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_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第七章_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男性和女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对男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攻击 独立 隐藏情绪 客观 易受影响 支配 喜欢数学和科学 活跃 对小危机不敏感 好竞争 逻辑性强 认为男尊女卑 野心 分开感情与思想 老练 做事熟练 直率 洞明世事 爱冒险 易作决定 不哭泣 行动像领袖 自信 攻击而不安 与男性谈论性 不依赖 不以外貌而自满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的挫折体验更多地集中在 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对待挫 折的方式通过消极退缩的方式 来化解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具有较少的冒险精神,具 有更多的从众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成 的 原 因
对女性的正面刻片印象 不说粗话 多嘴 机敏 温柔 体察他人感受 信仰宗教 关心自己容貌 整洁 安静 强烈的安全需求 喜爱文艺 表达柔情
抑郁
以负面事件、女性化和男性化预测抑郁
14 12
10
女性化
8
6
未分化 男性化 男女兼具型
4
2 负面事件 低 高


由于女性脑的边缘系统未经过 雄激素的沐浴,所以由它主管 的人类的原始本能在女性中表 现的十分活跃。 女性的行为主要是受大脑边缘 系统的控制,思想和行为都更 为纯真。

女性的过度顺从与抑制,可能蕴藏着极 度的暴力!

极端暴力行为的罪犯,实际上多数是对攻击行为 具有很强自制力的人。由于很强的内抑制,这种 人对挑衅几乎不作出任何反应,而宁愿以极其消 极的方式把愤怒深藏起来。然而,如果促使他们 产生暴力行为的强度增大而超过某个关节点,他 们极度的抑制力被完全冲破,这时,这些外表温 顺的人就会突然爆发,诉诸于暴力,其残忍和野 蛮程度是受害者意想不到的。但是,在攻击行为 爆发后,他们很快回复到以前的消极状态,重新 成为完全没有“火气”的人。所以,最有可能采 取极端暴行的人并不是好斗、抑制不住的人,相 反地,却是抑制过度的人。
犯 罪 数 量 上 的 差 异

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联系较为密切 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 盗窃、诈骗、卖淫、杀人(溺婴、 奸杀居多)、拐卖人口、重婚等。
犯 罪 类 型 上 的 差 异
图中的芭芭拉为获得保险金谋杀亲夫 杜某(右)亲手杀死了亲生女

非暴力性 隐蔽性与欺骗性 暴力性与残忍性也 在增加
犯罪心理性别差异逐渐缩小
女性对社会生活参与日 益广泛与深入

女性由于社会角色冲突 而带来的压力增加

男女心理品质的双性化 现象更为突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佛 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接边发生六起男人被 枪击凶案…杀手是谁呢? 你们在地下腐烂的时候,我已到达了天堂!


女 性 的 情 感 与 意 志 特 征

意志力较薄弱,易受暗示;
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突发性 犯罪行为
女 性 的 情 感 与 意 志 特 征
女性的攻击性较男性弱; 易转化为自责或间接攻击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女性的支配性较男性弱,更 具顺从性; 遇到挫折易感情用事,或走 极端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整体而言,女性在自信心上 要低于男性; 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移情作 用,更具同情心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身体的柔弱性使女性较少直接 从事暴力性的犯罪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远低于男性犯罪(1:10) 近年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

发达国家10%—20% 发展中国家3%—5%
女 性 的 认 知 特 点

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情感的感受 能力、声音和色彩的感知 能力、机械记忆能力均强 于男性。
女 性 的 认 知 特 点
女 性 的 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认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 知 容易上当受骗。 特 点
情感丰富、感情细腻; 富于内心体验和敏感 易受情感左右而感情用事
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 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犯罪的新趋势

男性与女性生理 差异是形成其心 理差异的基础
视频资料:脑性别

女性脑是男性脑的基础

男性与女性大脑的差异直 接影响了两性之间心理的 差异
男 性 脑 和 女 性 脑 的 差 异


日本学者广濑胜世认为,杀人和放火犯罪,与月 经有密切的关系。杀人犯罪有39.4%、放火犯罪有 36.1%、盗窃犯罪有12.6%,都发生在月经前到月 经之间 绝经期(45至55岁)的女性,随着卵巢功能逐渐 衰退,内分泌发生暂时紊乱,会引起大脑皮层功 能失调,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导致心境变化 快,情绪波动大,攻击性增强

雌性激素分泌使女性具有较少 的攻击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雌性激素分泌的失衡,是女 性犯罪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的 重要原因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具有较多的利他性,较易 产生移情作用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有较强的依附性、忍耐性 和道德感
花玉芳不堪丈夫虐待将其杀死碎尸
犯 罪 类 型 上 的 特 点

女性遭到逮捕和起诉的比例常低于 男性;

在处罚上女性适用缓刑和轻刑的机 会较多
犯 罪 处 遇 上 的 特 点
胡海平,女,外号“湖南婆”, 36岁,小学文化,湖南省新晃人, 案发前住汕头市潮阳区。因涉嫌 拐卖儿童罪于2004年6月1日被羁 押,同年7月8日被逮捕。胡海平 参与拐卖儿童犯罪22次(均为同 案人拐回儿童后参与贩卖儿童), 拐卖儿童24名,破案后共有20名 儿童被获解救,尚有4名儿童未 获解救。法庭鉴于胡海平属在审 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对其不适 用死刑,且归案后有立功表现, 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5 年,并处罚金5万元。

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情感纠纷是女 性犯罪的重灾区!

不劳而获 贪图享乐
涉嫌利用短信进行重大诈骗的李某
非体力性 自私性 单独性 间接性 色情性 诱使性

犯罪心理性别差异逐渐缩小

女性犯罪数量在增加 女性犯罪的类型在扩展


女性犯罪的手段日益接近男性,暴力性 日益突出 女性犯罪低龄化

女性较少参与和形成亚文化群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广 度不如男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社会对女性的控制程度高于男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通监狱女子分监调查:513个罪犯家庭中, 有237个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其中有 125人的犯罪直接与家庭暴力有关。有93 人长期受丈夫的殴打、虐待;有62人因家 庭暴力问题犯故意杀人罪;有41人被判 死缓和无期徒刑。50%的受虐女性曾迫切 地希望离婚,但却没有如愿。有23.6%的 受虐女性曾求助过,但被求助者有15.6% 采取不答理或虽然答理但却劝其不要伸张 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