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情调研报告2

民情调研报告2

民情调研报告2
对子里甲乡俄科罗村抗东小组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福贡县民政局“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
调研报告
(2011年12月5日)
民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

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福贡县民政局深入扶贫联系点——子里甲乡俄科罗村抗东小组开展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抗东小组有50户181人,劳动力55人,无经济收入的8户8人;旱地面积125.5亩,水田面积22.2亩,林地面积359.5亩;草果1亩,核桃78亩,漆树18亩,茶树1亩,竹子3笼;牛23头,马2匹,鸡210只,猪93头。

年经济总收入为24.87万元,人均收入为0.14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耕地面积少,人均可耕地面积不到1亩。

在走访调查并填写福贡县民政局《农业农村发展调查表》过程中,一个50户181人的小组,旱地面积只有125.5亩,水田更是只有少得可怜的22.2亩,人均不到2分。

面对这样一个人口多,可耕地面积少的现状,怎样才能让百姓不受饿呢?
这是目前改组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耕地面积少,很多百姓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糊口,根本谈不上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因此很多家庭只能靠养几只鸡、几头猪牛艰苦度日,整个小组没一户养殖规模超过50头(只)的农户。

(二)、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在驻村入户期间,召集小组召开会议绝大多数是六十多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在50户181人的小组里,劳动力占总人口3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8%,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7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3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显然是雪上加霜,因此就出现富的富、贫的贫两级分化的局面。

(三)、交通蔽塞,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组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俄科罗村一共929户3676人,村通公路的只有四个村民小组,其他都没乡村公路。

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人口又是全县最多的一个村,可想而知致富的瓶颈有多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这样该组的面貌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走访中,有位老农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盖一座一层三间的石棉瓦房,光一个空心砖从砖厂到把房屋盖好成本是4.5元,其他材料费都不包括;一车沙子运到建筑地点要450元,你算算盖一间房子要花多少钱?如果有公路盖房的成本

作赚到了钱,在家的家庭也富起来,何乐而不为呢?(四)、多方协调,整合资金,及时解决“交通蔽塞”问题。

交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

从村委会到抗东小组步行至少要两个钟头的时间,由于没有通路,进村公路只有够一个人单独行走那么窄,遇到行人还要停步让行,而且道路弯弯曲曲、陡峭险峻。

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一包化肥、一袋米、建房用的材料没有乡村公路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抗东小组距村公所4公里左右,距子里甲乡政府10公里,与架科底乡遥遥相对,是俄科科罗村最北边的一个小组。

就因为该小组人口少,很多乡村公路的指标都给了人口较多的小组,所以抗东小组仍处于“人背、马驮”旧式运输模式。

要彻底改变一个小组的整体面貌,应该先修通公路,再发展适合本小组的各项经济。

希望各级各部门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堡”怒江州“三基地一品牌”战略的实施,结合民政实际,在继续保民生的基础上,把握民政投资方向,争取项目,用项目作
为支撑,统筹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