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手工糖葫芦教案小班手工糖葫芦教案【篇一:教案《好吃的冰糖葫芦》】托班美术《好吃的冰糖葫芦》设计意图孩子们对冰糖葫芦非常感兴趣,冰糖葫芦是幼儿喜爱吃的食物。
设计一堂为冰糖葫芦填色的美术活动,孩子们在填色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冰糖葫芦的特征。
通过在填色的过程中,去说一说冰糖葫芦,你为什么喜欢吃。
活动目标1、尝试在轮廓内用手涂色。
2、在玩卖冰糖葫芦的游戏中去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蜡笔若干,画好冰糖葫芦轮廓的图画纸人手一张,ppt课件,歌曲《冰糖葫芦》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二、学习用蜡笔涂色1、调动已有经验,吸引幼儿的兴趣。
2、播放课件,了解冰糖葫芦的特征。
3、出示图画纸,进行示范讲解4、请个别幼儿示范。
三、结束部分幼儿相互间欣赏作品,并说一说图上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冰糖葫芦,你们觉得他漂亮吗?哪里漂亮呢?今天我们学习了冰糖葫芦,你们的小手真厉害,好多漂亮的冰糖葫芦,我们一起去卖冰糖葫芦咯!教学反思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篇二:小班创意手工教案1.doc】手工:有趣的色彩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制作彩色项链,训练幼儿对色彩的视觉敏感度2、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并能较清晰地分辨出明显特征的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3、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地学习粘贴纸条的技能方法,激发幼儿动手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二、活动准备:1、故事背景一个2、作品范例一个3、各种彩色纸条若干4、固体胶或浆糊三、活动过程:1、讲故事引出主题(展示作品范例)——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串美丽的项链,你们想知道这串项链是谁的吗?那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项链的小故事(提出问题)——故事还没有讲完,好心的小鸭要是挨批评了多可怜呀,我们想一个办法来帮助它吧!2、教师引入活动(再次展示作品范例)——要不我们一起来帮助小鸭,帮它做一串美丽的项链吧(介绍所要用的材料、重点观察不同的颜色)——小朋友看这些彩色的是什么呀?有哪些颜色你都认识呢?——还有什么呢!(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整个制作过程)3、幼儿进行独立操作——请选择你喜欢的彩色纸条,然后我们一起来制作吧4、评价结束活动——让我们戴上我们漂亮的项链展示给我们的小朋友吧1手工教案:巧玩三角形一、活动目标:1、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造性折叠。
2、发展幼儿手肌肉群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三角形色纸、图画纸、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三角形纸,启发幼儿“变魔术”:——把三角形的底边往上折一下,可以变成什么?(帽子、船??)——把三角形旁边两角向下折,这象什么?(小狗、小猪、娃娃的脸??)2、幼儿就在选择、创造折法,然后进行添画,将作品贴在画纸上。
3、手工作品欣赏。
2泥工教案——圆圆的汤圆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汤圆。
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各色面泥、盘子三、活动过程:1、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
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2、幼儿学习团汤圆——幼儿自主“变”汤圆。
——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
3、教师教幼儿团汤圆团汤圆是有秘诀的————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来的成功体验4、幼儿练习团汤圆——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
——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四、送汤圆去展览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
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
3手工折纸:小船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拉折的技能,平整地折叠。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地完成作品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张、浆糊、以及画有海水的背景图上贴着折好的船只。
三、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赏范图,说说图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
3、师示范讲解并演示。
——师重点讲解例1的第5、6步骤-----拉开折;例2的第2步骤----向外拉折的方法。
4、幼儿动手折叠。
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再折出其它的船只,比如炮船、帆船等;同时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解决难点-----拉出部分。
5、让幼儿将折好的船只粘贴在背景图上,互相观赏。
4手工教案:制作糖葫芦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橡皮泥、小棒若干根、一串糖葫芦(实物)2、录音机、磁带三、活动过程: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一串糖葫芦“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葫芦)“小朋友吃过糖葫芦吗?好吃吗?”“娃娃也想吃糖葫芦,我们来给它们做糖葫芦吧!我们一起来做糖葫芦。
”2、老师示范做糖葫芦。
掰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然后两手合起来搓成小圆,放在桌子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搓几个小圆,然后用小棒串起来,变成糖葫芦状。
糖葫芦就做好了。
(目标1)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
