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1

组织行为学1

一、单项选择:1.组织行为学是一种:心理科学。

2.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问题: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德国。

4.组织行为学认为,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是:可能的。

5.具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果是: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

6.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是:提高管理活动效率和生产率。

7.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新挑战表现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

8.自变量是指:试验研究方法中由研究者操纵的条件。

9.访谈法的缺点是:所获得的研究资料难以量化。

10.组织行为学强调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

11.作为个体行为的变量是:政治态度。

12.属于人格特质具有的是:不稳定性。

13.知觉者本身影响知觉的相关因素是:个人兴趣。

14.属于个体决策的典型模型的是:情感至上型。

15.常见的归因分类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16.属于态度的构成成分是:意向和行为倾向。

17.属于态度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的是:态度持有者的亲身体验程度。

18.对于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办法有:对比测量法。

19.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20.罗克奇提出的终极价值观的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

21.群体是由两个以上大个体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组合体。

22.属于群体分类的是: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3.属于正式群体类别的是:工作任务型。

24.群体间行为的特点包括:工作任务的确定性。

25.对群体压力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抵抗机制。

26.群体冲突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

27.引起群体冲突的个体原因指的是:性格气质。

28.群体决策的优点:观点更集中。

29.脑力激荡法是:开动脑筋的从决策模式。

30.名义群体法是:集中群众智慧的决策模式。

31.激励水平的高低表现为:行为的强度。

32.属于激励的一般原则是:激励的效果能够引起激励对象的重视。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不仅着眼于分配公平,也注意:机会平等。

35.洛克提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有较强激励作用的目标应该满足:目标的克接受性高。

36.消退是强化理论相关的概念,指的是:对强化行为的消除。

37.为了更好的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团队的工作内容会随时调整。

38.团队的自组织特征指的是:一种自我调节、相互约束的机制。

39.团队要求其成员能够:克服相互之间的差异。

40.较早期的问题解决型团队一般由:5-12人组成。

41.在组织行为学中,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种最基本的分工方式。

42.可能响领导行为的因素是:外界因素。

43.属于领导者基本类型的是:专断型。

44.领导者的监督作用包括:对运作过程的干预和裁决作用。

45.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和个人素质。

46.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将领导行为归纳为两类。

47.实现参与式领导体制的企业,生产效率与一般企业相比:先低后高。

48.费德勒的权变模式通过:最难共事者判定一个人的基础领导风格。

49.费隆和耶顿的决策树模型将领导风格与:决策依据联系在一起。

50.领袖的魅力的关键特点是:有极高的自信和支配、控制能力。

51.当认识到组织的衰退已不可逆转时,最明智的态度是:接受一场彻底的变革。

52.属于组织理论的演化形态的是:系统设计理论。

53.属于小道消息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放射式。

54.属于绩效评估原则的是:客观公正原则。

55.属于组织内部结构内容的是:组织体制。

56.属于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的是:线形结构。

57.矩阵结构的命令链是:多重的。

58.合理化的组织目标必须具备:参与性。

59.工作专业化方案的缺点是:见物不见人。

60.工作扩大化方案的主要措施是:轮换工作岗位。

61.组织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体系。

62.俱乐部型组织文化:重视忠诚感和承诺。

63.组织文化的负效应表现在:影响了组织中差异性的存在和多样化的选择。

64.甄选是一种:单向选择的过程。

65.社会化是:组织有益社会活动的过程。

66.物理环境变革指的是:使工作环境更加人性化。

67.今天的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变化不定的环境。

68.组织的系统性对于变革的制约指的是:局部变革可能受到其他未变革子系统的牵制。

69.组织发展的总体价值取向是: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70.组织发展的设计:要围绕着人的发展需要而展开。

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包括:组织的态度和行为、处于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的态度和行为、人的创造性行为。

2.组织概念的要点包括:有自己的特定目标、组织是社会创造物、具备群体努力的机制。

3.组织行为学视野中的具体组织有:商店、军队、政府部门、企业。

4.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多学科交叉性、应用性。

5.心理学研究涉及人的:知觉、态度、人格。

6.研究组织行为学要注意:不要离开组织去单独行动、注意资料收集的客观性、实验条件应具有可控性。

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验室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现场调查、行动研究。

8.调查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

9.调查法的实施过程包括:调查程序的设计、调查方式的选择、调查结果的审定。

10.属于测验法注重的有:?11.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遗传、环境。

12.典型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自尊、冒险。

13.人的心理能力包括:算术能力、平衡能力、言语理解能力、空间视知觉能力。

14.知觉者本身影响知觉的相关因素有:动机、性格、经验、期望。

15.理智方面的人格特质表现在:想象力方面、思维方面、感知方面、记忆方面。

16.知觉的特性包括:恒常性、理解性。

17.知觉捷径或偏差包括:投射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

18.态度的特性包括:方向性、差异性。

19.决定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有:劳动强度、工作的心理挑战性、工作职位的高低、人格与工作的匹配性。

