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教学文案

最新整理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教学文案

图44 霍夫曼征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1. 霍夫曼征(Hoffmann's sign)
又名弹中指试验。

【检查方法】检查者以右手的食、中两指夹持病人的中指中节,
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他指各处于自然放松半屈状态,然后检查者以
拇指迅速弹刮病人中指指甲,若出现其他各指的掌屈运动,即为霍
夫曼征阳性。

【临床意义】一侧霍夫曼征阳性,表小该侧腱反射亢进,提示
可能有锥体束损害,多见于脊髓病变。

两侧阳性,如无其他神经系
统体征存在时,则无定位意义,亦不能说明是两侧锥体束病变。

2. 巴彬斯基征(Babinski's sign)
又名划跖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

两下肢伸直,嘱其全身放松。

检查者
用手握住病人踝关节,另用钝物自该侧足底外侧缘由跟部向前轻划皮肤,至小趾根部隆起处再转向内侧,直至姆趾附近。

正常时,可
引起足趾跖屈。

若出现姆趾背屈,其余
各趾呈扇形散开,即为巴彬斯基征阳性。

以上为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反
应。

有时可仅出现拇趾背屈,或仅出现
扇形散开。

反应强烈者可同时伴有踝关
节背屈和膝、髋关节屈曲(三屈征),或
对侧同时出现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巴彬斯基征阳性是锥
体束损害时最重要的体征。

属于病理反射。

此征可出现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向下投射的皮质脊髓束任何部位的损害;还可出现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熟睡、深度麻醉及癫痫大发作后。

2岁以上的小儿和成年人出现此征有肯定的病理意义。

此外,在鉴别器质性瘫痪与瘾病性瘫痪时,此征阳性有重要价值。

3. 自发性巴彬斯基征
【检查方法】检查时,嘱病人用力屈足
或一足沿对侧下肢的胫骨前缘向下滑动时,
出现该足姆趾背屈现象。

即为自发性巴彬斯
基征。

【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此征在锥
体束早期损害时即可出现。

很有意义。

4. 夏道克征(Chaddack's sign)
又名足外踝征、划足外缘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足跟着床。

检杳者用手握住病人一侧踝关节,另用钝针图47 巴彬斯基征 图48 自发性巴彬斯基征
自足背外踝下方,由后方向前轻划皮肤,若出现拇趾背屈,即为夏道克征阳性。

【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5. 奥本海姆征(Oppenheim's
sign )
又名推胫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

检查者
以拇指和食指把握病人的胫骨前缘上端,然后
沿胫骨前缘用力向下推进至踝部,若出现姆趾
背屈。

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即为奥本海姆征
阳性。

【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6. 戈登征(Gordon ’s sign )
又名腓肠肌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

检查者用手挤压病人的腓肠肌,若出现母趾
背屈,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即为戈登征阳
性。

【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7. 霍曼斯征(Homans's sign )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检查
者一手放在股后将下肢稍托起,另一手持足部将
踝关节背伸。

如此时小腿后部明显疼痛,属阳性
反应。

检查时动作宜小心轻柔。

【临床意义】本征用于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
成及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当病人足背向上过
伸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伸长,牵拉和
压迫深部已有血栓及炎症的静脉,故可引起小腿
深部的疼痛。

检查时若过于粗暴,则可引起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故应予注意。

此外,当腓肠肌有劳损、创伤或炎症时,此征亦呈阳性反应,需加以鉴别。

8. 布鲁金斯基征(Brudzinski's sign )
图76 霍曼斯征 图53 戈登征
图52 奥本海姆征
图51 夏道克征
图87 罗索利莫征
图84 布鲁金斯基征
【检查方法】
(1)布氏颈征:病人仰卧,检查者使其头向胸部屈曲,若同时出现双膝和髋关节屈曲,即为布氏颈征阳性。

(2)布氏腿征:病人仰卧,嘱其一
侧下肢屈曲,另一侧下肢伸直。

检查者
牵拉其屈曲侧下肢,使其伸直,若此时
见原来伸直侧下肢出现屈曲,即为布氏
腿征阳性。

在克尼格征伸膝过程中,若病人不自觉地出现抬头动作。

也为布氏腿征阳
性。

(3)布氏对侧腿征: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提起其一侧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呈直角,然后抬举小腿,使膝关节伸直。

若见另侧伸直下肢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出现屈曲,即为布氏对侧腿征阳性。

或检查者将病人一侧下肢尽量屈髋屈膝,直至大腿贴近腹部。

若此时病人对侧下肢也随同出现屈曲,此征阳性。

(4)布氏仰卧屈颈试验: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两手置于胸前,在不用两手辅助下,嘱其屈颈并做仰卧起坐动作。

若病人此时出现一侧下肢后部和腰部疼痛,即为布氏仰卧屈颈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布氏颈征、布氏腿征及布氏对侧腿征均为脑膜刺激征的重要征象,很有诊断价值,凡颅后窝附近的脑脊髓膜受刺激的病变,皆可呈阳性。

布氏仰卧屈膝试验虽与布氏颈征等表现类似,但其疼痛部位及意义不同,见于腰椎损伤性疾患,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9. 克尼格征(Kernig's sign )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检查者将其一侧
下肢的髋和膝关节各屈曲呈90°,然后一手
按住该侧大腿上面,另手扶住小腿的后面或足
跟处,逐渐向上抬举,伸直膝关节。

若膝关节
不能伸直并有阻力,同时病人诉腿后疼痛,或膝关节伸直不能超过135°,即为克尼格征阳
性。

检查时,可记录在什么程度出现阻力与疼痛。

如克尼格征100°,为膝关节伸直不能超过100°,并有阻力和疼痛。

【临床意义】克尼格征阳性说明有脑膜刺激征,并提示腰骶神经根有刺激现象。

可见于各种脑膜炎、脑膜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后窝有肿块伴有枕骨大孔病、脊神经根受牵张、坐骨神经痛等。

坐骨神经痛时,该征仅出现于病侧,疼痛限于腰部及病肢;而脑膜刺激症时,该征为两侧性,同等强度的疼痛位于胸背部不局限于腰部
及下肢。

据此二者可作鉴别。

10. 罗索利莫征(Rossolimo's
sign )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手指急促弹刮
病人的足趾跖面,或以叩诊锤轻叩足趾基
底部跖面时若见病人足趾急速跖屈,即为
罗索利莫征阳性。

【临床意义】该征见于锥体束损害,
图85 克尼格征
在脊髓病变引起腱反射亢进时尤为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