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直入式穿刺
Z形进针方式(迷路式)
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 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初次放腹水
者,一般不要超过5000m1(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 备者不限此量),并在2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 出,放液中逐渐紧缩已置于腹部的多头腹带。 定位要准确,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 下血管,但又不可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 管。 穿刺点应视病情及需要而定,急腹症时穿刺点最 好选择在压痛点及肌紧张最明显的部位。 腹穿针应避开皮肤感染部位、明显充盈的血管、 外科手术疤痕、腹壁血肿。
术后清洁用品的处理:
穿刺后腹水的处理:非感染性的腹水,每1000ml: 1粒消毒剂;感染性腹水,每500ml:1粒消毒剂; 保留30分钟后,倒入专门倾倒医疗污物的渠道, 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穿刺针、注射器等锐器须放入专门的医疗锐器收 集箱;其余物品投入标有放置医疗废物的黄色垃 圾袋内。装剩余腹水的容器不要放在地面,要放 在治疗车的底层。从穿刺管弃置腹水进入容器时, 高度要适中,不要溅到四周。
穿刺点层次:
1、下腹部正中旁: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 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 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 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腔。 2、左下腹: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 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同左下腹穿刺点。
穿刺方式
术前准备
1、同病人讲解操作目的和流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存在的风险,并查阅患者病历、腹平片及相关 检查; 2、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 3、术前嘱病人排尿,防止刺伤膀胱; 4、物品准备(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口罩、帽子、 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50ml注 射器、消毒用品、胶布、量杯、、无菌盛液器、 无菌试管数支)
腹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 。
2、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
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
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
3、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或腹水浓缩再输入者。
4、注入定量的空气(人工气扳)以增加腹压,使膈
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帽废,促进
操作步骤
A 消毒、铺巾 B 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直径15cm,消毒至 少两遍
C 戴无菌手套,打开腹穿包,检查物品是否齐全
D 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作局部麻醉,麻醉皮肤局部应有皮丘, 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腹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E 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 示已穿过腹膜壁层,用血管钳固定针头,然后缓慢抽吸或者接负压引 流瓶。 F 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 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数分钟,用胶布固定,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术后 反应。
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段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 较游离不易损伤。 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如仅少量积液,尤其是有包裹性分隔时,必须在B超定位 后或B超指示下穿刺。
穿刺点示意图
穿刺点图谱
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 腹可作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及巨大卵巢囊肿 者; 3、腹腔高度胀气; 4、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者; 5、妊娠。
穿刺点选择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1cm(或连线 的中去段)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 刺较安全。
• • •
注意事项
• 对于肠梗阻患者,腹穿前应插胃管减压;对于尿
• • •

潴留患者,腹穿前应行导尿术。 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水中的乙 状结肠、空畅和回肠,进针深度视病人具体情况 而定。 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 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 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 体征。 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以免引起穿刺伤口腹水外 渗。
相关主题