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磨系统主要设备常见故障及预防(一)磨机磨机分为管式磨和立式磨两种,在此主要介绍管式磨。
管式磨按支撑方式分为双滑履磨和中空轴磨,轴承采用合金轴承。
滑履磨为双轴承,中空轴磨为单轴承。
传动方式有边缘传动,现在大型磨机基本采用双分流减速机中心传动方式。
磨机易发生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a:中空轴磨机,中空轴磨机其结构为磨机筒体两端安装中空轴,支撑采用球面滑动合金轴承,物料由中空轴内入磨锥筒进入磨机,入磨锥装有保温隔热材。
由于磨机筒体与中空轴是用螺栓连接,而磨机带料运行是在偏载负荷下运行,当磨机运行时,磨内钢球与物料在磨机旋转时,随磨机旋转作用而形成一定角度,当磨机转数在15.3转时,球体的抛离角度在50°左右。
表面大球做抛落运动,小球做滑动运动,从而对物料进行粉碎与研磨,而相对与设备而言,是在做不均匀的旋转运动,磨机各部分端板,衬板,蓖板等与物料研磨,冲击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或断裂,当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脱落。
造成串仓或筒体磨损,隔仓支架的损坏等一系列问题,引发设备或质量事故。
同时,这种运动对中空轴减速机等均造成了影响,由于磨机作用给减速机的输出力为变量,且不在中心,而形成扭振,这样也对中空轴的长期运行造成严重伤害,导致中空轴的断裂或裂纹,一般扭振造成的断裂面成45 °角,疲劳造成直断面,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一般中空轴磨机中空轴发生裂纹的时间最早2年多,因此备件问题应引起重视b:怎样发现和判断这一问题,根据经验,当中空轴发生问题前会有很多表现,主要有:(一)法兰螺栓断裂且更换不久又发生断裂,发生断裂的原因除上述原因外,基础不均匀沉降,磨机轴瓦与磨机旋转方向切入方向磨损,减速机与磨机中心线发生变化等都会造成这种状况,因此要综合检查、判断及时采用措施;例:某厂3.8*13m磨机使用许多中空轴与筒体螺栓不断发生断裂,换后不久又断裂,后来采取了将两法兰端面焊加强筋方式,使用后,螺栓断裂减少,2个月后,发现中空轴R角处裂纹,因此,要科学的,多角度的去分析,判断故障及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可采取测量方法,调整轴承座解决。
断裂处可采用焊接方法处理。
必要时更换。
C:稀油站油位持续降低稀油站油箱油位相对将日常消耗很小,某厂水泥磨头油箱油位,不规则的消耗、下降、补油,有时一周补200kg,有时半个月补一点,反复查找未发现漏油点,油箱,油底壳等均未见油的踪迹,稀油站冷却器打压后也未见泄漏,后来,仔细检查中空轴,发现有两处裂纹,当高压泵开启时,磨机中空轴裂纹位置处于高压油槽时,油就会直接进入中空轴内,造成跑油。
同样某厂稀油站油位不断降低补油,现象同上,经检查未发现中空轴裂纹,经过对轴承座打压,发现渗漏,保不住压,抽瓦检查发现,球面瓦座水套与高压油出口处裂开,串通,造成油的流失,换瓦座后正常,以上事例说明,任何故障及现象都是客观事物的反应,须认真、仔细的去分析,对待,进行解决。
d:轴瓦发热原因较多,主要有(1)安装时刮研装配不合格,试产初期就可发生(2)磨机定位端轴承一侧发热。
内侧或外侧,安装时预留伸缩量不合格(3)磨内通风不良,过粉磨现象的发生,或入磨原料温度较高,导致磨机筒体温度升高,传导至滑履是轴承温度升高。
过粉磨现象可通过调整风料参数、改变蓖板蓖缝排列方向,蓖缝形来进行改造。
