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导语设计“三法”

初中语文导语设计“三法”

初中语文导语设计“三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导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

那么,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导入呢?
一、找寻知识联系处一复习旧知导入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呈现庞杂,却又自成序列的知识体系。

教材的前后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课堂导入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能使导语的内容与课文的重点紧密结合,层层递进,揭示出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当学生找到知识点问的联系时,就会领略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更精神饱满地、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其效果不言而喻。

例: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导人时可结合已学过的《隆中对》一文进行提问:(1)师:“《隆中对》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生:“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治理江山的故事。


(2)师:“那么,对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会怎么做呢?学习
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就能感受到其感恩在怀、忠诚报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揭题)如此导人新课,在轻松回顾前文内容的基础,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新课的教学。

再如,教学《醉翁亭记》一文,可从知识点“记”入手,通过回顾已学课文《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导入新课。

二、激发学习兴趣点——利用故事导入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往往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自身经历
实践表明,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尤其是教师身上的故事,特别感兴趣。

对此,教者如能抓住这一切入口适时导入新课,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一位老师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就首先为学生讲了一段自己小时候离家出走而引起父母恐慌的小故事,从而引出父爱话题:“父爱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我的父母亲是这样的,你的父母是那样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背影》中,作者朱自清又会为我们讲述一种怎样的父爱表达方式呢?”如此导入,紧扣文章主旨,为学生正文学习时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2 作者介绍
通过引入与作者相关的故事,揭示文章作者也是一种较有效的导人新课的方法。

例: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戴着一顶破帽子走在街上,一个富人嘲笑说:”你头上是什么呀,那能算是帽子吗?”
这个人不慌不忙地说:“你帽子下面是什么呀,那能算是脑袋吗?”这位说话如此巧妙而富有讽刺意味的睿智之人就是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由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3 主题引申
通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经常采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教学《离别的礼物》一文时。

笔者讲述了一个与之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从而引申到新课主题:一位美国父亲领着自己的儿子,把全身瘫痪、骨瘦如柴,成为家庭负担的爷爷用竹筐背着,在翻越了许多山路之后,爸爸准备把爷爷从悬崖上扔下去。

这时儿子说:“爸爸,把竹筐留下。

”父亲不解地问:“为什么?”儿子说:“等你老了的时候,我还要用它把你背到这里来。

”父亲一听不禁失色无语。

在学生听后不住的惊叹声中,教者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离别的礼物》一文,同学们将再次感受这样的主题。


三、突显内在情感美——引入诗词导入
诗词名句是语言浓缩的精华,其内在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在我们的新课导入中,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诗词,能较好地创设一种诗情
画意的典雅气氛和“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从而丰富学生的词句积累,让学生受到美感熏陶,例: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一文时,教者引用李白的脍炙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静夜思》作为导入开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牵动着多少游子思乡的深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远在台湾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乡
之情的。

”再如,教学杨朔的《荔枝蜜》时,可引用罗隐的名诗《蜜蜂》作为导入开头。

总之,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究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导人时应根据具体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恰当、最生动的导入情节,要切记入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他教学环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了高超的导入艺术,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