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
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
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
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
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A href=''>百拇医药网</a> 原文链接:/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者同时伴随有肥胖,或同时伴随有高血压和血脂紊乱。
纪立农教授指出,当高血糖与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三者“会师”,不但加大了血糖控制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约80%左右的糖尿病相关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因此,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改善“富贵”糖尿病患者生存的关键,也是中国未来十年糖尿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挑战。
口服二甲双胍在中国有超过10年的临床使用经验,过去十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所有口服降糖药中,二甲双胍是唯一被证明能够全面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
二甲双胍除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肥胖等。
生活方式干预与二甲双胍并用可降低27%的心血管死亡率
城市中的“富贵”糖尿病人群多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对疾病不重视。
有不少人认为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即可控制血糖,但患者往往难以长期坚持。
研究发现,仅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患者血糖达标率不到10%,且多数患者在这段时期内血糖得不到控制,相反对胰岛细胞和大小造成了损害。
UKPDS研究数据显示,早期实施二甲双胍与生活方式干预齐头并举的方案,不仅可充分遏制高血糖前期的步伐,而且可降低27%的心血管死亡率,并对减少心血管风险具有后续效应。
目前,二甲双胍已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等国际权威指南推荐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并用的一线治疗药物。
必须长期治疗贯穿全程
糖尿病是渐进性疾病,疾病进展目前仍无法被彻底阻止,但却可以被有效控制。
然而规范用药,尤其是贯穿全程的治疗方案是控制疾病的前提。
如果都市“富贵”糖尿病患者不能早期接受诊断,或者用药不规范,随意停药,则治疗疗效大打折扣。
邹大进教授指出,规范治疗至关重要,若要最大限度发挥二甲双胍全面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患者不仅要在起始治疗时就开始使用,而且必须贯穿全程,长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