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霸王别姬 美学评析

霸王别姬 美学评析

凄美迷狂
——电影《霸王别姬》的美学分析●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

●李碧华善于在多重交错的套层时空结构中,描写那些挣扎在历史与现实、梦幻与
真实、生命与死亡的边界线上为情所困,为爱而饱受折磨的小人物。

●如《胭脂扣》、《青蛇》、《古今大战秦俑情》、《霸王别姬》
●全片气派恢宏,制作精致,将两个伶人的悲欢故事揉合了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
发展,兼具史诗格局与细腻的男性情谊。

翔实的反映了新旧社会的梨园血泪和梨园风气,有纵深的历史感,内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描写得曲折细腻,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灾难时期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10:58】褥子被火炉点着,火光中在这些小孩的脸上跳动,或者说荡漾,
●【15:38】纷飞大雪中-炎炎盛夏天(年复一年)吊嗓子的镜头
●【16:14】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
●自古人生一世需有一技之能
●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31:16】关全发:讲这出戏,是里边有个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42:47】在马灯的照耀下,几个少年围着小豆子抱回来的婴儿(也就是后来的四儿),●【45:22】张国荣(程蝶衣)出场了。

●变化出现:
●人物性别的自我认知
●其对京剧这个行当、这个职业的认识
●即使在"全民游行"的时候,他想的也只是"领着喊的那个唱武生倒不错"。

●电影中的人物感情:
●程蝶衣对段小楼,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同性恋。

他对师兄的感情是一种眷恋,一
种依赖,一份渴求永恒不变的期盼,一种无力抗拒曲终人散的落寞。

这种感情,也是一种习惯,完全基于精神,那是柏拉图式不现实的,却也是最纯洁最震慑人心的。

最后他用自刎的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信条:从一而终!
●人性的龌龊:背叛
●影片写的是人性与时代的悲剧,在这出悲剧中,最令人痛心处是人的背叛。

●重要的道具——宝剑
●【38:07】小石头:霸王要是有这把剑,早就把刘邦给宰了,当上了皇上,那你就是正
宫娘娘了。

●小豆子:师哥,我准送你这把剑。

●【45:50】程蝶衣:我昨儿刚去过(张公公旧府邸)
●段小楼:又去找那把剑,是不?
●那爷:早不知卖哪儿去了
●【1:12:10】蝶衣在袁四爷家发现宝剑
●【1:15:44】蝶衣给新婚的小楼送宝剑,叫小楼认认这剑,而小楼已完全不识,只说这
是好剑。

令蝶衣大感失望,他已完全忘记当日所说"正宫娘娘"之事,伤心之下,蝶衣留下了"小楼,以后你唱你的,我唱我的"决绝之词。

●【1:50:30】菊仙拿着宝剑到袁四爷府上,一番话让袁四爷乖乖的去救人。

●后来还多次出现。

幻灯片12
●程蝶衣的戏剧生涯及其心理历程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阶段:
●(一)“学戏”阶段
●我国的京剧艺术“融传统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曲艺、杂技与一炉,集
中国独树一帜的写意美学体系之精粹于一身”,在影片里“因之就具有中国传统艺术乃到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意蕴”
●传统京戏《霸王别姬》借爱情描写所歌颂、所宣扬的也正是忠君爱国、贞烈节义
等延续了数千年的儒家传统价值观、伦理观,在影片里即使上升到民族精神的层次亦不为过。

●(二)“唱戏”阶段:
●此部分以程蝶衣、段小楼和菊仙之间细腻而又微妙的关系变化为主线,以艺术
理想和现实生活的格格不入为观照的焦点,可视为程蝶衣个人悲剧的深化。

●艺术与生存、理想与现实、坚执与投机的不可调和。

●(三)“殉戏”阶段:
●在新社会,程蝶衣经历了新的背叛,一直到他悲剧性的结局。

●作为一个成功的悲剧人物形象,程蝶衣既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受害者,然而他又
象王国维一样,彻头彻尾地被该文化所“化”——以至从人格上无法面对文化衰落的现实。

对于现实,个人一向是无力回天的。

●陈寅恪先生关于王国维先生的自杀,曾有过这样的评论(《王观堂先生挽词》):●“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
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当历史真正要淘汰某一文化时,“虽有人焉,强聒而力持,亦终归于不可救疗之
局。

”那么,顺理成章地,“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