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大题

生化大题

一、什么是酶?酶与一般催化剂有何区别?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它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表现在:
(1)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较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倍。

(2)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一般可分为绝对特异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种反应)、相对特异性(即一种酶可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和立体异构特异性。

(3)酶的活性与酶量具有可调节性。

包括对酶的生成与降解量的调节,酶催化效力的调节。

体内许多酶的活性和酶量受体内代谢物或激素的调节。

(4)酶具有不稳定性。

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如高温、强酸、强碱等)的作用下,酶会发生变性而失去催化活性。

因此,酶促反应往往都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二、什么是酶原?某些酶以酶原形式存在具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或在其发挥催化功能前处于无活性状态,这种无活性的酶前体称作酶原。

1、避免细胞产生的酶对自身消化,并使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保证体内代谢正常进行。

2、有的酶原可以视为储存形式。

在需要时激活,发挥其催化作用。

例1消化道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可避免胰腺的自身消化和细胞外基质蛋白遭受蛋白酶的水解破坏,同时还能保证酶在特定环境和部位发挥其催化作用。

例 2 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的凝血因子以酶原形式存在,不发生血液凝固,可保证血流畅通。

一旦血管破损,一系列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后者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产生血凝块以阻止大量失血,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三、简述酮体代谢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酮体代谢特点:肝内生成,肝外氧化利用。

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
(1)分子小,易溶于睡,便于在血中运输。

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内膜,需要载体肉毒碱转运,脂肪酸在血中转运需要与血浆清蛋白结合,而酮体通过线粒体内膜以及在续重转运均不需要载体。

(2)易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等的毛细血管壁,因而酮体易于利用可以把酮体看做脂肪酸在肝脏加工生成的半成品
(3)节省葡萄糖供脑和红细胞利用。

肝外组织利用酮体氧化功能减少了对葡萄糖的需求,以保证脑组织和红细胞的葡萄糖供应。

在饥饿状态下也利用酮体功能,饥饿5-6周,酮体功能可多达70%。

(4)肌肉组织利用酮体时可抑制肌肉蛋白质的分解,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四、简述体内氨基酸代谢库的来源与去路。

1、体内氨基酸代谢库的来源
(1)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2)组织蛋白质分解释放的氨基酸。

(3)体内代谢过程中合成的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2、体内氨基酸代谢哭的去路
(1)主要是合成组织蛋白质。

(2)转变为各种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含氮化合物,如核酸、激素、神经递质等。

(3)脱羧基作用生成α-酮酸和氨,氨主要在肝脏生成尿素排泄,α-酮酸可在体内生成糖、酮体或氧化供能,此为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去路
五、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酶类和蛋白质因子有哪些?
(一)复制的起始
1、DNA解链
(1)DnaA(辨认、结合复制起始点)
(2)DnaB(解螺旋酶:解开DNA双螺旋)
(3)DnaC(协助DnaB与模板结合和移动)
(4)SSB(稳定已解开的单链DNA)
(5)拓扑异构酶(理顺DNA链)
2、形成引发体
DnaA、DnaB、DnaC、SSB、DnaG(引物酶)与起始点结合的复合体。

3、合成RNA引物
DnaG(从5’-3’催化NTP聚合)
(二)DNA链的延长
DNA-polⅢ(5’-3’催化dNTP聚合)
(三)复制的终止
1、切除RNA引物 RNA酶
2、替换成DNA DNA-polⅠ(填补空隙)
3、单链DNA连接 DNA连接酶(连接缺口)
六、试述肽链的延伸步骤。

(一)肽链的延伸过程需要进位、成肽和转位三步反应。

1、进位:根据mRNA上的遗传密码,相应氨基酰-tRNA结合GTP形成氨基酰-tRNA-GTP三元复合物进入A位。

2、成肽:肽基转移酶催化P位上的肽酰基与A为上新进位的氨基酰-tRNA的α-氨基形成肽键。

3、转位:催化核糖体沿mRNA的5’到3’移动一个密码子,方可阅读下一个密码子;多肽酰-tRNA-mRNA移至P位,腾空A位,以便接受新的氨基酰-tRNA进位。

(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肽链延长机制有差异
1、所需的延长因子不同
原核生物进位时需要EF-T,转位时需要EF-G;真核生物进位时需要eEF-1,转位时需要eEF-2。

2、原核生物成肽反应后位于P位的空载tRNA要先进入一个核糖体上的tRNA出口位(E位),然后再脱落;而真核生物,空载的tRNA在P 位脱落。

七、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

1、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1)TAC中有4次脱氢生成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2次脱羧生成2分子CO2及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2)TAC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3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成酶)。

(3)TAC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酸乙酰在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是丙酮酸的直接羧化或者经苹果酸生成。

2、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TAC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

(2)TAC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

(3)TAC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提。

(4)TAC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八、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后,通过糖酵解能迅速功能。

2、某些组织细胞依赖糖酵解功能,如成熟红细胞等。

九、含奇数碳原子的脂酸在体内能否被彻底氧化成C02和H2O?
奇数碳原子的脂酸经β-氧化除生成乙酰CoA,还生成l分子丙酰CoA。

乙酰CoA可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丙酰CoA也可被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因此含奇数碳原子的脂酸在体内能被彻底氧化成C02和H2O。

十、试述鸟氨酸循环、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蛋氨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鸟氨酸的循环:将机体内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达到解除氨毒的作用。

2、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将肌肉中代谢产生的胺通过丙氨酸的形式转运到肝而合成尿素。

3、蛋氨酸循环:由SAM为体内甲基化反应提供活性甲基。

十一、简述复制与转录的区别。

1、模板:复制的是DNA的两条链,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
2、产物:复制的是2个子代双链DNA,转录的产物是mRNA,tRNA,rRNA;
3、引物:复制需要引物,转录不需要。

4、方式:复制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转录为不对称转录,转录翻译同时进行(原核)。

5、原料:复制的是dNTP,转录的是NTP
6、酶:复制用的是DNA聚合酶,转录用的是RNA聚合酶
7、配对方式:复制A-T,G-C;转录A-U,T-A,G-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