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庄思想与社会变革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引入 (1)二、老庄思想与无为而治 (2)(一)有无相生,道法自然 (2)(二)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2)(三)无为而治在政策制定中的体现 (3)(四)无为而治与社会变革 (3)三、当下中国的变革与发展及其问题 (4)(一)30年改革开放 (4)(二)“深水区”的险情 (4)四、践行无为而治 (5)(一)思想自由 (5)(二)服务型政府 (5)参考文献 (6)【摘要】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最核心的无疑是参与到变革中的人们,所以,成功的变革,往往是从人本身开始的。
虽然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数学者们总是觉得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回头想想,其实生产力也是由人力堆积而成的,所以,不管怎么样,一个社会若是想要变革,想要发展那就必须先变革人们的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才有谈论变革的基础。
道家的无为而治正是顺应自然,发展民主思潮的重要思想。
在这个社会变迁,改革之势迫在眉睫的时代,我们完全有必要,从古人的思维中汲取灵感,汲取养分。
【关键词】老庄无为而治民主变革一、引入春秋战国,城邦林立,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不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应该都不会有多少人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幸福。
可是,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群雄争霸的乱世里,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碰撞,诞生出了一大批时代的精英,其中不乏一方雄主、三军统帅、乱世豪侠、富商巨贾,还有一批善于思考、勤于发问的思想家。
于是,在这横亘数百年的乱世里,演绎了一幕幕雄伟的史诗和壮丽的颂歌,后世学者将这段时期内的中国文化大发展和思想大繁荣称为“百家争鸣”。
在百家争鸣中,以儒、道、法、墨四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笔者私以为这四家之言中,以道家学说最为接近哲学的范畴,是最接近人类思维本质的思想。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我们面临物欲冲垮理性,面临价值观沦丧,面临民族文化源于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冲击,面临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重构。
这其中的种种问题、种种矛盾,都牵扯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
所以,我们需要回过头来,从历史中需找答案。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我认为倡导“清静自由,无为而治”的道家老庄思想对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好好地反思,从老庄思想中汲取社会变革的力量和启迪。
二、老庄思想与无为而治作为道家思想的两位开拓者和集大成者,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他们的思想依旧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仍然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一)有无相生,道法自然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春秋楚国人。
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的著作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念,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从整体上来看,老子所开创的有无相生相化思想,是无为思想的根本,以不变应万变,以无为化有为,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为当下我们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二)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作为老子思想的延伸和革新,庄子在思想上较之老子更加活跃、不受拘束,庄子同时在文采上也胜过老子,相比较老子的玄之又玄和中规矩中道法,我更加欣赏庄子的浪漫主义思想,庄子的浪漫不是天马行空、无边无疆的,庄子的浪漫是基于他对于已知的社会现实的充分认识和对未知的虚无的敬畏与憧憬。
这位虚怀若谷的大家,可能在当世之人看来疯疯癫癫、不切实际,可是他对于思想和真我的探求,以及他面对残酷现实时的豁达乐观真的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他的严肃和可爱所折服。
“庄周梦蝶”中体现出的他的思辨思维和浪漫色彩,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放浪形骸,逍遥自在的践行者。
(三)无为而治在政策制定中的体现汉初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及汉初社会经济的残败,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节欲崇俭、与民休息的观念转化成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道家思想反对穷奢极欲,提倡“卑宫室而高道德,恶衣服而勤仁义”,因而,汉初推崇道家的几位皇帝都十分俭朴。
最具代表性的是汉文帝,他“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文帝在营建自己的陵墓时,还明确告诉后人不许起坟,不得以金银作装饰,陪葬品都用瓦器。
汉初诸帝为了达到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目的,对农业更是十分重视。
刘邦在统一战争刚一结束时就宣布复员军队,释放奴婢,要求因战争而流亡的人口返乡归农,复故爵田宅。
文景二帝多次在诏书中强调:“农,天下之大本,务莫大焉。
”他认为,“道民之路,在于务本。
”他们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如把务劝农桑、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与否作为地方官吏考核的标准;设立“力田”官以劝农;将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以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贵粟政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又允许百姓入粟拜爵、入粟赎罪;将一年服一个月的徭役改为三年服一月,在“募民徙塞下”、实行屯戍制度后,甚至一度取消了戍卒令。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汉初社会经济迅速得到复苏与发展,创造了后人所熟知的“文景之治”。