20.阿尔波特提出的六种价值观类型包括:审美型、理论型、政治型。

21.群体的特征包括:目标的一致性、行为的协同性、意识的制约性、构成的有机性。

22.非正式群体包括:情感型、兴趣型。

23.群体的发展阶段包括:酝酿与准备阶段、形成与定向阶段、冲突与结合阶段、规范与发展阶段。

24.人际关系在微观上可以分为的类型有:竞争对抗型、开放结交型。

2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需要的互补性、空间距离、态度的相似性、交往频率。

26.群体间行为管理的方式有:等级制管理、联络员式管理、综合部门管理、计划外管理。

27.群体冲突的起因有:价值观和目标因素、认识角度的不同、信息沟通因素。

28.减少冲突的策略有:谈判、有超级力量施加压力、设置超级目标、第三方介入。

29.引起冲突的策略有:制造谣言、将总体目标分解、开通多种信息渠道、增加工作压力。

30.群体决策的缺点有:决策效率低、责任不清。

31.常用的激励方式有:工作内容丰富化、荣誉表彰、扩大工作自由度。

32.激励过程中的要素有:需要、诱因、目标。

33.激励的实际应用要点包括:注意设立多项工作目标和组织目标、注意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本身的激励作用、注意选择适当的激励因素。

34.麦克莱兰德所列举的精神性需要包括:成就需要、感情需要。

35.费罗姆的期望理论涉及的问题有:努力与绩效的关联度、奖励与个人目标的关联度、绩效与奖励的关联度。

36.强化过程主要指行为方式的变化,其要点有:这种变化是相对短暂的、这种变化可以是变好也可以是变坏、这种变化是某种行为后果作用和强化的结果。

37.强化的类型有:比率强化、即时强化、间隔强化、定时强化。

38.进行有效强化的方法有:正确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因素、间歇性地运用强化方法、综合运用正负两种强化物和正负两种强化方法。

39.团队的特点包括:运行效率受控制链的牵制、以职权范围作为分工的基本依据、以不同的技术需要和运作需要作为主要的构成因素。

40.工作团队与工作群体的区别在于:组成工作团队的目的是可以共享信息、团队中的配合是积极,自觉的、团队中的责任个体的,也是共同的。

41.领导者区别于管理者的地方在于更重视:愿景开发、人际关系的协调。

42.与个人有关的权力基础包括:专家的权力、魅力的权力。

43.与社会有关的权力基础包括:传统的权力、社区的权力、政治的权力。

44.领导者权力的行使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有:制度、能力、地位。

45.现代领导活动的新特点包括:领导者的法律责任增加、独创性,应变性工作比例加大。

46.现代管理技能重要性上升的有:战略分析技能、科学技术技能。

47.管理方格图理论提炼出的典型领导风格有:乡村俱乐部型、团队型、贫乏型、权威型。

48.路径-目标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有:放任型、严管型、指导型、参与型。

49.变革型领导的特点包括:不断提出革命性主张、工作方式以个别化为特征、不断改变领导风格、善于运用理智和逻辑的力量。

50.授权领导方式的特点在于:与下级一起对工作结果进行审视和总结评估、对下级表示极大的信任、与下级共同讨论未来愿景。

51.组织的要素特征包括:专业性与系统性、特定目标及边界性。

52.组织的发展阶段包括:聚合阶段、不成熟阶段、持续阶段、规范化阶段。

53.正式沟通渠道的典型模式有:圆周式、全通道式、直线式、立体式。

54.绩效评估的主体有:同事、自我、组织。

55.绩效评估的方法有:实绩记录法、因素评定标准量表法、目标管理法。

56.与组织设计有关的权变因素包括: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精神因素。

57.组织设计的科学原则包括:统一分散原则、精简高效原则、灵活适应原则。

58.组织之间结构的内容涉及:组织间的规模结构、专业化协作。

59.工作设计的内涵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关系、工作职能、工作内容。

60.工作设计的实施原则有:心理学原则、社会学原则、工效学原则、技术学原则。

61.组织的精神文化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

62.先进组织文化的方向性理念有:民族意识、以人为本意识、时间意识、创新意识。

63.组织文化的创建内容包括:文化载体的创建、建立专门的文化机构、价值观的确立。

64.组织文化的载体包括:汽车、仪式、语言、飞机。

65.组织变革的具体内容包括:结构变革、物理环境变革、技术变革。

66.体制变革的任务包括:变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变革生产管理制度。

67.组织变革的动力来源有:富余劳动力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负担过重、社会大趋势的压力。

68.来自个体的组织变革阻力有:习惯、利益因素、人际关系。

69.来自组织的变革阻力有:弱势群体脆弱的承受力、更新知识结构的压力、重组权力关系的阻力、组织的系统性对于变革的制约。

70.克服变革阻力的策略有:思想教育和沟通、减少变革的组织压力和社会压力、合理安排变革的时间和进程。

三、判断题1.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开发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技能。

(×)2.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之一。

(×)3.我们掌握了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就能对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预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