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丁格尔奖背景材料

南丁格尔奖背景材料

南丁格尔奖背景材料一、南丁格尔生平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是英国护理学先驱、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曾在巴黎大学就读。

1850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德国凯撒斯韦尔基督教女执士学校学习护理,并开始对英、法、德等国的护理工作进行考察研究,写出不少护理学专著。

1853年出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

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没有护士且医疗条件极差,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

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2.2%。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

战争结束后,她被视为民族英雄。

1857年,在她的努力下,英国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成立。

同年,军医学校成立。

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

随后,她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

她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南丁格尔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

1901年,她因操劳过度,不幸双目失明。

1907年,为表彰南丁格尔在医疗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英国国王授予她功绩勋章,使她成为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妇女。

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

二、护士节的由来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

最初称“医院日”,也称“南丁格尔日”,在中国称为“国际护士节”。

在这天,大力宣传护理工作,鼓励护士们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护理界的一件盛事。

三、南丁格尔奖的由来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这项以护理界楷模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命名的国际红十字优秀护士奖章;是为表彰志愿献身护理事业和护理学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世界各国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所设。

1912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定,每两年颁发一次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作为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199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奖章可颁发给男女护士和男女志愿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或战时做出如下突出成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如有望获得奖章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

”该奖每次最多颁发50枚奖章。

如遇战争等非常情况而不能按期颁发时,可以向后推延。

但下次颁发奖章的数目,不能超过正常几次应该颁发的总数。

颁发奖章的具体工作由设在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执行,按照章程规定,获奖章名单公布后,要在当年举行隆重授奖仪式;由国家领导人或该国红十字会会长亲自颁发奖章;并广泛进行宣传,以鼓舞广大护理人员。

自南丁格尔奖章设立以来,先后向各国护理人员颁发了40次奖章,全世界已有一千二百余名优秀护士获此殊荣。

南丁格尔奖章是镀银的。

正面有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肖像及“纪念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至1910年”的字样。

反面周圈刻有“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中间刻有奖章持有者的姓名和颁奖日期,由红白相间的绶带将奖章与中央饰有红十字的荣誉牌连接在一起。

同奖章一道颁发的还有一张羊皮纸印制的证书。

四、中国获奖情况我国从1983年开始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评选活动,到2007年已有13届48人获得这一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

中国第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是王琇瑛。

2003年,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已殉职)等10名中国护士获得第39届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2005年,我国5位护理工作者获得第40届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2007年,共有18个国家的35名护理工作者获得第41届南丁格尔奖章,我国有5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奖。

中国红十字会代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历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并由国家领导人为获奖者颁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胡锦涛于2003、2005年和2007年三次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39届和第40届南丁格尔奖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奖。

五、我国护理工作进展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在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促进康复和减轻痛苦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42.6万人。

护士总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多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医疗卫生战多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努力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我国自1983年开始参加南丁格尔奖评选活动以来,已有43名护士荣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颁发的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2005年,全国有224个护理集体、149名护士荣获卫生部、全国妇联授予的“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护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临床护士队伍的数量不足,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医院一线护士数量少,护士人力配备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护理需要、临床诊疗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六、我国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名单第29届(1983年) 1人王秀瑛(1908年生)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第30届(1985年) 3人梁季华(1916年生)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杨必纯(1940年生)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司堃范(1930年生)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第31届(1987年) 3人陈路得(1914年生)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史美黎(1936年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云清(1925年生)辽宁省肿瘤医院第32届(1989年) 4人林菊英(1920年生)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玉珍(1934年生)上海市遵义医院周娴君(1931年生)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医院孙秀兰(1942年生)唐山市人民医院第33届(1991年) 1人吴静芳(1926年生)河南商丘地区医院第34届(1993年) 3人张水华(1933年生)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张瑾瑜(1926年生)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李桂美(1937年生)青岛市传染病医院第35届(1995年) 2人孙静霞(1914年生)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邹瑞芳(1930年生)湖州市人民医院第36届(1997年) 5人汪赛进(1923年生)安徽省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关小瑛(1928年生)原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陆冰(1932年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孔芙蓉(1936年生)河南省护理学会理事长黎秀芳(1917年生)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第37届(1999年) 3人人曾熙媛(1933年生)原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1943年生)原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秦力君(1943年生)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第38届(2001年) 3人王雅屏(1945年生)北京红十字急救抢救中心李秋杰(1949年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吴景华(1932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第39届(2003年) 10人叶欣(1956年生)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护士长钟华荪(1947年生)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苏雅香(1945年生)贵州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巴桑邓珠(1951年生)四川省甘孜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章金媛(1929年生)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梅玉文(1939年生)天津市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李琦(1942年生)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长李淑君(1963年生)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口腔科护士长姜云燕(1976年生)解放军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护士长陈东(1944年生)北京佑安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0届(2005年) 5人刘振华(50岁)山东省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住院部主任陈征(58岁)北京地坛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冯玉娟(53岁)香港医院管理局九龙西联网、广华医院及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护理总经理万琪(40岁)西藏军区总医院护理部主任王亚丽(50岁)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1届(2007年) 5人泽仁娜姆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主管护师陈海花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聂淑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护师罗少霞澳门镜湖医院护理部主任丁淑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