(四)无为而治与社会变革从无为而治最表面的意思来看,这种思想跟社会变革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无为而治并不是表面意思上的什么都不去干涉和约束的管理方式,而是一种自由式管理、是一种协导式服务。
我们在前面提到,社会变革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便是思想解放,而无为而治正是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当一个政府敢于坦诚面对他的民众,敢于将自由思考的权柄赋予他的人民时,这个社会一定会朝着大多数民众所憧憬的美好方向发展。
社会变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通过无为而治的思想,最大程度上的将人民的意志引入到社会变革中去,这才是最得民心,最完美的社会变革。
我想,在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一定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三、当下中国的变革与发展及其问题(一)30年改革开放1978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最先兴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许多地方蔓延开来,党中央顺应时势,果断的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并且在这条自己摸索出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时至今日,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让这个潦倒了一百多年的国家,重铸了昔日的荣光。
这三十多年中,我们号称走过了西方国家走了百余年的路,正可谓是意气风发。
我们终于把我们社会主义的大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了,我们终于摘下了昔日狭隘、贫穷和落后的帽子,我们曾经的信心百倍和坚定意念都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换算成了足够我们骄傲很长一段时间的成绩。
然而,此时此刻我们的经济领域改革已然碰触到了无法前行的瓶颈,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的改革不可避免的要将范围扩大了,我们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原先的体制显然遏制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势头。
(二)“深水区”的险情当我们告别了昔日的摸着石头过河,我们都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接下来的路没有石头可摸了,一着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三十年的社会发展和资本积累,为我们继续变革提供了一个较高的物质水平和资本支持,我们不需要向先烈那样走“小米加步枪式”的极端路线,我们可以在缓和的氛围中完成这个特殊时期的社会过渡。
可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这块“深水区”里险情重重。
首先,三十年的社会高速发展,已经使我们的价值体系与我们的生产力水平产生了脱节,我们的社会处于一种价值多元的时期,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
虽然我们的政府一再重申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一再强调社会的主旋律,可是这仍旧不能阻止现下的“礼崩乐坏”。
我们需要重建一套适应目前生产力水平和阶段的价值体系。
其次,当大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为了做大社会主义的蛋糕,而牺牲小我,回报社会时,我们的政府就已经欠下了一笔难以偿清的债款。
那些在社会各个阶层摸爬滚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们,到了这个分蛋糕的季节时,都不再表现的像之前那样淡定了。
因为他们都相信自己前三十年的付出,理应能够为自己谋得一份不小的蛋糕。
这时,政府的困难就显现了,我们亟需建立起一套社会公平体系和社会价值分配制度,这些西方数百年逐渐建立完善的上层建筑,我们不得不加紧完成。
最后,当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遭遇瓶颈时,我们才回首发现,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脱节了。
现在去弥补显然要比当初顺势而为难得多,因为有些东西业已成型了,可是我们不得不改。
我们的目标——新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让人忍不住遐想万千的政府,这样的政府一旦建成,那无疑是所有人民的福音。
可以路还很漫长,荆棘重重。
四、践行无为而治(一)思想自由社会变革的先锋,必定是思想的解放。
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突破性的思想,这些都是社会变革中数见不鲜的。
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也需要我们为之灌注自由的思想,那么无为而治就应当成为解放思想的利器。
以无为化有为,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和谐自由的文化氛围,政府善加引导,善加启发,引领一场颠覆腐朽、冲破束缚的新思潮,为我们的体制改革灌注一股清新之风。
我们都知道,作为先进科学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倡导自由和民主,而且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所以践行无为而治,引领自由新风不可能会成为我们体制改革的阻碍。
(二)服务型政府建国以来,我们作为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着民主集中制,由政府代替民众行使社会管理和社会决策的权力。
我们的政府,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将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发展中国家。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国民政治素养也与日俱增,经济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领下飞速发展,这些良好的社会现象都在告诉我们的政府,践行无为而治,打造服务型政府使我们的发展方向。
过多的政府权力只会挤压人民的生存空间,政府应当将更多的空间让出来,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在社会的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引导和便利。
参考文献1.从"全能政府"到"无为而治"--论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 [期刊论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3期章仁彪2.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科学管理. [期刊论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4期葛荣晋3.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德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