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5)第二节城镇化水平预测 (5)第三节重点发展城镇 (5)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五节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7)第六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第七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8)第八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9)第九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1)第五章城市性质、规模 (13)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13)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14)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6)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7)第十章对外交通规划 (18)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9)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和城市景观规划 (21)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21)1第二节城市景观规划 (23)第十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4)第十四章旧城改造规划 (26)第十五章给水工程规划 (26)第十六章排水工程规划 (27)第十七章电力工程规划 (28)第十八章电信工程规划 (28)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9)第二十章供热工程规划 (30)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30)第二十二章环境卫生规划 (30)第二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31)第一节防洪规划 (31)第二节抗震防灾规划 (32)第三节人防规划 (32)第四节消防规划 (33)第二十四章近期建设 (34)第二十五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36)第二十六章规划实施 (36)第二十七章附则 (37)附录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39)附表 (48)2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实现沁阳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特制定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
第 3 条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沁阳市全市域,总面积约623.5平方公里。
第 4 条本次规划城区指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向北和向东以沁河防洪堤为界,向南至济-焦-新高速公路,向西至沁阳市区行政界线,包括在4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范围内,还涉及王召乡西部东武庄,王曲乡南孔村、王占乡曹村部分用地,规划用地范围面积34.49平方公里。
第 5 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 6 条根据建设部[建规(2002)218号]文《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加粗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 7 条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建立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结构合理,有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居民生活安康,生态环境良好的豫西北地区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第 8 条经济社会发展指标(1)经济发展指标: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4万元(人民币);三大产业结构为5:55:4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10%,财政收入达到8.6亿元(人民币)。
(2)社会发展指标: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增长,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2020年恩格尔系数为30%以下。
2020年义务教育年限达到12年。
2020年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为50人。
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第 9 条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电解铝及深加工、玻璃钢、造纸机械、皮革加工、食品加工制造五大产业,成为河南有特色的工业基地。
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三大基础产业。
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 10 条工业布局:建设原材料工业、新兴工业和加工工业三大工业区。
原材料工业区:沿焦克公路沿线,依托西万、西向、紫陵、山王庄镇建设电解铝及深加工基地、玻璃钢工业园区。
新兴工业区:建设城区南部工业区,开发皮革加工园区、重点发展机电、轻纺、精细化工等新兴工业。
加工工业区:建设南部崇义、柏香镇工业园,发展以造纸机械、食品加工制造为主的加工工业。
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第 11 条总体战略目标: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建立城镇特色产业,巩固和提高在河南省县级市中的地位;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构建中心城市—重点镇—建制镇三级城镇等级结构;形成产业特色突出、人口分布合理、交通联系便捷的市域城镇体系。
第 12 条城镇体系发展阶段:2002年至2010年:城镇培育发展阶段,在进一步建设发展城区的基础上,培育发展1至2个重点镇,扶持建制镇的发展。
2010年至2020年:城镇扩张发展阶段,建立中心城市—重点镇—建制镇—乡(集)镇—中心村—村庄六级城乡居民点网络。
第二节城镇化水平预测第 13 条沁阳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38%;2010年达到45%;2020年达到55-58%。
第三节重点发展城镇第 14 条采取集中发展战略,强化中心城市的地位,重点发展市域中心城市、城区,重点镇西万和西向镇,建立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的市域城镇发展结构。
