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使其品种特性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生转变,即为“转基因技术”。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即为“转基因农作物”。
以转基因农作物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越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其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比重越大。
转基因农作物自1983年诞生以来,对增加粮食产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观察、研究和论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批准引进转基因农作物。
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经过国家论证批准的。
止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有害性。
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分述其主要利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
一、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和产量。
其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特性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保护环境。
二、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化肥用量。
三、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三、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四、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良田。
转基因农作物的弊端: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
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
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需长期观察和研究。
三、已有研究证明,对于某个物种过敏的人群,由于该物种的基因转移到了另一物种,该过敏人群也可能会对该新物种产生过敏反应。
而该过敏人群可能预先并不清楚,从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医疗上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产生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变种,使部分抗生素失灵。
高抗性物种的大规模推广也可能催生新的有害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