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下面是初心带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
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研究教材。
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
随着*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
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
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
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
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篇二: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精讲多读”。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
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
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读出感情来,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
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涵感情色彩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点。
学生容易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
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
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
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传说?”“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传说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
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传说。
”有的说:“这个故事传说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
”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
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
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
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
读中有讲,讲中有读。
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
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
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
先告诉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
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考,细听老师朗读课文。
接着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何把握好有关的字词句,指点哪些地方要用怎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读。
布置学生像老师范读课文那样朗读全文。
再就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因这课书对话比较多,为培养学生的口头发表能力,就组织分人物进行对话朗读。
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学生掌握了字词学会了对话,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老师提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
”有的说:“诚实做人,知错就改。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
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
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学习素材,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
所谓满分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满分作文要从培养学生说话开始,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阅读重在吸收,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
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
小学三年级语言上册有课《秋天的雨》,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带给人们秋天美的感受。
教学时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带着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特点,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两个问题读好课文,熟读课文。
学生掌握了课文词汇和写作方法,储存在脑子,到时候写类似文章就能运用自如。
笔者教学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到贵港天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搞了一日春游,回校后布置学生以这次春游为内容,自由命题写篇满分作文。
有个学生以《春风》为题,模拟《秋天的雨》写了一篇文章,写出了春风把温暖带到人间,把温暖送给大自然,把温暖洒向田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描述了春风吹拂,万物生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
这虽然是模仿,却也走出了原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了不起的成绩。
综合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篇三: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