(目标2)——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做好一串糖葫芦后,还可以再做另一串糖葫芦,比比谁做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葫芦——“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
四、活动延伸:将糖葫芦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5【篇三:幼儿教案系列:《糖葫芦》小班乡土美术泥塑活动word文档下载】《糖葫芦》小班乡土美术泥塑活动作者:河北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第四幼儿园小四班许毅老师活动领域:艺术【活动前评析】一、设计意图:我们的幼儿从9月份入园来已经3个月了,初步建立了稳定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常规。
所以结合本园的乡土美术内容《幼儿泥塑的课程开发与探索》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第一阶段研究内容:《小班幼儿在泥塑活动中造型审美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泥这个物体好象已经远离了幼儿们的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其实,泥是幼儿从小就接触的事物,我们生活在广阔的泥的土地上,这个泥事物伴随着幼儿成长,它的可变性、可操作性、实用性,正等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但我们成人由于种种原因而经常忽略了它。
泥塑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的奇葩,泥这个事物能更好地陪伴幼儿成长,让幼儿在看看、做做、玩玩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感,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从而自然而然地获得与泥有关的一些文化知识,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在“玩中学”。
泥塑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被大众所喜爱。
为了挖掘这一民族文化精华,我们在开展幼儿泥塑教育过程中,以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为目的,通过对泥塑的学习和欣赏、泥塑工具、材料的使用与制作,体验塑造泥土时的乐趣,掌握简单的泥塑方法,大胆表现作品的动态。
通过对不同时期与不同孩子之间作品的评价,对创作过程中的情节交流,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关爱、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小班幼儿在泥塑活动中造型审美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本此活动就是其中一个具体实际的展示。
【活动目标】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以及美工活动中良好的常规。
2、复习巩固团技巧的基础上,学习辅材的使用。
3、学习上色技法。
4、培养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协调和灵活协作能力。
5、通过作品制作和呈现感受造型美,增加体验的经验。
培养提高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三、活动准备:玉田泥若干、泥工板每人一份、湿毛巾一桌一块、泥工辅材每桌一盘约6或7个、图片若干、糖葫芦若干、红黄蓝挑好的颜色各一碗、落叶若干、上次课要上色的苹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实录】四、活动过程:1、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观看图片了解糖葫芦的发展。
介绍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糖葫芦是怎样叫卖的,以及糖葫芦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吃法。
(后附图)讲讲自己吃糖葫芦的经验和味觉感受。
观看真实的大小不同的糖葫芦。
了解其制作过程。
2、示范糖葫芦制作过程及使用辅材的要求。
出示制作糖葫芦的全部制作材料,分布介绍其使用方法。
教授幼儿怎样保持泥不干的方法。
演示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取泥、团圆、使用辅助工具。
着重讲解难点:“穿”糖葫芦的步骤和方法。
并放在小树叶上晾干。
3、示范苹果上色过程及要求。
取调好的红、黄、绿三种颜色,和上节课幼儿泥塑作品《苹果》以及实物苹果参对。
示范上色技法,讲解怎样将颜色涂匀的方法,并放在小树叶上晾干。
4、幼儿制作糖葫芦,尝试学习使用材料。
教师讲解常规要求和分发美工材料。
和幼儿一起边说卷袖子儿歌边卷袖子,准备制作糖葫芦。
幼儿分五组开始制作。
教师巡回观察并随时为幼儿添加补充泥料和指导辅助工具的正确安全使用方法。
做好的幼儿用小树叶将其作品展示在窗台上写上名字待干。
5、制作好糖葫芦的幼儿进入苹果的上色。
制作好糖葫芦的幼儿取自己上次的作品自己尝试上色技法,教师给与指导和协助。
上好色的幼儿用小树叶将其作品展示在窗台上写上名字待干。
6、讲评欣赏,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清洁泥工工具。
大家一起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造型美和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各自清洁自己的泥工板和洗手。
7、分享糖葫芦。
分享自己带来的糖葫芦,感受酸酸甜甜的美妙感觉。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方案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新阶段的标志,它将指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
贯彻落实《纲要》,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我们将做如下安排:一、抓好培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教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
它要求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职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既然幼儿教师的角色有不可替代性,那么提高专业水准当是必然。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根本的一个途径就是加大培训的力度。
1、培训目标(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熟悉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特点、规律,掌握适应幼儿园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