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心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讲稿

中心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讲稿

中心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讲稿新老教材教学内容的对比老教材 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共9 教时,新教材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0 教时。

教材教材旧教材新教材内容课时第一课时1、2、3 的认识1~5 的认识第二课时4、5 的认识比大小、第几、数的组成第三课时>、<、=的认识练习二第四课时得数是 2、 3、 4 的加法加法的初步认识第五课时得数是 5 的加法1~5 的加法第六课时2、3、4 减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七课时 5 减几1~5 的减法第八课时0 的认识及有关 0 的加减计算练习三第九课时 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课0 的认识第十课时(练习四) 0 的认识及有关 0 的加减计算通过以上新老教材的对比,从教学内容上来分析,基本上一样;从学生课本教学材料的提供来统计(老教材从第 1— 18 页),(新教材从 14— 37 页,也是 18 页);老教材把 1— 5数的认识分成二课时进行教学,新教材根据现有的学生认知水平,把 1—5 数的认识只用 1 课时,老教材课时的标题比较直观明了,新教材课时的标题看起更具有操作性,(如比大小、第几、几和几):新教材比老教材多了两个练习,这说明新教材更注意加强练习,注意知识循环训练。

从教参所提供材料(老教参从第 16—40 页共 25 页),(新教参从 33—63 页,共 31 页),新教材的教参所提供资料更丰富。

二、新老教材教学目标的对比老教材的教学目标:新教材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5 以内的 1. 使学生能认、读、写 5 以内各数,并注意物体的个数,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熟书写工整。

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个数和练地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事物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读、工整地写 0~5 各 2. 使学生掌握 5 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数。

成。

3.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熟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练地口算 5 以的加减法。

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的大小。

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的理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解方法口算 5 以内的加、减法。

集体、团结互助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 5. 能运用 5 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新老教材教学目标的异同点:共同点:不同点:1. 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读、工整地书写0~5 1. 老教材要求熟练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顺各数。

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 5 以序和大小。

新教材则要掌握。

(脱中而出)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老教材要求熟练掌握 5 以内口算减速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

新教材要求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3.认识符号“>”“<”“=”. 3. 老教材对“>”“<”“=”不但要认识,而且4. 使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含义。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新教材则要求口头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4. 老教材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爱集体、团结互助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的培养。

新教材要求能运用 5 以内各三、老教材的教学参考编排体系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1. 老教材编排体系表老教材教学参考的编排体系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材说明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议教教教教学材学学片目分建段标析议参释。

考⑹教学片段参考:(略)2.新教材教学参考的编排:2.老教材编排体系说明:⑴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与学,学生学习的达成度,这里包括知识( 5 以内数的认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

⑵单元说明:①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②教学方法和一些教学策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

③教学的重点: 5 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口算。

④教学的难点:是数的书写。

⑷⑸①②⑶教学目标:(略)⑷教材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如第 1 节课,它的教学内容包括数1、2、3 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数的组成和写数。

比多比少的教学。

教学的重难点是数的组成和写数。

⑸教学建议:对一节课的各知识点的教学作出解(如:如何认数、读数、数的组成的教学,如何写数等)。

新教材教参的编排(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教学建议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本 在 在统单 计 渗计元算 透思加的 一 认 适 注 素日 尊体 加 集想强教 到 数 减 合时当 联 材常 重现 学 五 与 数 渗 意 的生 学算 重 法 、 各 加 概 点数 减 念 透 系 选活 生法 时 对相 穿 统 数 取联 的多时应 的对插计 和 与系 个样、编 集 进 教思 图 学紧 性化排中行学适 行 想 形 生密 ,当 减透 适 的结合想当3. 新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新教材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是对整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及学学习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 议是分知识块进行分析。

4.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 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 0 的认识和加减法。

(如下图)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是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 过让学生初步经过,初步浓度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阅读教参后我们会感觉到,新教参与老教参有着明显不同,老教参的介绍比较详细,整个教学条理较为清晰。

先是教学目标,告诉你这节课学生应该了解与掌握那些知识。

再是教学建议,提示你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内容之前已具备了那些基础,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练习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作简要的介绍。

最后是教学片段参考,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逐条提示。

(如教材第一张熊猫图,认识数1。

出示第一幅熊猫图,引导学生并提问;图上画着什么?有几只熊猫,?出示一个点子,可以用 1 这个数表示,教师范写 1,学生认读。

第 2,认识数 2 。

)这种教参一般的教师都比较欢迎,因为这是一份比较详尽与完整的教案,教师无需对教材再进行钻研。

所以我认为老教参对教师成长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新教参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首先是让你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第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让你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可以采用那些教学方法等到)。

第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分知识块进行教材的分析,如第一单元:分为 1—5 的认识(第 14—22 页)、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23—28 页)、 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

(第 29— 31 页)。

每一个知识块中又对每一个知识点怎样进行教学作出解释。

从以上的所提供的材料来分析,除了提供 3 张教案外,只有对教材、对每个知识点加以说明,对一节课的安排完全是通过教师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后,再来研究每一堂课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新教材对教师钻研教材有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另外新教材对课时安排给了教师更多自主权。

四、本单元的编排特点。

① 1—5 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

由于数小,抽象程度低,儿童理解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 5 以内各数都有一定的认识。

根据 1—5 的特点和儿童生活的经验,所以把 1—5 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②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的的纵线结构已经明显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 5 的的认识1— 5 的加减法0的认识与加减法。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 5 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 5 以内的加、减法。

③ 加强概念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数序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依次展开,如第 15 页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 1— 5 各数;第 16 页从教学 2 的认识起,都有强调在前一个上添上 1,就得到下一个数, 1 添上 1 是 2 ,2 添上 1 是 3┅┅;在第 17 页上以“比大小”为标题、,在18 页与第 19 页分别以“第几”与几和几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

④ 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有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

因此,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装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来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例如,在数数时,实质是先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

如在 17 页引入“比大小” 时,通过将小猴与 3 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的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⑤注意将数和图形联系。

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例如,认3 和4 的时候,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

⑥素材的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儿童生活情境,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总是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1— 5各数的认识时,教材呈现一幅野生动物园图,让学生通过数喜爱的各种动物抽象出1—5 各数。

有如通过让学生看第18 页的排队购邮票和“全家福”照片,理解序数的意义。

⑦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地数的大小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等到都存在着差异。

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样化,这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计算 4+1=?时,教材呈现出三们小朋友的 3 种不同的算法,一位是“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的(1, 2, 3, 4,5);还有一个是从一个加数“4”开始数,添上1个得 5 的;加一种体现较高一个层次的思维水平,根据数的组成( 4 和 1 组成 5)算出得数三种算法体现了不同的心理特征,也体现了三利不同的思维水平,都得到认可。

同样减法教材也呈现三种不同的算法。

⑶教学的注意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