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产业战略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开始重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一些国家甚至将提升软实力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随着《江南style》、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国文化产品在网络时代迅速走红,作为文化产业领域后起之秀的韩国,成为我们研究、借鉴的对象之一。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实施相应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和策略,最终实现了文化立国与文化输出。
借助明星推广文化和品牌
文化软实力包含价值观念、文化特色、社会发展模式、国际参与能力和影响力等方面。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格伦·奥表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仅代表着一种影响力和说服力,更是一种具有崇拜色彩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软实力的内在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外在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特色等被国际社会认可。
文化产业建设和传播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常常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最容易影响其他国家民众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韩国首尔大学现代韩国历史学院教授朴泰均表示,韩国政府在1986年就已将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化。
1990年韩国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
1998年政府又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巩固了文化发展的目标和根基。
1998年之后,韩国确立从宏观角度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其逐渐成为支持韩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朴泰均介绍说,韩国政府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主要做法,是重点扶持某些品牌、明星,使其成为文化传播使者,把韩国的理念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带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逐渐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接受,最终形成流行现象。
另外,韩国还利用明星效益刺激消费,借助明星力量推广本国品牌,打开出口市场。
形成文化产业输出循环模式
格伦·奥表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够带动国家形象的提升,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
韩国通过打造文化产业链,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推广了其旅游、服装、饮食、美容、家电等产品。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金泰永曾在《密西根大学国际期刊》2012年秋季刊上发表论文《韩流2.0:创意产业中的新韩流》称,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经济规模达到了650多亿美元,相当于韩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其中涉及在线网络游戏、流行歌曲、广告、电视节目、旅游等多个领域。
金泰永在文中同时提到,韩国本身的文化消费市场有限,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
这迫使韩国政府和企业对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模式进行严格监管,极力促成在出口韩国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增加其他国家民众对韩国的认同感和友好程度,进而促进民间文化交流,最终形成良性、完整的文化产业输出循环模式。
努力营造开放的文化产业环境
朴泰均表示,当前韩国软实力提升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背后同样存在困难与挑战。
例如,如何遏制非法文化产品的肆意传播,如何不断增加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如何让韩国文化产业逐渐过渡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等。
朴泰均认为,为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在国家文化产业建设和软实力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政府应在社会中努力营造开放的文化产业环境,积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型文化产业企业的投资力度,利用政策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其次,政府要协调好企业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让企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统一步伐。
企业也要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和定位,开发潜在的传播和市场推广空间,增加经济收入来源,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建设和研发,最终让本国特色品牌走向世界,逐步达到提升国家
软实力的目的。
最后,政府要重视发挥民众的作用。
让民众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积极把本国的理念传递出去。
这样,国家和民族的特色、特征才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