水泥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某厂4.2*13磨机投入运行中(带辊压机)经常发生饱磨现象,由磨头冒料,产量下降,轴瓦温度上升等问题,形成不了生产能力,尤其天热根本无法运行,停磨降温,开开停停,经检查发现,粗仓隔仓板用的是筛板,筛板后面是筛网,运行后小球及大颗粒物料将筛板与筛网几乎全部堵死,造成物料流动性差,磨内粗仓至细仓通料,通风量严重不足,造成饱磨及过粉磨现象,可将原筛板、筛网全部拆除、换成新型蓖板,同时对蓖板蓖缝形式进行了改造,对出磨蓖板易卡球,堵死的问题进行了解决,生产能力已突破原设计能力,此项专利获天津市质量攻关项目一等奖。
e:蓖板支架某厂两台Φ3.8*13m中空轴磨机,运行两年多相继发生蓖板支架断裂问题,蓖板脱落,研磨体进入支架中间,砸断筋板,使支架破碎变形,发生过粉磨现象,身产能力严重下降。
更换篦板支架由于需从中空轴进入工作量太大,只能由磨门进入,原支架有9件组成,受磨门尺寸限制,需分割成27块入磨内拼焊,由于焊接量大施工周期较长,,焊接应力过大,使用不足一年,又相续发生断裂、窜仓、根据此种情况,我们设计了全套8件,可由磨门直接入磨组焊的新型蓖板支架,从而使其强度极大提高,焊接工作量减少,施工同期缩短2倍,自2003年使用至今仍在使用,此项目获国家实用型专利。
(2)双滑履磨机存在着问题及处理方法(a)主轴瓦过热问题,尤其磨尾瓦温度较高,产生磨机主轴瓦温度过热的原因,主要与磨机结构有关。
首先磨机滑履轴承圈与筒体焊为一体,磨体温度高传导至滑履,导致磨机轴瓦温度升高。
其二,磨内通风不良。
原磨机中间隔仓板为筛板形式,小球及物料颗粒经常将筛孔堵死,造成物料流动差。
磨内粗仓至细仓通料量及通风量不足造成饱磨及过粉磨现象,同时造成产量下降,磨体温度升高。
其三,入磨原料温度较高。
其四,有的磨机滑履厚度较薄,磨内衬板与磨体无隔热材料,出磨锥内无隔热层,或隔热层较薄。
(a)对隔仓篦板及出磨篦板进行改造:将原筛板,筛网全部拆除,换成重新设计篦板。
对出磨篦板改变了原篦缝形式及排列方式。
经运行对比,基本解决了磨内通料量不足,过粉磨及饱磨问题。
磨体温度下降2-3度,产量显著提高。
此改造项目获天津市质量监督局质量攻关一等奖。
(b)磨尾瓦温较高的治理:水泥物料经粗细仓研磨后进入卸料仓。
滑履轴承位置正处于两仓结合段,而物料经研磨排出,此时温度最高,相应磨体温度此处也最高,。
经实地测量,此处温度最高在90-110度左右,传导至滑履轴承,从而使瓦温升高,造成停磨降温。
可采取在靠近出磨篦板一侧,筒体衬板5~10圈拆除后,在筒体与衬板间安装20m厚的隔热橡胶石棉垫,以不影响衬板安装为宜。
降低磨内温度至筒体的传导热,同时在卸料锥衬板与筒体间填充100mm以上厚的隔热岩棉,隔绝降低磨内物料温度对滑履的影响。
(C)对稀油冷却系统改造:由于滑履轴承温度高,造成稀油站油的温度升高,粘度下降,解决油温过高的问题,就是冷却。
可采取加大冷却器面积,将排管式冷却器改为散热片式冷却器,在回油管道,增加冷却水套循环降温等方式,将循环油的温度控制在40度以下,可显著降低滑履轴承温度。
经过以上综合改进,瓦温超高而造成停磨情况将彻底改变。
滑履温度基本可保持在70度左右,冬季可保持在60度左右,保证了磨体正常运行。
(d)要尽量降低入磨原料温度,主要是熟料温度。
(c)其他注意的问题:磨机主要存在着当研磨体使用一段后,小球堵塞出磨篦缝;操作不当进料口返料;稀油站粉尘污染润滑油;滑履罩密封不严,粉尘进入滑履,轴瓦加快磨损问题;因此,(1)要严格工艺要求和操作要求及时合理调整风、料,杜绝饱磨情况的发生。
(2)定期对油品进行过滤,更换。
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油品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合理制定润滑方案。
对滑履轴承油底壳每半年清洗一次,必要时增加次数,减少粉尘堆积,保证润滑。
稀油站的作用一是冷却,二是润滑。
(二)主减速机易发生的问题及措施(1)减速机结构及原理:减速机的结构采用双分流减速装置。
双分流减速机,输入轴齿轮同时向左右两侧齿轮同时传递扭矩及改变输出转速,对加工安装要求较高,要求左右两个齿轮输入与输出受力及接触情况必须保持一致。
