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四则混合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1页例1 、例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

教学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写出综合算式(幻灯出示)
⑴145÷5=29 ⑵31×11=341 ⑶1080÷36
179-29=150 9+341=350 54-()
700÷350=2 200+()
()
综合式:综合式:综合式:
2、说出下运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120-144÷18+35 (158+37)÷(64-45)
第1题由学生说教师标运算顺序;第2题由学生自己标运算顺序。

指名讲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尝试题347+45×2-4160÷52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347+90-8
=437-8 学生互相评价
=429
2、教学例2
⑴出示尝试题(58+37)÷(69-9×5)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哪两步可以同时计算,为什么?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95÷(64-45)
=95÷19 学生互相评价
=5
3、集体练习
1515-15×(94+54÷9)1420+580-64×21÷28
⑴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独立运算
⑶学生反馈
三、文字题练习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和÷13=商算式(52+65)÷13
3、比较
为什么第2题要添小括号而第1题却不需要?
4、你能把他们改写成文字题的形式。

65-345÷23 56×(33-21)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页第2题的3、4两小题。

第3 题共6小题。

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计
347+45×2-4160÷52 (58+37)÷(69-9×5)
=347+90-8 =95÷(64-45)
=437-8 =95÷19
=429 =5
1515-15×(94+54÷9)1420+580-64×21÷2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和÷13=商算式(52+65)÷13
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几节混合运算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1、新与旧—-运用迁移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2、对与错——在改错训练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只学习了简单的加、减、乘、除口算练习以及前几课有关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教学了添加小括号后,发现个别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

因此在课堂中我进行了两种类型的改错训练。

一是利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动态生成了错题,二是利用老师预设的改错练习。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探询前后知识的联系中,意识到错误,产生认知冲突。

让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好与坏——培养习惯提高正确率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在混合运算的练习中关键是确定运算顺序,因此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观察算式,再思考运算顺序。

为了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要求学生要用横线划出每题算式的第一步。

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

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④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
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