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丰收的果园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数一数课题:数一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数数,不重复、不错漏。
能从实物数数到抽象程度的数数之间转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2分钟左右)1.学生观察图片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出示挂图)。
2.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练习内容及目标。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5分钟左右)1.引导数数(给1分钟时间)学生可能会不按顺序数。
数的方法也可能不一样。
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2.学生根据数量从小到大地再数一次刚才大家把图上的人和物都数好了,能不能把这些物体和人按数量多少在再从小到大分类数一数。
3.学生依次说三幅图和点子的意思。
个别说、集体说。
仔细观察前三幅小图和小图下的点子,说说每幅小图画和下面的点子是什么意思。
4.学生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
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观察第四、五、六、九幅小图,再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5、说出与点子对应的空白小图中画的应该是什么,有多少个。
学生学习老师用圆点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第七、八、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收集两位学生的作品,全班评价一下。
三、巩固应用。
(13分钟左右)1.找数游戏。
学生自由找数,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藏着哪些数?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2.说数摆数。
小组合作,一生说数,其余三个摆数。
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3.说说学到了什么。
孩子们,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四、课作。
(10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教师读一题学生做一题,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跟随教师校对作业,及时订正。
提高题:先数一数每一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再把最多的涂上黄色,把最少的涂上红色。
第二单元比一比课题:比一比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预设2分钟)1.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比一比二、学习例题(预设14分钟)1.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看到些什么?出示:教材例题情境图。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图片。
2.比长短(1)自学导学单1.找一找图中的两根绳子,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你能比较哪根绳子长吗?2.想一想怎样比方便?拿出绳子比一比,并和同桌说说比的方法。
3.哪根绳子长就在课本第4页的□里画√。
(2)全班交流交流内容1.你是怎样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的?2.在比较时要注意什么?→导学要点:1.指名演示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
2.小结比较长短的方法:比较长短时把绳子拉直,把一端对齐着平放,看两根绳子的另一端。
3.指出收集到的不正确的比较方法。
3.比高矮。
(1)出示滑梯图,他们站在滑梯上能比较高矮吗?(2)想一想:怎样才能比得出他们的高矮?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把比较的结果填在课本第5页上面的□里。
→导学要点:1.小结比较高矮的方法:比较高矮时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再观察他们头顶的位置。
2.请学生上台照样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比的结果。
4.比轻重。
(1)出示柿子和石榴图,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2)出示课本上的支架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比较的?(3)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个重吗?把比较的结果填在课本第5页下面的□里。
→导学要点:1.明白在生活中有多种比较轻重的方法。
2.指出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
5.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1)在小组里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1.让学生提出多种有关比较的问题,除了上面学习的,还可以比大小、多少等等。
2.关注学生对各种比较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组织练习(预设14分钟)(一)基本练习“想想做做”第1-5题。
1.和同桌说说两幅图中各是怎样比较铅笔的长短的。
铅笔的两种摆法不同,但都要把铅笔的一端对齐,相互平行着摆,这样容易看出谁长、谁短。
2.指一指是哪两条路,再和同桌说说怎样比较它们的近远。
把弯的路拉直,两条路的起点重合,但终点就不会重合了。
所以说直的路近,弯的路远。
3.你有几种不同的比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1)拉直了比,并且一端对齐。
(多媒体演示)(2)数数每条线各有多少段。
(带着学生一起数一数)4.(1)学生独立完成。
(2)讨论:为什么说伤员高?为什么说小熊不是最高也不是最矮?伤员坐着和女孩一样高,那站起来就比女孩高。
小熊比长颈鹿矮,但比小兔高。
5.(1)小组讨论:怎样比较杯里水的多少?(2)全班交流。
三个杯里的水一样高,杯子最大的里面水最多,杯子最小的里面水就少。
(二)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
(1)想一想,把比较的结果填在书上。
(2)和同桌说说第2小题的思考方法。
点拨:→1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所以1个红萝卜比1个胡萝卜重。
(三)创编练习两个小朋友在各自的跑道上跑,谁跑的路长,就在他下面的□里画√。
□□→点拨:圆圈大的拉直了就长。
四、课作(预设10分钟)1.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课本第11页思考题。
→点拨:菠萝比梨子重,梨子又比桃子重,所以最重的是菠萝,最轻的是桃子。
第三单元分一分课题:分一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分类的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明确学习内容,认定学习目标。
→举例1.(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 谈话:“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2.揭示课题。
二、小组交流。
(10分钟左右)导学单:1、商品为何这样摆放?2、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观察到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
商店里把同一类商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
)→点拨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分别放在两个柜上。
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球,积木,玩具娃娃分别放下面;在书中,童话、数学故事、科学天地书是分开放的。
3、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思考一下:这样连线的理由?→点拨。
分类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标准,比如,用途,特点,我们给物体分类的时候需要按照这种标准去分。
三、基本练习(20分钟左右)1、在水里生活的有:鱼、青蛙、海豚、蟹和虾。
点拨: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2、动手操作:按要求涂色。
学生明确图上画的这些物体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在陆地行驶,一类是在水中行驶,一类是在空中飞行的。
)3、颜色或者形状。
(分类法)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4.小组活动1、先整理自己的书包。
2、相互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3、小组长汇总一下方法,展示交流。
四、课堂作业(8分钟左右)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必做题:《补充练习》P3第1~3题。
选做题:1、完成拓展题。
2、找规律填数:(1)1、3、()、()、9。
(2)2、()、6、8、()。
第四单元认位置课题:认位置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辨认左右方向。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热身(2分钟左右)游戏: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学生起立做游戏。
二、学习例1,区分左右(15分钟左右)1. 学生集体举手。
学生在举手的过程中区别左右手。
举手错误的学生在教师的更正中明确左右。
→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想发言,举哪只手呢?大家举手看一看?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 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左右:左脚与右脚,左眼和右眼,左耳和右耳等。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好朋友吗?3. 学生回答:笔记本在教科书的左面,教科书在笔记本的右面。
→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4.同桌交流:学生用左右看图说说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你还能用左右看图说说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同桌互说。
5、全班交流→小结:我们在说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游戏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2. 想想做做第5题:按要求摆放。
→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二)口答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说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