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级会计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第五套含答案

2016年高级会计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第五套含答案

2016年高级会计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第五套含答案一、案例分析题1、甲公司是一家在深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能源企业,公司总部和注册地均在北京。

甲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014年3月,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对DH公司2013年度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发现如下问题:(1)甲公司董事会设有专门委员会分管战略、审计、薪酬考核等具体工作。

其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协调内部控制审计等相关事宜,其负责人在行政上受公司董事长领导;在业务上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再由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

另外,甲公司下有2个全资子公司,其内部审计人员均由甲公司派出,并在业务和行政上均受甲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垂直领导,子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包括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发放则由甲公司管理层进行。

(2)甲公司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员的选聘、培训、激励计划的制定等。

公司规定在招聘时强调岗位和专业的对口性、优先照顾单位职工的子女。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公司专门请有关专家对公司上下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和学习,但对于刚入职的工作人员,如果岗位急需用人,可以直接上岗。

对于年度考核未达标的员工,即使劳动合同未到期,公司亦可能直接解聘。

(3)甲公司计划2014年在市郊建造一座新化工厂,位置已选定。

因新建化工厂会对周围环境有污染需要拆迁,有少数拆迁户拒绝搬迁。

董事会决议要求各部门分别承担部分拆迁户的劝说工作,并将其作为各部门业绩考核的内容。

(4)2014年3月,某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对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该公司2013年度根据董事会决议筹措资金1亿元人民币,计划用于扩建旧厂,以增加生产能力。

由于2012年市场低迷,甲公司决定暂停该扩建计划,拿出2000万元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剩余8000万元为银行存款,当年发生借款费用8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0万元。

(5)甲公司2013年年初自行建造某工程项目,专门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了评审,该工程项目由公司总经理直接负责决策和审批。

同年,甲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向银行申请5亿元贷款,请求甲公司担保,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决策同意为子公司提供担保。

(6)甲公司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和对公司本部及所有子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因为公司不擅长信息技术,所以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由财务部门负责,委托信息公司来开发和安装此项业务,并要求提供后续维护服务。

考虑到财务信息的敏感性,甲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对外进行招标,直接与某公司签署业务合同,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后,考虑到时间紧迫,公司决定直接在集团内所有公司使用。

要求:请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2、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甲公司应于2011年起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经着手建立、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甲公司决定从2010年开始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由审计部牵头拟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

该方案摘要如下:(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

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

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展开。

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

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

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

现场评价报告无需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

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概括、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内容。

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

(五)关于内部控制审计聘请某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较好效果,内部控制审计自2010年起,重点审计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并出具相关审计意见。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甲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中的(一)至(五)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3、在总结某知名企业集团破产的过程中,发现如下事项:(1)为了满足公司大规模扩张的需要,把资金从上市公司转移出来,集团采取以上市公司存款为大股东贷款担保的方式“套钱”。

在难以得到上市公司过半数董事同意的情况下,集团制造虚假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一是未经授权代董事签字;二是非董事人员或前任董事在决议上签字。

为了便于控制,三年来公司高管和董事会成员频繁更换,仅董事长就更换了4人,最近一次董事会成员更是几乎全部更换,仅保留一位原董事。

公司的重大决策听命于个别核心人物,董事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形成有效约束。

由于一股独大和股权分置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也无法对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形成制约。

(2)在该集团,长期以来不少公司高层“把公司的钱装进自己的兜”,一些中层更是把公司用于奖励员工的奖金截留提成,业务人员则签署大量虚假合同骗取提成。

(3)在集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被鲜花和掌声陶醉的集团管理层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

一位资深高层委婉地对时任董事长身边人员的某些做法提出批评时,被董事长当场驳回。

此后,员工再也不敢、也不愿向上层提意见,信息沟通系统几乎不存在。

会计信息系统由管理层随意控制,高层管理者把“公司钱揣入自己的腰包”。

在该集团,信息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高层管理者的话筒,信息随其意愿修改。

要求:(1)事项一反映了该公司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2)事项二反映了该公司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哪两个出现了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3)事项三反映了该公司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哪两个出现了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4、金星有限责任公司是华北地区较大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其业务不断扩大,范围已涉足北上广。

2012年,公司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公司管理层没有忘记企业经营过程中时刻存在的风险,因此,专门设立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王琳,对2012年及以前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公司的风险情形进行了归纳:(1)公司在开发房地产的过程中,要与建筑商进行合作。

与公司正常合作的建筑商共有10家,经查,有两家管理较松懈,对建筑工人的操作规范要求不达标,同时,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

公司与这两家建筑商也进行过反复沟通,但效果不明显。

王琳建议拒绝与其合作。

(2)公司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常常到施工现场,存在受到人身伤害的可能性,仅2012年,就有五名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受到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

因此,王琳建议为公司所有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3)几年以前,房地产公司采用的是开发前预售,解决了开发过程中早期的资金缺口。

近年来,随着国家调控的进行,开发时必须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方可销售,因此,公司时常面临资金不足问题,王琳建议公司与银行签订应急资本协议,在资金严重短缺时,由银行提供资本以保证公司的持续经营。

要求:判断上述各种情况下,王琳的建议属于哪种风险应对策略并简要说明理由。

5、2010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2008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英利集团公司是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为了落实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集团公司高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组织落实。

下面是与会者的部分发言:董事长张某:我们集团公司董事会应该对整个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负总责。

各子公司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构架,明确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

近一年来,我们的四家子公司发生多起安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以及重大财产损失,没有尽到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不力。

为此,由我亲自兼任这四家子公司的董事长,进行整顿,重建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将来绝对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以及生产经营不出任何风险。

同时强调,为了实行高效决策,避免扯皮推诿,对于企业集团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和重要人事任免均由我最终决定;对于企业集团本部大额资金支付,由我“一支笔”审批。

因为我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我要对整个企业集团负责。

总经理李某:董事长的讲话把握住了内部控制中的最关键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