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三章 弯曲力的计算与弯曲件的工艺性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三章 弯曲力的计算与弯曲件的工艺性

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4.弯曲件形状不对称时:
尽量成对弯曲,然后再剖切(图3.7.1)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七节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二、典型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一次弯曲
二次弯曲 第一次弯曲 第二次弯曲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七节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二、典型弯曲件的工序安排(续)
第五节 弯曲力的计算
三、顶件力或压料力
若弯曲模设有顶件装置或压料装置,其顶件力 FD (或压料力 FY )可近似取自由弯曲力的30%~80%。即
FD (0.3 ~ 0.8)F自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力的计算
四、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对于有压料的自由弯曲
F压机 (1.2 ~ 1.3() F自 FY)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三、弯曲件的结构(续)
5.弯曲件孔边距离 当t<2mm时,l t 当t≥2mm时,l 2t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三、弯曲件的结构(续)
6.增添连接带和定位工艺孔
增添连接带和定位工艺孔的弯曲件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三、弯曲件的结构(续)
对于校正弯曲
F压机 (1.2 ~ 1.3)F校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一、弯曲件的精度
一般弯曲件的经济公差等级在IT13级以下,角度公差大于15´。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二、弯曲件的材料
具有足够的塑性,屈强比( s /b )小, 屈服点与弹性模量的比值( s / E )小, 则有利于弯曲成形和工件质量的提高。
三次弯曲
第一次弯曲 第二次弯曲
第三次弯曲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七节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二、典型弯曲件的工序安排(续)
四次弯曲 第一次弯曲
第二次弯曲
第三次弯曲
第四次弯曲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成对弯曲成形
7.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对弯曲件的工艺性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七节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一、弯曲件的工序安排原则
1.形状简单的弯曲件:采用一次弯曲成形; 形状复杂的弯曲件:采用二次或多次弯曲成形。
2.批量大而尺寸较小的弯曲件: 尽可能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
3.需多次弯曲时: 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
t——弯曲材料的厚度;
r——弯曲件的,一般取K=1.3。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力的计算
二、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
F校 Ap
式中: F校——校正弯曲应力; A——校正部分投影面积; P——单位面积校正力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脆较大的材料, 则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rmin / t 大,回弹大,不利于成形。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三、弯曲件的结构
1.弯曲半径 弯曲件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最小弯曲半径,否则,要多次
弯曲,增加工序数; 也不宜过大,因为过大时,受到回弹的影响,弯曲角度与
弯曲半径的精度都不易保证。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复习上次课内容
1.弯曲变形产生回弹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能减小回弹? 2.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五节 弯曲力的计算
一、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
V形件弯曲力
F自
0.6KBt 2 b
rt
U形件弯曲力
F自
0.7KBt 2
rt
b
式中: F自——自由弯曲在冲压行程结束时的弯曲力; B——弯曲件的宽度;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三、弯曲件的结构(续)
4.防止弯曲根部裂纹的工件结构 在局部弯曲某一段边缘时,为避免弯曲根部撕裂,应减小不
弯曲部分的长度B,使其退出弯曲线之外,即b≥r(如上页图a), 或在弯曲部分与不弯曲部分之间切槽,或在弯曲前冲出工艺孔。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三、弯曲件的结构(续)
2.弯曲件的形状 一般要求弯曲件形状对称,弯曲半径左右一致,则弯曲时坯
料受力平衡而无滑动。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第六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三、弯曲件的结构(续)
3.弯曲件直边高度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
宜过小,其值应为 h>r+2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