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见案件笔录制作要点 共34页
常见案件笔录制作要点 共34页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绑 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绑架,是指以暴 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强行拘禁被 害人的行为。
九、贪污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
括三类:一是国家工作人员;二是“以国 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三是受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 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是在什么样的 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 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最主要包括危害行 为及危害结果。
(3)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对 自己的罪行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实施犯罪 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包括两种形式, 即故意和过失
常见案件笔录制作要点
2019-10-22
第一节 刑事案件
一、犯罪构成要件 ——法律规定的认定某一具体犯罪所必须
具备的要件 ——某罪区别于其他罪的显著特征 ——四要件说
(1)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为刑 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通常通过对一定的 物或人即犯罪对象的侵犯体现出来。
犯罪客体——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本 罪犯罪对象是公私所有的各种有价值的财 物。
(注意:盗窃特殊财物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如枪 支、弹药等。)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窃取数额 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 行为。
三、抢劫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
犯罪客体——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 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 集体或个人的财物。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 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注意:笔录制作时重点考察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从形式上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 相。
五、敲诈勒索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
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犯罪手段(是否 特别残忍)、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等。
(注意:伤害的行为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 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七、故意杀人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
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观方面——故意犯罪,故意的内容
是剥夺他人的生命。 故意杀人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 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注意:笔录中要考察是否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 物的目的,基于其他目的实施的敲诈行为不构成 敲诈勒索罪。)
犯罪客体——复杂客体,侵犯公私财产所 有权,有的还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 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 的行为。
(注意:已满14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抢劫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具有将公私 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
犯罪客体——双重客体,本罪侵 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 公民的人身权利,最根本的是公 私财物所有权。
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对公私 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持有
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 占有为目的。
犯罪客体——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共财 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 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 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 手段侵占本单位的财物。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 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 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 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的三种形式: 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
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
具体来说,记录重点包括“七何”
——何事 ——何时 ——何地 ——何情 ——何故 ——何物 ——何人
二、盗窃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年龄、身份、刑事责任能力
等。
(注意:犯罪行为人是否是未成年人,是否是国 家机关工作人员、军职人员)
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犯罪,具有 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六、故意伤害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
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注意:满14周岁末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 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犯罪客体——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
有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能力。 3、不作为行为与他人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
的因果关系。
八、绑架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
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除了一般意义上
的故意以外,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 人质的目的。
犯罪客体——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 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 有权利。
亡结果的发生。 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
的结果的发生。
犯罪客体——他人的生命权利。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非法
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行为的方式,可以
(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 导致他人死亡。)
不作为故意杀人罪须具备以下特殊条件: 1、行为人负有阻止他人死亡的作为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即行为人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 论处。
(2)本罪与民事纠纷的界限。
四、诈骗案件记录要点 犯罪主体——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
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
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注意:制作笔录时应重点记录行为人是否有非 法占有的意图,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 事情的起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