如两个齿轮受力不一样就会发生问题。
如偏载.点蚀.受力不匀.轴瓦温度升高、振动、噪声等问题。
(2)易发生问题:a.磨机使用一段后,由于磨机轴瓦的磨损,基础的沉降,磨机运行过程中传递给减速机的力为变量,这些都对减速机齿轮造成影响,常见的左或右分流齿轮发生点蚀,严重的发生齿面剥离,断齿。
B.油管堵塞,压力油压力下降,稀油站故障等造成的烧瓦。
齿轮润滑不良产生的点蚀。
(3)处理办法,措施:(a),润滑及降温是我们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维护与检查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根本,因此要求去做好做细各项工作。
(b)操作员要密切关注设备运行中的各轴承温度变化及窜动量的变化,仪表盘有显示。
根据季节不同,各点日常温度不同,掌握其变化,尤其当发生轴承温度突升情况,既几分钟内温度直线上升,必须立即采取停车措施。
根据经验,当设备遇到短时间内温度突升,设备就已经发生了故障,及时停车可以减小损失。
(c)日常检查必须按照标准及次数定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处理,同时重点要对稀油站过滤器及时清洗,发现进出油压差大于0.1MP时及时倒换并清洗,对回油过滤器每月至少清洗一次,在清洗过程中要注意过滤器内有无金属碎屑,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d)定期检查齿轮情况,各轴承点的油管进油情况,各齿轮啮合情况,有无点蚀,齿型表面有无裂纹剥蚀,每年至少一次对减速机进行清洗、检查。
(e)主电机的维护检查及要求与上述基本相同。
(f)注意对减速机与主电机的内齿型联轴器定期加油,每半年拆开清洗换油,在此装置发生问题多为缺油造成齿面胶合断齿等情况。
(g)当发生齿轮点蚀情况时,要及时测量磨机与减速机同轴度,磨机与减速机中心线变化,进行及时调整,防止齿轮进一步损坏。
对已产生的点蚀或齿面损伤,可采取修磨方法处理,对产生裂纹的齿面裂纹要修成圆弧状,贯通裂纹齿必须去掉,防止断齿掉入其他齿轮造成更大损害。
(三)稀油站的使用与维护稀油站是水泥企业保证主机运行的配套设备,它是保证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做好稀油站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生产的重要环节。
磨主减速机、主电机、磨机轴承、选粉机、辊压机的主减速机、加压装置等主机设备都采用稀油站润滑方式。
稀油站的作用一是冷却,二是润滑。
故障原因及分析:一、油站发生故障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点:(1)无油压:(2)油压低其他原因,比如电器仪表原因,压力传感器或线路原因。
二:故障检查与判断(1)泵故障判断:打开回油阀开启低压泵,关闭低压油出口节门缓慢关闭回油阀,检查压力表读数,当泵压力≥0.4Mpa时,泵应正常,按上述部位操作后仍不上压,拆检电机是否正常,内齿联轴器有无损坏,如正常可判定泵损坏。
(2)开启低压泵正常后开高压泵,缓慢关闭高压泵出油管处节门,如高压泵压力表值达到25Mpa以上,可判定油泵正常,系统压力上不去。
A、检查溢流阀,按上述方法,泵达不到压力值,是否溢流阀损坏或溢流。
对高压泵溢流阀可采取堵死回油口的方式处理。
因泵升至一定压力约10――12Mpa即泄压,泵最高工作压力32Mpa,因此不会对泵造成损伤。
B、若泵及溢流阀正常,检查出油节门后管路是否泄漏,瓦底高压油管接头处是否泄漏。
C、调整高压柱塞泵,调节螺栓,反向调节为增加压力,正向调节为减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