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三部曲概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波特的相关理论的学习,总结了波特竞争三部曲的逻辑关系和主要内容,并对实践中如何应用波特的相关理论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战略竞争
一、竞争三部曲的逻辑关系
波特的竞争三部曲,即《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以及《国家竞争优势》,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诠释了他的战略竞争思想。
《竞争战略》是竞争三部曲的第一部著作,主要从行业和企业层面分析了制定竞争战略所要考虑的五种因素,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书中,波特进一步总结出三种一般性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竞争优势》一书是三部曲的第二部,波特在该书中,弥补了第一本书的不足,或者说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了《竞争战略》,他从更微观的层面指出如何去创造竞争优势,也就是如何寻求竞争优势的来源,这就是他的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法,如果说《竞争战略》给管理者们指出了一个战略方向的话,那么《竞争优势》就是给管理者们提供去往那个方向的道路;《国家竞争优势》则从更高更广泛的层面不仅讨论了企业行业以及国家的竞争优势,在该书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为国家或地区或企业的全球竞争提供了全方位的思路和方法。
二、竞争三部曲的主要内容
(一)《竞争战略》的主要内容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总结出了行业存在的五种竞争力,这就是所谓的五力模型,如下图,五种竞争力分别是行业中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的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商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和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指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
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
1、成本领先战略:①进入障碍:具备杀价能力以阻止潜在对手的进入②买方侃价能力:具备向大买家出更低价格的能力③供方侃价能力:更好地抑制大卖家的侃价能力④替代品的威胁:能够利用低价抵御替代品⑤行业内对手的竞争:
能更好的进行价格竞争。
2、产品差异化战略:①进入障碍:培育顾客忠诚度以磋商潜在进入者的信心②买方侃价能力:因为选择范围小而削弱了大买家的谈判能力③供方侃价能力:更好地将供方的涨价部分转嫁给顾客方④替代品的威胁:顾客习惯于一种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因而降低了替代品的威胁⑤行业内对手的竞争:品牌忠诚度能使顾客不理睬你的竞争对手。
3、集中战略:①进入障碍:通过集中战略建立核心能力以阻止潜在对手的进入②买方侃价能力:因为没有选择范围使大买家丧失谈判能力③供方侃价能力:进货量低供方的侃价能力就高,但集中差异化的公司能更好地将供方的涨价部分转嫁出去④替代品的威胁:特殊的产品和核心能力能够防止替代品的威胁⑤行业内对手的竞争:竞争对手无法满足集中差异化顾客的需求。
(二)《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企业可能获得成功的三种战略,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两种优势,即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则主要论述了企业如何创造这两种优势,换句话说这些优势的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波特通过价值链分析法,阐述了将一般性战略转化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
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
波特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
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一个国家的兴衰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种基本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也就是著名的“钻石模型”。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
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三、总结
有人说波特的理论讨论的不是战略,而仅仅是竞争,这是没有站在波特的理
论角度去理解的,这也与波特的战略以及竞争的概念范围是不一致的。
也有人说波特的理论不是战略理论,而仅仅是战略的工具,这也是对波特的理论片面的理解。
波特对竞争以及战略的深入的全面的研究不仅仅是表现在五力模型、三大一般性战略、价值链分析法等等的描述,更表现在其对战略的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4]方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研评[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5]赵秋喜.读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J],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