙方发送信令不受乙方的控制,乙方同样如此。

双方不必等对方的响应就能够采取下一步举措。

七号信令采用非互控方式。

(2)半互控:类似汽车调度的半双工方式,一方接受另一方的信息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而另一方且不受控制。

(3)全互控:双方互相控制,协调完成工作,如中国一号。

-1-第二节七号信令概述2.1七号信令特点1.优点(1)信道利用率高。

一条七号链路所服务的话路数目能够达到2000到3000条左右。

和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路信令中,一个复帧(含16帧)的15个TS16时隙(首帧的TS16用于复帧同步)仅能传送30条话路的信息。

(2)传递速度快。

七号信令消息采用和话路彻底分开的单独的64kbit/s的通道传递,大大增加了接续的速度。

(3)信令容量大。

七号信令采用消息形式传送信令,编码十分灵活;消息最大长度为272个字节,内容也非常丰富,是随路信令所不能比拟的。

(4)应用范围广。

七号信令不但能够传送传统的电路接续信令,仍可传送各种和电路无关的管理、维护和查询等信息,是ISDN、移动通信和智能网等业务的基础。

(5)由于信令网和通信网相分离,便于运行维护管理。

(6)技术规范能够方便地扩充,可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和未知业务发展的要求。

2.缺点(1)由于七号信令系统中的一条链路能够为上千条话路提供服务,因此要求链路的可靠性相对于随路信令就高的多,一旦某条信令链路出现问题,相应的话路将受到影响。

(2)各个厂家的七号信令产品在兼容性上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2.2七号信令系统分层结构由于现代通信实际上是建立在计算机的控制基础之上,七号信令的通用性决定了整个系统必然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应用功能,而且结构上应该能够灵活扩展,因此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模块化功能结构,以实现一个框架内多种应用的且存。

换句话说,它也是按照计算机的OSI的思想设计和应用的,其基本概念是:1.将通信的功能划分就成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只完成一部分功能且能够单独进行开发和测试。

2.每一层只跟其相邻的俩层打交道,它利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且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仅需要该层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且向高一层提供本层能完成的功能。

3.每一层是独立的,各层都能够采用最适合本层的技术来实现,当某层由于技术的进步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其他各层不受影响。

-3-第三节消息传递部分(MTP)3.1信令数据链路层(MTP第一层)信令数据链路级是No.7共路信令系统的第一级功能。

第一级功能定义了信令数据的物理、电气和功能特性,且规定和数据链路连接的方法,提供全双工的双向传输通道。

信令数据链路是由一对传输方向相反和数据速率相同的数据信道组成,完成二进制比特流的透明传递。

信令数据链路通常是64Kbit/s的数字通道,常对应于PCM传输系统中的一个时隙。

作为第一级功能的信令数据链路要和数字程控交换机中的第二级功能相连接,能够通过数字交换网络或接口设备而接入,通过程控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入的信令数据链路只能是数字的信令数据链路。

在数字交换网络能够建立半固定通路,便于实现信令数据链路或信令终端(第二级)的自动分配。

3.2信令链路功能级(MTP2)信令链路功能作为第二级的信令链路控制,和第一级的信令数据链路共同保证在直联的俩个信令点之间,提供可靠的传送信号消息的信令链路,即保证信令消息的传送质量满足规定的指标。

第二级完成的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信令单元定界(2)信令单元定位(3)差错检测(4)差错校正(5)初始定位(6)信令链路差错率监视(7)流量控制(8)处理机故障控制下面将对之上功能具体说明。

3.2.1单元信号定界和定位要从信令数据链路的比特流中识别出一个个的信号单元,应有一个标志码对每个信号单元的开始和结束进行标识。

七号信令系统规定标志码采用固定编码01111110作为信号单元的开始和结束。

在接收时,要检测标志码的出现;在发送时,要产生标志码。

为了信号单元能正确定界,必须保证在信号单元的其他部分不出现这种码型。

协议-9-比特插入法。

在发送端,对不包括标志码的信令单元进行检查,当消息信次都不合格,不难发现第三第四节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4.1 SCCP概述MTP层的的寻址是根据目的信令点编码(DPC)将消息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然后根据业务指示语(SI)将消息分配给指定的用户部分。

但随着电信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业务需要在远端节点之间传送端到端的控制信息,这些信息和呼叫连接电路无关,甚至和呼叫无关,如在ZXPCS移动通信网中的互连网关(IGW)、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之间传送的和漫游、鉴权业务相关的信息,在智能网中,业务交换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之间传递的信息等。

而MTP的寻址功能已不能满足要求。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在NO.7信号方式的分层结构中,属于MTP的用户部分之一,同时为MTP提供基于全局码的路由和选路功能,以便通过NO.7信号网在电信网中的交换局和专用中心之间传递电路相关的非电路相关的信息和其他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或面向连接的服务。

当用户要求传送的数据超过MTP的限制时,SCCP仍要提供必要的分段和重新组装功能。

SCCP属于七号信令网第三层,完成MTP3的补充寻址功能,即和MTP3结合,提供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功能。

为了开放ISDN端到端补充业务,智能网业务,移动电话的漫游和频道切换,短消息等业务,一定要在七号信令网中的各信令点添加SCCP功能。

4.1.1 MTP的局限性前面简单提了以下SCCP的来源,那么到底MTP在哪些方面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需要呢?这就不得不提到MTP的局限性,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反映:1.信号点编码不是国际统一编码,没有全局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