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学习体验,是语文教学改革需要。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很愚蠢”。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让学生有独特体验。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差别,将他们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产生独特感受无法预设,全凭学生自然生成。
这时老师应关注学生这些体验,并引导好他们用这些体验去理解体会文本和中心。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生动有趣童话故事,课文写了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木板,这一段变化历程,学生读起来生动有趣。
并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谈话导入,质疑激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由朗读文本,有所感悟。
然后分小组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学能力,收到了不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