第 15 条完善城区的用地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制造业、文化教育和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增强城区的产业集聚功能,管理运行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将城区发展成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
第 16 条培育发展西万和西向镇。
以国家铝工业基地建设和玻璃钢等特色工业发展为动力,壮大城镇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承担全市的原材料工业中心,北部流通中心的地位。
第 17 条中远期,培育发展崇义镇,发展机电、轻工等特色工业,建成南部农村地区的重点镇。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 18 条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建设市域、北部和南部一主两次的城镇空间结构。
确定中心城市、重点镇、建制镇三级城镇等级结构。
中心城市为城区;重点镇为西万镇、西向镇;建制镇为紫陵镇、山王庄镇、崇义镇、柏香镇。
第 19 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市为中心,洛常公路、沁神公路、温邵公路等交通干线为骨架,连接各建制镇的放射状市域城镇发展空间结构。
以焦克公路为城镇发展轴,形成由山王庄、西万、西向和紫陵镇构成的带状组团式北部城镇发展空间结构。
以温邵、洛常和紫黄公路为城镇发展轴,形成由城区、崇义和柏香镇构成的扇状城镇发展空间结构。
第 20 条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城区: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焦作市新型工业发展中心和特色商贸流通中心,市域社会服务中心和人口积聚中心。
西万镇:沁北重工业和物资集散中心;西向镇:豫北铝电工业和玻璃钢工业基地;紫陵镇:沁阳玻璃钢工业集聚区,沁北旅游服务区;崇义镇:造纸机械产业中心,沁孟地区农林商贸流通中心之一;柏香镇:豫北农产品加工基地,沁济地区农林商贸流通中心;山王庄镇:豫晋地区商贸流通中心之一,沁阳市造纸工业集聚区。
第 21 条城镇体系规模结构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城区19-20万人;西万镇3-4万人;西向镇4-5万人;紫陵镇、山王庄镇;1.5-2万人;崇义镇1.8-2万人;柏香镇1.2-1.5万人。
第五节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第 22 条建设城区与各城镇之间的放射状交通干线,提高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联接各镇的快速便捷的半小时城乡经济圈。
第 23 条以区域规划为指导,调整北部焦克公路沿线城镇密集区的城镇布局形态,确定西万、西向、紫陵和山王庄镇规划用地控制范围,划定城镇之间的绿化隔离区,形成带状组团式城镇用地结构。
第 24 条调整镇乡人口布局,逐步实施撤乡并镇规划,撤并人口规模较小的乡镇。
扩大城镇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第 25 条逐步实施迁村并点规划。
采取市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引导发展条件不佳的村镇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集聚,改变村镇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状况。
第 26 条建立北部带状组团和南部扇状的两大地域城镇地域结构。
促进市域内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城镇的协调发展。
第 27 条完善发展城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蔬菜基地:太行、覃怀、沁园和怀庆四个办事处,王召乡、王曲乡、木楼乡部分村镇,面积3万亩。
食用菌基地:太行办事处、王召乡、王占乡、木楼乡部分村镇。
畜牧养殖基地:发展养牛、猪、鸡等畜牧养殖业,主要基地为王召、王曲、王占和木楼乡部分村镇。
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第六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第 28 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1)积极发展幼儿教育,调整小学、初中学校布局,逐步扩大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2)学校布局:成建制小学服务面积10平方公里设一所,教学点服务半径超过2公里的行政村设一所;一个乡镇设一所初中,人口较多的乡镇可增设;中远期增加城区的高中设施。
第 29 条卫生事业发展规划(1)市级卫生医疗中心:以城区大中型医院为主,形成市级卫生医疗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医疗设施,逐步发展成为跨市域的特色医疗服务中心。
(2)中心卫生院:在西向、西万、崇义和柏香建设农村中心卫生院。
每个卫生院床位数不低于50个。
(3)卫生院:每个建制镇设一处。
每个医院床位数不低于25个。
第七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 30 条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丹河峡谷风景区为市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和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严禁占用区内用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
第 31 条建设沁阳市太行山山水风光、覃怀历史文化和农业观光三大旅游区。
太行山山水风光旅游区由紫陵镇的神农山景区、常平乡的丹河峡谷风景区组成;覃怀文化旅游区由城区的历史文化古迹组成;农业观光旅游区由紫陵林果园区、旅游专线公路两侧的特色农业园区和山王庄的万北新村组成。
第 32 条建设沁阳城区至神农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专线公路;以济焦新高速公路、洛常公路和焦克公路为骨架,形成市际间旅游交通网络。
第 33 条建设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接待等服务设施,提供满足不同消费要求配套的服务项目,发展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业。
第八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 34 条市域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域:北部山区、水源地、城镇工矿绿化隔离带、农业生态区、沁河水域及沿岸生态区、矿产资源保护区。
第 35 条北部山区生态建设区:改善山区生态脆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林建设,提高林木覆盖率。
山区耕地25度坡度以上全部退耕还林,25度坡以下严禁开垦荒地,逐步退耕还林,形成北部山区生态绿色屏障。
第 36 条城市水源地保护区:现状沁北王庄水源地、丹河上游修建九渡水库作为城市水源地。
沁北王庄水源地周围的煤炭储运交易市场按照水源保护地规定进行迁建或防渗、防雨等安全措施治理,杜绝城市饮用水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