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第20讲:抒情感悟类作文写作(教师版)——纪文

高三语文第20讲:抒情感悟类作文写作(教师版)——纪文

第20讲抒情感悟类作文写作所谓感知,就是通过五种感官对生活的观察,它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

感知是感受的基础。

我们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1.通过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

[写事件]2.通过各种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写人物]3.通过声、光、色、态各方面[绘景物]个性的感受:有了入微的感知,才能有个性的感受。

所谓感受,就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

有意识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是展示个性感受的关键。

怎样获得个性化感受?——理解以下两种感受:情感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恶等,多通过叙述、抒情方式表达。

评价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等价值判断上的心理反应,如好坏、优劣、强弱等,多通过议论方式表达。

深入的感悟深入的感悟生活,是在个性化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识。

说它是间接的认识,是说它是人通过某种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如昨天还看到一座院子整整齐齐,今日则只剩焦门烂墙、断壁残垣,我们便知道这里失过火。

“失过火”这个事实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通过眼前的现象作为媒介经过思维间接反映的。

说它是概括的认识,是说它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

感悟类文章的特点或叙说一个事件,或讲述一个故事,或叙写一种现象,或转述一个传说,或描绘一种景物,或吟咏一类物品,然后,亮出一个精美的闪光的道理!写好感悟类文章:多积累生活多观察现象多积累富有哲理的语言1.掌握感悟抒情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2.理清思路,积累相关素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

”你是否认同这句话中的观念?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这一作文题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很多,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可顺着话语思路,谈“开拓视野”的问题,但同时也要看到作文题中“是否认同”的提法,可反其道而行,谈“这里未必不是全世界”,另辟蹊径。

可参考以下立意:开拓视野,勿做井底之蛙单调与丰富小快乐与大快乐这里与全世界——人生观这里未必不是全世界范文:锦绣河山从小生长在喧嚣城市中的我们,仿佛这里就是我们的整个世界,但是只要你出去走走,就会发现另一片锦绣河山。

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不会在华山上迎风远眺,见群山茫茫,晨星寥落。

更不会看见酷似巨龙脊背的苍龙岭。

俯瞰众山,层峦叠嶂,恰似莅临沧海而沐浴劲风,不禁想起杜甫《望岳》中的“西岳危棱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

”来到这里你便会发现,那喧闹的都市只是世界的一角。

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不会看到秀丽的漓江。

古往今来,她陶醉了多少诗人、画家?徐霞客从桂林到阳朔畅游漓江,流连十日之久,称漓江是“碧莲玉笋世界”。

乘着小船你会看见峭壁插江,像刀劈斧砍般,雄伟壮观。

不久便会看见那画山,各种颜色的石纹纵横交错,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看起来仿佛一群栩栩如生的骏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扬蹄飞奔,有的低头吃草……神态各异,妙趣横生。

只有出来走走,你才会看见这自然之手创造的锦绣河山。

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不会踏着石板路走进丽江古城。

这里的房子都是小小的、矮矮的。

黛青色的瓦片、窗台上斜搭着的竹竿、带木格子的门窗、矮矮的石阶、门前摆着几个做工拙朴的小竹椅,看了让人感觉心里静静的。

古城的四方街上有人弹奏东巴古乐。

那调子有股说不出的苍凉,几个穿着纳西族服饰的老妇坐在小凳子上谈笑。

她们的笑容甜美淳朴。

你只有出来走走,才能感受这茶一样淡雅的生活,看见这另一片美丽的世界。

你如果不出来走走,就不会骑着骏马飞奔在新疆辽阔的草原上,就不会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探寻喀纳斯湖水怪的奥秘,也就不会在吐鲁番仙境中品尝美味的葡萄。

你只有来到这里才会体会到祖国的辽阔,才能有机会感受这边塞的绮丽风景。

看见这浩瀚的戈壁,我仿佛看见了那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遥想当年有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

王昌龄诗中所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你如果不出来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整个世界。

这里其实只是世界的一角,外面也会是锦绣河山。

所以,现在就带上你的行李出发吧!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类似于1999年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个题目,有一个核心意象——芯片,它是一种象征——科学技术,这个主线很重要,不管写什么,科技这一关键词不能丢,可以说这是一个话题式的材料作文。

它的命题意图在于告诉我们,科技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能够代替人类的因素。

它能给我们公式,却不能替我们思考;它能让我们背出诗词,却不能给我们审美体验;它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却取代不了深沉的情感……在审题上,要将“情形”想象出来,变成陈述句。

在立意上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好处,也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坏处——单纯记忆,难于创造;失去个人个性……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文比较好操作;若写科幻文一定要注意立足现实,适当想象,不能凭空乱想;也可以写议论文,谈自己不愿拥有智慧芯片的理由;也可以写书信、病情诊断书、调研论文等新文体。

在选材上要化大为小,写智慧芯片在身边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尽量不要选择大而空的自己不熟悉的人或场景。

A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草原上,一只猎狗紧追着一只土拨鼠,而土拨鼠机灵地钻进一个洞穴,那只猎狗只好在洞穴前面停了下来,等待着土拨鼠出来。

突然,从洞穴里跑出一只兔子,猎狗一看是一只肥壮的兔子,于是尾随而追。

兔子飞快地向前跑,那只猎狗紧追不舍……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像猎狗一样,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或是走上岔路,而失去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换个角度,也可肯定猎狗的选择。

从土拨鼠的角度也可以立论,肯定其智慧。

参考论点:1、不要丢失原先的目标。

2、要有坚守精神。

3、要及时调整人生目标。

4、摆脱困境需要智慧。

【例文】坚守人们总是在说坚守,坚守,可到底什么才是坚守呢?有人说坚守就是坚守住那些你的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

也有人说坚守是人的一种本质。

我说:坚守就意味着坚守存在,就意味着拥有了存在。

坚是一种挺拔,坚是紧执,坚执住生命所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的。

守是一种柔情,守则有一种思往古之悠情的情怀,则有一种古道热肠的衷情。

我感动于不折不扣的对人生的坚守,我折服于一个个坚守人生的方式。

虽然有的笨拙而顽强,有的执著而冷峻。

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

他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坚守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

”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坚守着人格的尊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杜甫爱国,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革空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

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杜甫坚守着复国的那一天。

庄子曳尾与途中,坚守一份纯洁;“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坚守着他的信念。

……人总是在存在中坚守,在坚守里存在。

没有坚守也就无所谓存在。

存在是有意义的,坚守也就是对意义的坚守。

坚守了存在与意义就是坚守住了你的生命之所倚、之所托、之所靠。

你就能倚仗与依凭它去战胜空虚穿透虚无,自然苦难就更不在话下了。

因为你能够坚守就意味着你能够充实能够幸福。

坚守,坚守人生,坚守幸福。

B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

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承载着新课程理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给了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立意:1. 人生处处有风景,要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景由心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判断,要靠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4. 生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过程中感受美好,也可以收获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