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导
学案新人教版
课
题
荷叶母亲课型新授设计者
目
标导学重点目标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目标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赏读入境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
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悟读品味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
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并蒂瑞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斜荫蔽:遮蔽。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研读展示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
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精读积累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明确: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
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